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一條
第一條 為了防御與減輕地震災害,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障社會主義建設順利進行,制定本法。 【釋義】 本條是關于防震減災法立法宗旨和目的的規定。 一、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加強立法工作,保證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各個方面都做到有法可依是貫徹這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二條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應急、震后救災與重建等(以下簡稱防震減災)活動,適用本法。 【釋義】 本條是關于防震減災法調整對象及其適用范圍的規定。 一、防震減災法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一部法律,它所調整的社會關系只是一定社會生活領域中發生的社會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五條
第五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防震減災的科學技術研究,推廣先進的科學研究成果,提高防震減災工作水平。 【釋義】 本條是關于依靠科學技術進步提高防震減災工作水平的政策性規定。 一、防震減災工作水平是與科技水平緊密相關的,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或者機構的防震減災工作水平如何,一方面取決于人民政府及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十五條
第十五條 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應當避免對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造成危害。確實無法避免造成危害的,建設單位應當事先征得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的同意,并按照國務院的規定采取相應的措施后,方可建設。 【釋義】 本條是關于新...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三條
第三條 防震減災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 【釋義】 本條是關于防震減災工作方針的規定。 一、工作方針即為某一領域中在一定時期內指導各項工作的總原則,也是制定各項具體政策必須體現的指導思想。 本條確立了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或者機構在依法履行防震減災工作職責時應當遵...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七條
第七條 在國務院的領導下,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經濟綜合主管部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民政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減災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和其他有關部門在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按照職責分工,各負其責,密切配...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二十六條
第二十六條 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國家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報國務院批準。 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根據國家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制定本部門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并報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可能發生破壞性地震地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二十條
第二十條 已經建成的下列建筑物、構筑物,未采取抗震設防措施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抗震性能鑒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一)屬于重大建設工程的建筑物、構筑物; (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筑物、構筑物; (三)有重大文物價值和紀念意義的建筑物、構筑物; (四)地震...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十一條
第十一條 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地震活動趨勢,提出確定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的意見,報國務院批準。 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加強地震監測工作,制定短期與臨震預報方案,建立震情跟蹤會商制度,提高地震監測預報能力。 【釋義】 本條是關于...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二十一條
第二十一條 對地震可能引起的火災、水災、山體滑坡、放射性污染、疫情等次生災害源,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采取相應的有效防范措施。 【釋義】 本條是關于地方人民政府對地震可能引起的次生災害源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的基本職責的規定。 一、本條是針對有關地方人民政府確立的一項工作職責。確立這一工作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二十九條
第二十九條 破壞性地震臨震預報發布后,有關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宣布所預報的區域進入臨震應急期;有關的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照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組織有關部門動員社會力量,做好搶險救災的準備工作。 【釋義】 本條是關于破壞性地震臨震預報發布后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實施破壞性地震應急預...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十二條
第十二條 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加強對地震活動與地震前兆的信息檢測、傳遞、分析、處理和對可能發生地震的地點、時間和震級的預測。 【釋義】 本條是關于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機構在進行地震監測預報工作時所應當履行的基本職責的規定。 ...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二十二條
第二十二條 根據震情和震害預測結果,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會同同級有關部門編制防震減災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修改防震減災規劃,應當報經原批準機關批準。 【釋義】 本條是關于防震減災規劃的編制、實施、修改及批準權限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十三條
第十三條 國家對地震監測臺網的建設,實行統一規劃,分級、分類管理。 全國地震監測臺網,由國家地震監測基本臺網、省級地震監測臺網和市、縣地震監測臺網組成,其建設所需投資,按照事權和財權相統一的原則,由中央和地方財政承擔。 為本單位服務的地震監測臺網,由有關單位投資建設和管理,并接受所在...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二十三條
第二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開展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強公民的防震減災意識,提高公民在地震災害中自救、互救的能力;加強對有關專業人員的培訓,提高搶險救災能力。 【釋義】 本條是關于各級人民政府在地震災害預防中應當擔負的基本職責的規定。 一、非工程性預防是地震災害預防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十四條
第十四條 國家依法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危害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地震觀測環境應當按照地震監測設施周圍不能有影響其工作效能的干擾源的要求劃定保護范圍。 本法所稱地震監測設施,是指地震監測臺網的監測設施、設備、儀器和其他依照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設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三十二條
第三十二條 嚴重破壞性地震發生后,為了搶險救災并維護社會秩序,國務院或者地震災區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在地震災區實行下列緊急應急措施: (一)交通管制; (二)對食品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藥品統一發放和分配; (三)臨時征用房屋、運輸工具和通信設備等; (四)需要采取...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三十五條
