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條 國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食品生產者發現其生產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應當立即停止生產,召回已經上市銷售的食品,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并記錄召回和通知情況。
食品經營者發現其經營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應當立即停止經營,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并記錄停止經營和通知情況。食品生產者認為應當召回的,應當立即召回。
食品生產者應當對召回的食品采取補救、無害化處理、銷毀等措施,并將食品召回和處理情況向縣級以上質量監督部門報告。
食品生產經營者未依照本條規定召回或者停止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的,縣級以上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責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經營。
【釋義】本條是關于食品召回制度的規定。
為防患于未然,強化生產者作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美國等許多國家建立了食品召回制度。我國有關主管部門也在2007年發布《食品召回管理規定》,建立了我國的食品召回制度。為了加強食品安全監管,避免和減少不安全食品的危害,保護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法正式確立了食品召回制度。
(一)食品召回制度
所謂“食品召回”,是指食品生產者按照規定程序,對由其生產原因造成的某一批次或類別的不安全食品,通過換貨、退貨、補充或修正消費說明等方式,及時消除或減少食品安全危害的活動。召回不同于企業根據“三包”規定進行的換貨、退貨活動。前者針對的是某一批次或類別的產品,只要是該批次或類別可能存在安全隱患,該批次或類別的所有產品都要召回。這里,不排除其中某些產品是安全的;而后者針對的是個別產品,如果消費者購買的個別產品存在質量問題,可按規定要求換貨或者退貨。通常,同一批次或者類別的其他產品不存在質量問題。食品召回制度有三方面的意義:一是防患于未然,充分保障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二是體現食品生產經營者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三是提高政府監管效能,變被動為主動。
為保證食品召回制度的實施,食品生產者應當建立完善的產品安全檔案制度和相關管理制度,準確記錄并保存生產環節中的原輔料采購、生產加工、儲運、銷售等信息,保存消費者投訴、食源性疾病事故、食品污染事故記錄,以及食品危害糾紛信息等檔案,及時向監管部門報告所有相關的食品安全危害信息,不得隱瞞或虛報其生產的食品危害人體健康的事實。監管部門應當加強食品召回信息管理,收集、分析與處理有關食品安全危害和食品召回信息,進行食品安全危害調查和食品安全危害評估,監督食品生產者及時召回不安全食品。
食品召回管理規定根據食品安全危害的嚴重程度,將食品召回分為三級。一級召回指已經或可能誘發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甚至死亡的,或者流通范圍廣、社會影響大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二級召回指已經或可能引發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危害程度一般或流通范圍較小、社會影響較小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三級召回指已經或可能引發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危害程度輕微的,或者含有對特定人群可能引發健康危害的成分,而在食品標簽和說明書上未予以標示,或標示不全、不明確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
根據食品召回程序的啟動方式,食品召回可分為食品生產者主動召回和監管部門強制召回兩種。
(二)主動召回的程序
1.食品生產者發現其生產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應當立即停止生產,召回已經上市銷售的食品。
2.食品生產者應當及時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停止生產經營,通知消費者停止消費。
3.食品生產者應當記錄召回和通知的情況,如食品召回的批次、數量,通知的方式、范圍等。
4.食品生產者應當及時對召回的不安全食品根據具體情況采取補救、無害化處理、銷毀等措施。根據有關規定應當銷毀的食品,應當及時予以銷毀,防止不安全食品再次流入市場。
5.食品生產者應當及時向監管部門報告食品召回和處理情況。主要包括:停止生產不安全食品的情況;通知銷售者停止銷售不安全食品的情況;通知消費者停止消費不安全食品的情況;食品安全危害的種類、產生的原因、可能受影響的人群、嚴重和緊急程度;召回措施的內容,包括實施組織、聯系方式以及召回的具體措施、范圍和時限等;召回的效果;召回食品后的處理措施等。
6.食品經營者發現其經營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應當立即停止經營,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并記錄停止經營和通知情況。
7.縣級以上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對食品生產經營者食品召回和處理或者停止經營的情況進行監督。
(三)責令召回的程序
1.縣級以上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發現食品生產經營者未依照本條規定召回或者停止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的,可以責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經營。
2.食品生產者在接到責令召回的通知后,應當立即停止生產,并按照本條規定的程序召回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
3.食品經營者在接到責令停止經營的通知后,應當立即停止經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訴訟法(2018年修正)
2018-10-26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75)[失效]
1975-01-1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1995)
1995-02-28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決議
2006-03-14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對《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有關法律問題的答復
1992-09-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1987-04-1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
1999-1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決定
2000-08-25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救援銜標志式樣和佩帶辦法
2018-11-06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條例(2019修正)
2019-05-30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工程咨詢行業管理辦法
2017-11-06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2016年修正)
2016-02-06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2第二次修正)
2012-12-17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
2014-02-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的指導意見
2014-03-03產品質量監督試行辦法(2011修訂)
2011-01-08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
2012-10-18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山東省青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11-18國務院關于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關于促進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科學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2-10-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的通知
2012-04-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的意見》任務分工的通知
2011-12-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0-01-2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促進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若干政策的通知
200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