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法釋義:第9條
第九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國家環境質量標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國家環境質量標準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地方環境質量標準,并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釋義】 本條是關于環境質量標準制定的規定。 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對環境標準進行分類。依據其內容...
環境保護法釋義:第1條
第一條 為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制定本法。 【釋義】 本條是關于本法立法目的的規定。 依據本條,環境保護法的立法目的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合理地利用環境與資源,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二是維護清潔適宜的生...
環境保護法釋義:第2條
第二條 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 【釋義】 本條是關于環境概念的規定。 本法第一次正確界定了“環境”的定義...
環境保護法釋義:第12條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對管轄范圍內的環境狀況進行調查和評價,擬訂環境保護規劃,經計劃部門綜合平衡后,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實施。 【釋義】 本條是關于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地區環境狀況的調查評價及擬訂環境保護計劃的職責的規定。 縣級以...
環境保護法釋義:第4條
第四條 國家制定的環境保護規劃必須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國家采取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環境保護工作同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協調。 【釋義】 本條是關于環境法基本原則之一協調發展原則的規定。具體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1)在決策領域,應加強環境與發展...
環境保護法釋義:第18條
第十八條 在國務院、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的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內,不得建設污染環境的工業生產設施;建設其他設施,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過規定的排放標準。已經建成的設施,其污染物排放超過規定的排放標準的,限期治理。 【釋義】 ...
環境保護法釋義:第5條
第五條 國家鼓勵環境保護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加強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的研究和開發,提高環境保護科學技術水平,普及環境保護的科學知識。 【關聯法規】 《大氣污染防治法》第9、26、34條 《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第8條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6條 《放射性污染防治...
環境保護法釋義:第19條
第十九條 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必須采取措施保護生態環境。 【釋義】 本條是關于自然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的環境保護問題的規定。 對自然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勢必會影響和破壞周圍的生態環境,因此,應切實加強對水、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礦產等重要自然資源的環境管理,嚴格資源開發利用中的...
環境保護法釋義:第20條
第二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業環境的保護,防治土壤污染、土地沙化、鹽漬化、貧瘠化、沼澤化、地面沉降和防治植被破壞、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種源滅絕以及其他生態失調現象的發生和發展,推廣植物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及植物生長激素。 【釋義】 本條是關于農業環境保護的規...
環境保護法釋義:第7條
第七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轄區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港務監督、漁政漁港監督、軍隊環境保護部門和各級公安、交通、鐵道、民航管理部門,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對環境污染防治實施監...
環境保護法釋義:第15條
第十五條 跨行政區的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的防治工作,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協商解決,或者由上級人民政府協調解決,作出決定。 【釋義】 本條是關于跨行政區的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防治工作的協商解決的規定。 跨行政區的環境污染與破壞的防治工作,應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協商解決,也就是由...
環境保護法釋義:第21條
第二十一條 國務院和沿海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海洋環境的保護。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傾倒廢棄物,進行海岸工程建設和海洋石油勘探開發,必須依照法律的規定,防止對海洋環境的污染損害。 【釋義】 本條是關于海洋環境保護的規定。 根據本條和《海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海洋環境污...
環境保護法釋義:第16條
第十六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轄區的環境質量負責,采取措施改善環境質量。 【釋義】 本條是關于各級政府環境質量責任的規定。 各轄區內環境質量的負責部門是各級人民政府。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轄區內的環境質量負責,采取措施,改善環境質量。具體職責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環境保護法釋義:第28條
第二十八條 排放污染物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企業事業單位,依照國家規定繳納超標準排污費,并負責治理。水污染防治法另有規定的,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執行。征收的超標準排污費必須用于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具體使用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釋義】 本條是關于超標準排...
環境保護法釋義:第22條
第二十二條 制定城市規劃,應當確定保護和改善環境的目標和任務。 【釋義】 本條是關于城市環境規劃的規定。 對城市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是保證城市健康發展的前提。保護城市環境,必須從規劃開始,解決城市環境問題,必須加強城市規劃與城市環境規劃的協調。 《城鄉規劃法》第4...
