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條 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者,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標準對所生產的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后方可出廠或者銷售。
【釋義】本條規定了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者的檢驗義務。
由于生產工藝、原材料、食品從業人員素質等局限,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生產過程中難免會生產出一些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企業通過對出廠食品進行檢驗,及時發現這些不合格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防止流入社會,損害消費者健康。這既是對消費者健康負責,也是對食品生產企業自身的品牌和信譽負責,真正體現企業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
與本法第三十七條側重于對食品的檢驗合格證和安全狀況的查驗相比,本條更側重于從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本身的安全性、品質等進行檢驗。關于出廠檢驗應當依照的標準,沒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應當依照食品安全地方標準;企業生產的食品沒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者地方標準的,企業應當依照自己制定的企業標準進行檢驗。
食品出廠必須經過檢驗,未經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不得出廠獲準銷售。具備出廠檢驗能力的企業,可以按要求自行進行出廠檢驗。為防止具備出廠檢驗能力的企業怠于行使檢驗職能,根據有關規定,實施自行檢驗的企業,應當每年將樣品送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指定的檢驗機構進行一次比對檢驗。不具備產品出廠檢驗能力的企業,必須委托有資質的檢驗機構進行出廠檢驗。實踐中,一些中小食品生產者欠缺檢驗能力,委托其他有資質的檢驗機構等方式來檢驗,質量監督部門應積極引導和幫助企業完善產品出廠檢驗能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等五部法律的決定
2014-08-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反恐怖工作有關問題的決定
2011-10-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教科書問題的決議
1996-05-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的決定(2005)
2005-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
1996-10-29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決定
1996-05-15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
1985-06-1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決定
1988-04-13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游行示威法
1989-10-31臺灣省出席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協商選舉方案
1997-05-09快遞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
2017-02-07國務院關于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2018修正)
2018-09-18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稽查條例(2016年修訂)
2016-07-01存款保險條例
2015-02-17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2014年修正)
2014-11-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的通知
2014-01-28中央對地方專項撥款管理辦法
2000-08-07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3-08-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7-11違規發放津貼補貼行為處分規定
2013-06-13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3-06-1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的意見
2013-02-10國務院關于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的批復
2012-02-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有序做好支援甘肅舟曲災區有關工作的通知
2010-08-10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意見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0-07-23關于加強中央企業班組建設的指導意見
2009-03-30國務院關于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
2007-12-1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行業協會商會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7-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