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未經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或者未經許可生產食品添加劑的,由有關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沒收違法所得、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和用于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并處二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并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
【釋義】本條是關于未經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或者未經許可生產食品添加劑的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的規定。
(一)本條規定的違法行為
食品生產經營活動關系到公眾的身體健康和社會安全,必須要依法進行。根據食品安全法的規定,國家對食品生產經營實行許可制度。從事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應當依法取得食品生產許可、食品流通許可、餐飲服務許可。但是,取得食品生產許可的食品生產者在其生產場所銷售其生產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許可;取得餐飲服務許可的餐飲服務提供者在其餐飲服務場所出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生產和流通的許可;農民個人銷售其自產的食用農產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許可。此外,對于固定從業人員較少,有固定生產場所,生產條件簡單,從事傳統、低風險食品生產加工活動(不含現做現賣)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在街頭或者其他公共場所不定點銷售食品或者提供餐飲服務的食品攤販,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制定具體管理辦法。各省可以根據本省的實際情況,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設定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許可進行管理,也可以不設定許可進行日常和現場監督管理。
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要遵守上述的法律規定,除了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不需要獲得有關食品生產經營許可的情形,以及各省級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規定的不需要獲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食品攤販外,均需要依法取得相應的食品生產許可、食品流通許可、餐飲服務許可。
此外,食品安全法還明確規定,國家對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實行許可制度。申請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的條件、程序,依照有關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的行政法規執行。根據這一規定,從事食品添加劑的生產活動,也需要獲得相應許可。
違反本法規定,未經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或者未經許可生產食品添加劑的,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關于行政處罰
對于未經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或者未經許可生產食品添加劑的違法行為,要由有關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沒收違法所得、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和用于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并處二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并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這里要說明以下三點:
一是執法主體。本條的執法主體是“有關主管部門”,包括縣級以上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上述三個部門要依據各自在食品安全監管中所承擔的職責來進行執法,具體是:質量監督部門負責對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而從事食品生產加工活動的單位或者個人,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劑的生產許可,而從事食品添加劑生產的單位或者個人予以處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對未取得食品流通許可,而從事食品流通活動的單位或者個人予以處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對未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而從事餐飲服務活動的單位或者個人予以處罰。
二是關于處罰種類。本條規定的處罰種類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和罰款。沒收非法財物,具體是指沒收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和用于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和罰款在學理上稱作財產罰。所謂“財產罰”是指使被處罰的當事人的財產權利和利益受到損害的行政處罰,主要是對當事人的財產權予以剝奪,并不影響違法者的人身自由和其進行其他活動的權利。財產罰主要適用于以下三種情況:(1)有經濟收入的公民或有固定資產的法人或者組織所實施的違法行為;(2)在從事以營利為目的的經營活動中所實施的違法行為;(3)行為人實施違法行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可以通過剝奪其財產予以補償,對這種違法行為可適用財產罰。財產罰必須以制裁違法行為為目的,依法適用,不能濫用和亂用,否則必然會產生種種弊端。
三是關于貨值金額。本條所規定的罰款數額是以涉案的貨值金額的多少來決定,即: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并處二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并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所謂“貨值金額”是指非法生產經營的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劑的市值金額。例如,某一企業未經許可,非法從事食品生產,共計生產了市場價值二萬元的食品,則該企業違法的貨值金額即為二萬元。
(三)關于刑事責任
違反本法規定,未經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或者未經許可生產食品添加劑,如果構成非法經營罪的,要依據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違反國家規定,有下列非法經營行為之一,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的;(二)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準文件的;(三)其他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根據上述規定,未經許可生產經營的是屬于專營、專賣的食品,如食鹽、酒等,構成犯罪的,則依據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如果未經許可生產經營的食品不屬于專營、專賣的,則不能依據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只能依據本條的規定給予行政處罰;但如果生產經營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構成犯罪的,則要依據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條、第一百四十四條關于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罪或者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 一 號
2008-03-1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1954)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1986)
1986-12-0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7-02-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關于兩國在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劃界協定》的決定
2004-06-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公約》的決定
2006-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領事條約》的決定
2003-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2000-08-25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
1979-07-0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
1981-06-1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
1991-03-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的決定
2001-10-27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2003修正)
2003-04-17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殘疾人教育條例(2017修訂)
2017-02-01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科學數據管理辦法
2018-04-02機關團體建設樓堂館所管理條例
2017-10-05醫療機構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試行)
2014-03-14工傷保險條例(2010修訂)
2010-12-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對口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實施方案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6-09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的決定
2013-05-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3-26國務院關于支持玉樹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
201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