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債務加入的概念
債務加入的成立,必須具備如下條件:1、原債的關系必須有效成立。原債務如存在可撤銷或者解除的原因,在撤銷或者解除前,仍可以成立債務加入。2、原債務具有可轉讓性。如果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或者具有特定人身性質不能轉讓的債務,當事人不能協議轉讓,第三人也無法加入。3、第三人與原債務人分屬不同的主體。司法實踐中,作為不同主體的第三人與原債務人,往往存在某種密切的關系。如關聯企業中母公司主動幫助子公司歸還欠款及親屬關系中兒子主動幫助父親歸還欠款等。本案中,**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雷某同時為天*飛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但兩者在法律上屬于不同的民事主體。4、債務加入無須經過原債務人的同意。因為債務加入的行為并沒有給債務人增添負擔,所以不必經過原債務人的同意,但這種加入行為必須由債權人表示接受。
在審判實踐中,常常有人將債務加入與履行承擔混為一談。所謂履行承擔是第三人與債務人之間的一種合同,第三人依該合同對債務人負有履行債務人債務的義務。履行承擔與債務加入都是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義務,但兩者有如下區別:履行承擔中債權人對于第三人不享有債權,不得直接請求履行;而債務加入中債權人可以直接向第三人主張權利。因本案中第三人與原債務人之間無協議,第三人承擔義務是基于其向債權人的承諾,債權人可以直接向其主張權利。故本案不是履行承擔,而是債務加入。
二、債務加入的性質
對債務加入的性質和法律效果,小編認為,在法律無明文規定的情況下,可以將其按最為接近的行為進行推斷,并從誠實信用與公平正義原則的角度來加以界定。
債發生的原因分為行為以及行為以外的事實。其中行為包括合法行為與非法行為,非法行為即侵權行為,合法行為又可以分為雙方法律行為如合同,單方法律行為如贈與,其他合法行為如無因管理。行為以外的事實主要指不當得利。有人認為,第三人自愿為債務人履行債務,其實質為一種贈與;也有人認為,第三人為債務人償付債務,債務人在沒有法律依據的情況下獲得利益,對債務人而言是一種不當得利。
小編認為,上述兩種觀點僅從第三人與債務人之間的關系出發,沒有綜合考慮債權人、債務人、以及債務人與第三人之間特殊的關系,所以不夠全面。
首先,就贈與關系而言,贈與關系中的贈與人與債務加入關系中的第三人均有使他人受益的意思表示,且這種意思表示往往是基于其與受贈人及原債務人之間的某種密切的關系,但債務加入與贈與之間存在明顯區別:在債務加入中,第三人并沒有明確放棄對債務人追償的權利,如果將其性質界定為贈與,則第三人代替債務人清償債務后無法向債務人追償。這無疑將打擊第三人的積極性,且不符合公平正義的法治觀念。
其次,就不當得利關系而言,不當得利是引起債發生的事實,而非法律行為,不當得利的受損人并沒有使他人獲益的意思表示。債務加入關系中的第三人的加入是一種法律行為,且第三人在主觀上具有使債務人受益的意思表示,故兩者的性質完全不同。
小編認為,債務加入在性質上與保證的規定最為接近。債務加入的第三人與保證關系的保證人均出于與原債務人之間的特殊關系,為了債權人債權的實現而使債務人受益,并單方面地增加了自己的義務。保證關系中保證人代替債務人履行后,可以向債務人追償,這與債務加入關系中第三人清償債務后可向債務人追償相似,故在法律性質上,可將債務加入視為一種保證,參照適用有關保證的法律規定。
但債務加入與保證也不完全相同。從本質上分析,保證是一種從行為,具有從屬性;而債務加入是一種獨立的行為,即第三人加入后,在第三人與債權人之間形成了一個新的債權債務關系,這一新的債與原債相互依存,具有同樣的給付內容,但因債權人與第三人之間無對價,第三人的履行的意思表示以消滅原債務為目的,故又與原債權債務關系相互排斥,其中任何一個債履行,另一個即歸于消滅,即債權人僅享有一個債權。
三、債務加入的法律效果
1、對債權人的效力。根據上述對債務加入性質的分析,債務加入關系中存在兩個相互依存的債權債務關系,其法律效果是使債權人的債權進一步得到保障,故債權人可以向原債務人主張權利,同時也可以向第三人主張清償。
