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終止:
(四)用人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的;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
l自己離職沒有經濟補償金的,除非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l(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l(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l(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l(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l(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l(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l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l的規定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必須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十六條第四十七條的規定,支付每工作一年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2、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沒簽合同的,除經濟補償金外,用人單位應從第二個月起支付雙倍工資(最多11個月)
l經濟補償金=補償時間×你離職前的12個月的平均工資(平均工資的算法:是當月所有的應發工資數,就是扣個人保險及公積金以前的那個數。)
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l(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l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l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l勞動仲裁的時效
l勞動仲裁的時效問題是勞動者很關心的問題,
l從中斷時起,勞動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l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勞動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l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l2008年5月1日后受理的勞動爭議案件適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但對于2008年5月1日前發生的勞動爭議案件,有關仲裁時效和起訴的規定及適用《勞動法》。《勞動法》關于仲裁時效規定于第八十二條: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
l6.用人單位工傷索賠的賠償項目有以下幾種情況:
l1、造成一般傷害(未達到殘疾)的賠償
l醫療費、傷者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費、生活護理費、工傷期間的工資、交通食宿費。
l2、造成傷殘的賠償
l醫療費、傷者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費、生活護理費、工傷期間的工資、交通食宿費、輔助器具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傷殘津貼、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l3、造成死亡的賠償
l喪葬補助金、一次性傷亡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
l4、職工下落不明的情況
l職工外出或搶險救災中下落不明的賠償項目,要分不同情況而定。職工沒有被宣告死亡的,其直系親屬可以獲得的賠償項目有:供養親屬撫恤金、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的50%(生活有困難的);職工被宣告死亡的,其直系親屬可以獲得的賠償項目有:喪葬費、供養親屬撫恤金、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l7.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
l第一條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六十六條第一款的授權,制定本辦法。
l第二條本辦法所稱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是指無營業執照或者未經依法登記、備案的單位以及被依法吊銷營業執照或者撤銷登記、備案的單位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或者用人單位使用童工造成的傷殘、死亡童工。
l前款所列單位必須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向傷殘職工或者死亡職工的近親屬、傷殘童工或者死亡童工的近親屬給予一次性賠償。
l第三條一次性賠償包括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或童工在治療期間的費用和一次性賠償金。一次性賠償金數額應當在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或童工死亡或者經勞動能力鑒定后確定。
l勞動能力鑒定按照屬地原則由單位所在地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辦理。勞動能力鑒定費用由傷亡職工或童工所在單位支付。
l第四條職工或童工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在勞動能力鑒定之前進行治療期間的生活費按照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準確定,醫療費、護理費、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費以及所需的交通費等費用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標準和范圍確定,并全部由傷殘職工或童工所在單位支付。
l第五條一次性賠償金按照以下標準支付:
l一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6倍,二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4倍,三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2倍,四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0倍,五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8倍,六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6倍,七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4倍,八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3倍,九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2倍,十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倍。
l前款所稱賠償基數,是指單位所在工傷保險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
l第六條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造成死亡的,按照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支付一次性賠償金,并按照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倍一次性支付喪葬補助等其他賠償金。
l第七條單位拒不支付一次性賠償的,傷殘職工或者死亡職工的近親屬、傷殘童工或者死亡童工的近親屬可以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舉報。經查證屬實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責令該單位限期改正。
l第八條傷殘職工或者死亡職工的近親屬、傷殘童工或者死亡童工的近親屬就賠償數額與單位發生爭議的,按照勞動爭議處理的有關規定處理。
l第九條本辦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03年9月23日頒布的《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同時廢止。
l8.一般來講,勞動爭議處理方式包括協商、調解、仲裁、訴訟四種方式。
l(1)協商勞動爭議發生后,當事人可以協商解決。協商不成或不愿意協商的,可以申請調解或提起勞動仲裁。
l(2)調解當事人不愿意協商或協商不成時,可以向本單位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
調解委員會調解勞動爭議,應當自當事人申請調解之日起30日內結束;到期未結束的,視為調解不成。經調解達成協議的,雙方當事人應當自覺履行。
(3)仲裁協商或調解不成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仲裁是處理勞動爭議的必經程序。
提出仲裁請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仲裁裁決一般應在收到仲裁申請的60日內作出。對仲裁裁決無異議的,當事人必須履行。
l(4)訴訟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也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l9.【醫療期】勞動部《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勞部發(1994)479號第三條規定: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三個月到二十四個月的醫療期:
(一)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三個月,五年以上的為六個月。
l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六個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為九個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為十二個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為十八個月;二十年以上的為二十四個月。
l【病假工資】勞動部《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1995)309號第五十九條規定: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80﹪。
病假日工資=最低工資標準×80%÷21.75天(月計薪天數)
l10.勞動合同解除的條件:
l一.用人單位解除合同的條件
l(1)當勞動者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直接解除勞動合同,不需向勞動者預告:
l①使用不合格,即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l②嚴重違紀,即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企業規章制度;
l③給企業造成損害,即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企業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l④承擔刑事責任,即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l(2)當勞動者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也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要提前30天以書面形式預告勞動者本人:
l①勞動者患病或因公負傷,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工作的;
l②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調整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l③企業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雙方協商不能就變更合同達成此協議的。
l(3)用人單位還可以通過裁員的形式解除企業勞動合同,但必須符合這樣的條件:
l①企業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確需裁員;
l②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確需裁員。
l但用人單位應當提前30天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并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
l二.勞動者解除合同的條件
l(1)一般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天以書面形式預告用人單位;
l(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l①在試用期內的,要前3天通知用人單位,可解除勞動合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中請律師的好處有哪些
2021-03-01企業要排污的話必須要取得排污許可證嗎
2020-11-20為什么公司人格否認不是對公司法人人格的永久性的剝奪
2021-03-06父母贈予安置房能收回嗎
2020-12-05老人贈與房屋證明怎么寫
2021-02-20何為“自書遺囑”
2021-02-17無性婚姻訴訟時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2-13指定管轄是指什么
2020-11-13遺產的分配配偶占多少
2021-03-17快退休可不可以辭退
2021-01-23民間借貸房屋抵押必須辦理抵押擔保手續嗎
2021-02-15伯父可以把房產贈與侄子嗎
2021-01-23房產互換應如何辦理?
2020-12-30房產證更名程序有哪些
2020-11-13入職時信息欺瞞可以不發工資嗎
2021-01-25懷孕被裁員公司如何補償標準
2021-02-21道路交通事故認定與保險合同條款解釋發生沖突應如何解決
2021-01-16青島交通死亡保險公司賠付標準
2020-12-17購買車險警惕哪些陷阱
2021-02-17當心!保險代理人的五句話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