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釋義】本條是關于違反本法所應承擔的刑事責任的規定。
刑事責任,又稱刑罰,是依據國家刑事法律規定,對實施犯罪行為的行為人所給予的處罰。所謂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資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依照法律應當受刑事處罰的行為。依照我國刑法的規定,刑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種。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此外,對于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
對于違反食品安全法規定的各種違法行為,如果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責任。就是說,關于刑事責任統一在這一條中規定(即本條的規定),而且規定不涉及具體的罪名內容,這主要是考慮到與刑法相銜接,凡是違反本法的行為,只要依刑法構成犯罪的,即依刑法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這樣處理,一是條文比較簡捷,二是內容完整,避免因為專門規定幾類犯罪行為而漏掉其他犯罪行為,這種處理模式也是當前立法中的通常做法。
除了本章其他條文規定的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刑事責任外,這里還要提到一種違法行為的刑事責任:對于捏造并散布虛假事實,損害食品生產經營者的商業信譽、食品聲譽,如果構成犯罪的,要依據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條規定:“捏造并散布虛偽事實,損害他人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給他人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音像制品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3-1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命名單(吳雙戰、彭小楓、劉永治、劉鎮武、葛振峰、符廷貴的任命)
2010-02-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葡萄牙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8-10-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國務院關于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的決議
1981-03-06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失效]
1982-03-0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環境保護委員會改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的決定
1994-03-2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1995)
199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
2002-06-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2005-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
2003-06-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
1986-12-0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
1979-07-08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
1997-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
1997-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8-12-29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2014修訂)
2014-07-29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口計量器具監督管理辦法(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
2019-05-28快遞暫行條例
2018-03-27國務院關于修改《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決定
2018-01-16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
2014-07-24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4-07-29關于印發《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09-13國務院關于印發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的通知
2013-07-3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16號
2012-03-28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決定(2011)
2011-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