另一方面,債務加入中兩個債務互相排斥,債權人僅享有一個債權,故第三人及原債務人中的任何一方履行了清償義務,債權人的債權即歸于消滅。如果債權人以自己的行為免除了原債務人的義務是否意味著第三人可以同時免責,反之,如果免除第三人的義務,原債務人是否可以免責?對此,理論界有不同的觀點。小編認為,債務加入雖然與保證的從屬性義務不同,但原債務仍是新債務的基礎,第三人所做的意思表示以消滅原債務為目的。如果原債務消滅,新債務亦應當消滅,所以如果債權人免除了原債務人的債務,第三人也應當獲得相應的免責。反之,因為第三人的加入行為是對原債務履行的保障,第三人承擔的義務沒有相應的對價,如果債權人免除第三人的義務,則并不意味著對原債務的免除。
2、對原債務人的效力。第三人承諾履行僅為第三人加入原債務,原債務人并不脫離原債權債務關系,其仍對債權人負履行合同的義務,同時依然享有對債權人的合理抗辯權。至于第三人向債權人承諾履行是否應事先取得債務人的同意,有觀點根據《民法通則》第91條的規定:“合同一方將合同的權利、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的,應當取得合同另一方的同意,并不得牟利。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國家批準的合同,需經原批準機關批準。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原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認為第三人加入必須經過原債務人的同意。小編認為,該條款并不適用于債務加入的情形。因為債務加入是第三人承諾履行義務,第三人與原債務人之間并無合意。所以并非上述條款規定的合同一方將義務轉讓給第三方,或者將權利轉讓給第三方。此外,債務加入中,第三人的行為并沒有給債務人增添負擔,是純粹使債務人獲益的行為,所以無須經得債務人的同意。
3、對第三人的效力。第三人加入后,成為債務人,與原債務人一起向債權人承擔義務。第三人可以行使原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抗辯,如果原債務被認定存在無效或可變更、撤銷的事由,則第三人可以據此向債權人提出抗辯,但專屬于原債務人自身的抗辯除外。對第三人承擔債務的范圍,小編認為應當以第三人承諾時債的內容為限,且包括從債務以及相應的利息。因為第三人的加入沒有對價,完全是一種自愿履行,所以小編認為除第三人明確表示承擔以外,實現債權的費用以及違約金等第三人可以不必承擔。
4、對第三人與原債務人關系的影響。第三人與原債務人之間系向債權人并列承擔清償責任的關系,但因為我國法律對并列的清償方式沒有明確的規定,而這種不分份額、先后順序的清償責任與連帶責任最為接近,所以小編認為第三人與原債務人之間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第三人清償后,從誠實信用的原則以及公平正義的法治理念出發,應當賦予其向原債務人追償的權利。
以上就是由律霸網的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債務加入的認定的一些相關要點,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院保全車輛要多少錢
2021-03-20劃撥土地使用權可以轉讓、出租、抵押的情況
2021-03-03宅基地加蓋二層合法嗎
2021-03-03圍繞注冊資金 公司法大修
2021-01-14債務人提供房產抵押有期限嗎
2021-02-18交通事故車輛保全怎么進行
2020-12-09被車撞如何索賠
2020-12-09合同一方可以是兩個主體嗎
2021-01-20探視權與探望權的區別
2021-03-19沒有戶口本不能領結婚證有哪些招兒
2021-01-17訴請解除合同可以撤回嗎
2021-01-22父母去世房產繼承有期限嗎
2021-03-23農村信用社擔保合同擔保期是多久
2021-03-23可以在停車位免費停車嗎
2021-01-29預付款和應付款的區別
2021-02-05擔保協議樣本
2021-01-04房屋有抵押買賣也不破租賃嗎
2021-02-06反家暴法規定:哪些行為算家暴
2020-12-10集資房房子確權是什么意思
2020-11-20酒后駕車保險公司需要理賠嗎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