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造成勞動者工資收入損失的,應當按照勞動者應得的工資收入向勞動者支付,(二)勞動者失去勞動保護待遇的,應當支付應得工資收入的25%作為補償,除按照國家規定為工人提供工傷和醫療外,還應按照國家規定補充工人的勞動保護津貼和用品,除按照國家規定在治療期間提供醫療服務外,還應向工人支付相當于醫療費用25%的賠償金,(五)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補償費用
勞動者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如何賠償用人單位損失
勞動者承擔違約賠償責任的必要條件之一。那么,當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時,應當賠償用人單位的直接損失,還是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一種觀點認為,工人對雇主損失的賠償應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我們認為,根據現行政策和法律,違反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原則上應賠償直接損失。勞動合同有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給予補償。在這方面,前勞工部在補償措施中做出了不同的規定。具體說明如下:
(一)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約定的保密事項,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的賠償費用主要按照《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的規定支付。原則上,賠償份額也是用人單位的直接經濟損失
定義方法一般如下:1.直接認定。用人單位能夠確定實際經濟損失的,由勞動者承擔全部賠償費用。2.間接推理。如果員工違反保密義務造成的經濟損失難以計算,賠償金額可以推斷為兩項:一是員工在侵權過程中從侵權中獲得的利潤(指違反保密義務);二是用人單位為調查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所支付的合理費用。但筆者認為,如果員工違反約定的保密義務,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時制止,未給用人單位造成實際損失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二)勞動者非法解除勞動合同的,根據勞動部《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違約賠償辦法,應向雇主賠償的經濟損失有四份:一是雇主為招聘他而支付的費用;第二,雙方另有約定的,發包人支付的培訓費用按協議處理;三是給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四、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補償費用。可以看出,四種補償份額主要是根據用人單位的實際損失來界定的,在實踐中,最重要、最困難的部分是對生產、經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按企業生產經營的產值、利潤和預定計劃計算是不科學的。因為在現代企業中,影響計劃實現的因素很多,其他因素造成的損失不應該全部完成,這可以歸結為工人的一個因素,在計算工人損失時,他們擔心自己無法完全計算。來律霸.com與律師一對一地討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原創文章侵權如何賠償
2020-12-26什么情況不用贍養父親
2021-02-11管轄異議書交了法院沒回復如何處理
2020-12-05精神損失費賠償范圍的法律依據
2020-11-10格式合同有什么特殊性
2021-02-12新生軍訓遭校園暴力致死學校是否負有責任
2021-01-04勞動關系轉移協議
2021-01-09承攬關系與雇傭關系如何區分
2021-02-19勞動糾紛案件申訴流程
2020-12-06勞動爭議案件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到法院起訴?需要準備什么材料?
2021-02-18保險詐騙中數罪的處理
2020-12-07車輛刮擦到別人的車保險理賠流程
2021-01-01車子被人放火保險有賠嗎
2020-11-25保險合同期限屆滿或履行完畢是指什么
2021-03-24家庭保險公司不足額理賠怎么處理
2021-03-19車主少交鑰匙 保險公司少賠損失
2021-01-08本案的保險理賠金是否適用損益相抵原則
2021-01-24買保險的六條準則
2021-01-30土地承包的的年限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9土地承包法司法解釋全文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