第三十五條 地震災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民政和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迅速設置避難場所和救濟物資供應點,提供救濟物品,妥善安排災民生活,做好災民的轉移和安置工作。 【釋義】 本條是關于地震災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震后救災中基本職責的規定。 一、本條規定了地震災區的縣級以上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四十五條
第四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專業主管部門按照職責權限責令改正,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不按照抗震設計規范進行抗震設計的; (二)不按照抗震設計進行施工的。 【釋義】 本條是關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實施了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三十三條
第三十三條 破壞性地震發生后,地震災區的各級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各方面力量,搶救人員,并組織基層單位和人員開展自救和互救;非地震災區的各級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震情和災情,組織和動員社會力量,對地震災區提供救助。 嚴重破壞性地震發生后,國務院應當對地震災區提供救助,責成經濟綜合主管部門綜合...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三十六條
第三十六條 地震災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交通、郵電、建設和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采取措施,盡快恢復被破壞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電、供氣、輸油等工程,并對次生災害源采取緊急防護措施。 【釋義】 本條是關于地震災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震后救災中基本職責的規定。 一、本條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四十六條
第四十六條 截留、挪用地震救災資金和物資,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行政處分。 【釋義】 本條是關于依法具有負責地震救災資金和物資管理工作的國家工作人員違反工作職責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的規定。 本條是對具有管理地震救災資金和物資工作職責的國家工作人員(既包括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三十四條
第三十四條 地震災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衛生、醫藥和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做好傷員醫療救護和衛生防疫等工作。 【釋義】 本條是關于地震災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震后救災中基本職責的規定。 一、本條規定了地震災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震后救災過程中在醫療、衛生等方面應當承擔...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四十七條
第四十七條 國家工作人員在防震減災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行政處分。 【釋義】 本條是關于具有防震減災工作職責的國家工作人員不履行法律、法規所規定的工作職責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的規定。 依照本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在履行防震...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三十八條
第三十八條 因救災需要,臨時征用的房屋、運輸工具、通信設備等,事后應當及時歸還;造成損壞或者無法歸還的,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給予適當補償或者作其他處理。 【釋義】 本條是關于在震后救災過程中單位和公民個人必須履行強制征用義務和震后可以有權獲得相應補償的規定。 一、強制征用是人民政府在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三十九條
第三十九條 在震后救災中,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服從指揮,自覺維護社會秩序。 【釋義】 本條是關于任何單位和公民個人在震后救災中基本法律義務的規定。 一、參加震后救災活動是任何單位和公民個人必須履行的一項法律義務,本條對于任何單位和公民個人參加震后救災活動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四十條
第四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挪用地震救災資金和物資。 各級人民政府審計機關應當加強對地震救災資金使用情況的審計監督。 【釋義】 本條是關于依法保護地震救災資金和物資不受非法截留、挪用的規定。 一、為了保證地震救災資金和物資不受非法截留、挪用,本條通過兩種法律規范來保護地震救...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四十一條
第四十一條 地震災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震害情況和抗震設防要求,統籌規劃、安排地震災區的重建工作。 【釋義】 本條是關于地震災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震后重建工作中應當履行的基本職責的規定。 一、本條著重強調了地震災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震后重建中的工作職責,突出了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四十二條
第四十二條 國家依法保護典型地震遺址、遺跡。 典型地震遺址、遺跡的保護,應當列入地震災區的重建規劃。 【釋義】 本條是關于依法保護地震遺址、遺跡的規定。 一、典型的地震遺址、遺跡對于地震災害預防和防震減災的宣傳、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防震減災法通過三個方面的規定以使典型的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四十三條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新...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
2014-1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新增列九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修正案》和《〈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新增列硫丹修正案》的決定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2007-03-1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入《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1978年文本)》的決定
1998-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巴塞爾公約>締約方會議第三次會議通過的決定第Ⅲ/1號決定對<巴塞爾公約>的修正》的決定
1999-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的決定(2001)
2001-03-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菲律賓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1-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
1994-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1993-10-31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
2019-12-30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六條
2011-05-16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四條
2011-05-16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二十五條
2011-05-16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八條
2011-05-16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十八條
2011-05-16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九條
2011-05-16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二十七條
2011-05-16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十條
2011-05-16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二十八條
2011-05-16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第十三條
2011-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