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條 國家鼓勵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符合良好生產規范要求,實施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對通過良好生產規范、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認證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認證機構應當依法實施跟蹤調查;對不再符合認證要求的企業,應當依法撤銷認證,及時向有關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通報,并向社會公布。認證機構實施跟蹤調查不收取任何費用。
【釋義】本條是關于鼓勵食品經營企業采用現代管理方式,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規定。
(一)關于良好生產規范
良好生產規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英文縮寫GMP),是一種特別注重在生產過程中實施對產品質量與衛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它是一套適用于制藥、食品等行業的強制性標準,要求企業從原料、人員、設施設備、生產過程、包裝運輸、質量控制等方面按國家有關法規達到衛生質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業規范,幫助企業改善企業衛生環境,及時發現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以改善。GMP要求食品生產企業應具備良好的生產設備、合理的生產過程、完善的質量管理和嚴格的檢測系統,確保最終產品的質量(包括食品安全衛生)符合法律、法規要求。
良好生產規范以前較多應用于制藥工業,現在許多國家將其用于食品工業,制定出相應的GMP法規。美國最早將GMP用于工業生產,1969年FDA發布了食品制造、加工、包裝和保存的良好生產規范,簡稱GMP或FGMP基本法,并陸續發布各類食品的GMP。目前,美國已立法強制實施食品GMP。GMP自上世紀70年代初在美國提出以來,已在全球范圍內的不少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得到認可并采納。1969年,世界衛生組織向全世界推薦GMP。1972年,歐洲共同體14個成員國公布了GMP總則。日本、英國、新加坡和很多工業先進國家引進食品GMP。日本厚生省于1975年開始制定各類食品衛生規范。我國已頒布藥品生產GMP標準,并實行企業GMP認證,使藥品的生產及管理水平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在食品領域,我國GMP也開始逐漸推行。我國食品企業質量管理規范的制定開始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重點對廠房、設備、設施和企業自身衛生管理等方面提出衛生要求,以促進我國食品衛生狀況的改善,預防和控制各種有害因素對食品的污染。1998年,衛生部頒布了《保健食品良好生產規范》(GB17405-1998)和《膨化食品良好生產規范》(GB17404-1998),這是我國首批頒布的食品GMP強制性標準。同以往的“衛生規范”相比,最突出的特點是增加了品質管理的內容,對企業人員素質及資格也提出了具體要求,對工廠硬件和生產過程管理及自身衛生管理的要求更加具體、全面、嚴格。
在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中推廣良好生產規范,具有重要意義:一是為食品生產提供一套必須遵循的組合標準;二是為衛生行政部門、食品衛生監督員提供監督檢查的依據;三是使食品生產經營人員認識食品生產的特殊性,激發對食品質量高度負責的精神,消除生產上的不良習慣;四是使食品生產企業對原料、輔料、包裝材料的要求更為嚴格;五是有助于食品生產企業采用新技術、新設備,從而保證食品質量。推行食品良好生產規范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食品的品質與衛生安全、保障消費者與生產者的權益、強化食品生產者的自主管理體制、促進食品工業的健全發展。
(二)關于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
我國的國家標準《食品工業基本術語》(GB/T15091-1994)對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的定義是:生產(加工)安全食品的一種控制手段;對原料、關鍵生產工序及影響產品安全的人為因素進行分析,確定加工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建立、完善監控程序和監控標準,采取規范的糾正措施。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簡稱HACCP)是指對食品加工、運輸以及銷售整個過程中的各種危害進行分析和控制,從而保證食品達到安全水平。它是一個以預防食品安全為基礎的食品生產、質量控制的保證體系,是一個系統的、連續性的食品安全預防和控制方法。該體系的核心是用來保護食品從田間到餐桌的整個過程中免受可能發生的生物、化學、物理因素的危害,盡可能把發生食品危險的可能性消滅在生產、運輸過程中,而不是像傳統的質量監督那樣單純依靠事后檢驗以保證食品的可靠性。這種步步為營的全過程的控制防御系統,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產生食品安全危害的風險。
該體系是當代用來保障食品安全的管理方法,它更新了傳統的食品衛生監督觀念,使食品安全的控制方法更科學、更經濟、更有效、更可靠。HACCP管理體系與重點放在監督檢查和對產品進行檢測的傳統管理方法最大區別是:一是使食品生產對最終產品的檢驗轉化為控制生產環節中的潛在危害,將預防和控制的重點前移,即由檢驗是否有不合格產品轉化為預防不合格產品;二是節約檢測成本,在危害發生之前即控制預防,不必在最終產品上花費大量的人、財、物。
(三)認證機構的跟蹤調查
所謂“認證”,是指由認證機構證明產品、服務、管理體系符合相關技術規范、相關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或者標準的合格評定活動。企業通過了良好生產規范、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的認證,并不意味著萬事大吉。認證機構的認證,只是對某一時點企業符合該管理體系要求的認證。時過境遷,企業有可能出現一些不符合認證要求的事項,因此認證機構有必要對企業進行跟蹤調查。認證認可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認證機構應當對其認證的產品、服務、管理體系實施有效的跟蹤調查,認證的產品、服務、管理體系不能持續符合認證要求的,認證機構應當暫停其使用直至撤銷認證證書,并予公布。”本法的該條除規定了認證機構應當依法實施跟蹤調查外,對不再符合認證要求的企業,還應依法撤銷認證,并及時向有關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通報。對于認證機構的通報,有關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進行調查核實,發現食品生產企業存在有關問題的,應及時采取措施予以處理。
在食品安全法制定過程中,一些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反映行政監管收費過多,造成企業負擔過重,以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一些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除了因為食品生產經營者受利益驅使外,企業負擔過重,不得不采用不良行為來維持利潤率,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為了減輕食品生產經營者負擔,為廣大食品生產經營者創造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本條規定,認證機構實施跟蹤調查不收取任何費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執業證號:
14201201910141636
湖北維思德律師事務所
簡介:
畢業于廈門大學,良好的法律功底,嚴謹求實的態度,把每一個委托人的事當做自己的事,全力以赴。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2009年修正)
2009-08-27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
2013-06-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關于移管被判刑人的條約》的決定
2009-04-2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認為具有過分傷害力或濫殺濫傷作用的常規武器公約>所附的“禁止或限制使用地雷、誘殺裝置和其他裝置的修正議定書”》的決定
2002-04-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國和俄羅斯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1996-03-17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
1985-06-1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刑事訴訟法實施問題的決定
1980-02-12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1992)
1992-09-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97-07-03澳門特別行政區司法機關具體產生辦法
1999-07-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根廷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1-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2004第二次修正)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法
2006-04-2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
2019-08-12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
2019-05-28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氣象災害防御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農藥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16個體工商戶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3年修正)
2013-12-07浙江省電網設施建設保護和供用電秩序維護條例
2014-07-11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1修正)
2011-01-08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2014年修訂)
2014-03-07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
2011-03-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的決定
2011-04-22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的通知
2010-11-26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若干意見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0-10-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
201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