環境保護法釋義:第17條
第十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對具有代表性的各種類型的自然生態系統區域,珍稀、瀕危的野生動植物自然分布區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域,具有重大科學文化價值的地質構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區、冰川、火山、溫泉等自然遺跡,以及人文遺跡、古樹名木,應當采取措施加以保護,嚴禁破壞。 【釋義】 本條是...
環境保護法釋義:第29條
第二十九條 對造成環境嚴重污染的企業事業單位,限期治理。中央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的限期治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決定。市、縣或者市、縣以下人民政府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的限期治理,由市、縣人民政府決定。被限期治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如期完成治理任務。 ...
環境保護法釋義:第23條
第二十三條 城鄉建設應當結合當地自然環境的特點,保護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觀,加強城市園林、綠地和風景名勝區的建設。 【釋義】 本條是關于城鄉建設中環境保護的規定。 城市環境保護包括: (1)城市環境綜合整治; (2)城市環境規劃; (3)城市綠化; (...
環境保護法釋義:第24條
第二十四條 產生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單位,必須把環境保護工作納入計劃,建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噪聲、振動、電磁波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 【釋義】 本條是關于排污單位環境保護責任制...
環境保護法釋義:第25條
第二十五條 新建工業企業和現有工業企業的技術改造,應當采用資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設備和工藝,采用經濟合理的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和污染物處理技術。 【釋義】 本條是關于工業企業防治污染技術政策的規定。 新建工業企業和現有工業企業的技術改造,應采用資源利用率高、污染...
環境保護法釋義:第31條
第三十一條 因發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單位,必須立即采取措施處理,及時通報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居民,并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接受調查處理。可能發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采取措施,加強防范。 【釋義】 本條是關于環境污...
環境保護法釋義:第40條
第四十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
環境保護法釋義:第41條
第四十一條 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并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處理;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環境保護法釋義:第27條
第二十七條 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依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申報登記。 【釋義】 本條是關于排污申報登記制度的規定。 排放污染物的企事業單位,必須依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向所在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登記其排污情況,并提供有關防治污染的...
環境保護法釋義:第42條
第四十二條 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計算。 【釋義】 本條是關于訴訟時效的規定。 根據本條的規定,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3年。根據特殊優先于一般時效的原則,在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的案件中,其訴訟...
環境保護法釋義:第34條
第三十四條 任何單位不得將產生嚴重污染的生產設備轉移給沒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單位使用。 【釋義】 本條是關于國內污染轉嫁禁止制度的規定。 防治污染轉嫁是指防止國外、境外地區的廠商或我國企業事業單位,將污染嚴重的設備、技術工藝或者有毒有害廢棄物,轉移給沒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單位和個人...
環境保護法釋義:第44條
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造成土地、森林、草原、水、礦產、漁業、野生動植物等資源的破壞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承擔法律責任。 【釋義】 本條是關于破壞自然資源的刑事責任的規定。 《刑法》第340條至第345條分別規定了破壞水產資源、野生動物、土地、礦產和森林資源的刑事責任。 ...
環境保護法釋義:第45條
第四十五條 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釋義】 本條是關于環境監督管理人員違法失職行為的法律責任的規定,具體包括: (1)行政處分。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
環境保護法釋義:第37條
第三十七條 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閑置防治污染的設施,污染物排放超過規定的排放標準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重新安裝使用,并處罰款。 【釋義】 本條是關于責令重新安裝使用的處罰情形的規定,具體如下: (1)特點:責令重新安裝使用屬于行為罰,與罰款一并...
環境保護法釋義:第46條
第四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與環境保護有關的國際條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釋義】 本條是關于我國締結的環境保護國際公約的效力的規定,含義有三: (1)我國締結的國際條約在我國直接使用,不...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區第一屆政府有關機構和主要官員職位設置的意見
199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2001-06-30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
1996-05-15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1984-03-12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軍人違反職責罪暫行條例
1981-06-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處理違法的圖書雜志的決定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
1989-12-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 附:第三次修正本
199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1993-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救援銜標志式樣和佩帶辦法
2018-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