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某在從事雇用活動期間外出上廁所被摔傷,而雇主顏某、張某以種種借口拒不賠償馮某的損失。7月18日,山東薛城區人民法院法院依法判令二被告人顏某、張某賠償馮某各種損失近8000元。
馮某受雇于顏某、張某,其上下班時間不固定,有活時隨叫隨到,領取計件工資。2004年2月13日下午5時許,馮某在顏某、張某的乳品廠工作時外出上廁所摔傷(該廠內無廁所,工人上廁所均需到廠西約50米遠的公廁),造成右臂尺橈骨骨折。馮某住院治療13天,顏某、張某在支付醫療費1400元后,便拒絕再支付。兩個月后,該乳品廠停產。為此,馮某訴至法院,要求被告顏某、張某賠償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等各項損失共計1.14萬余元。
二被告辯稱,上廁所是個人生理需要的私事,與馮某從事的雇傭活動無關,且馮某系去廠外廁所途中摔傷,而不是在雇傭活動中及工作區域內遭受傷害,二被告不應對此承擔賠償責任。另外,即便馮某是在雇傭活動中遭受傷害也應屬于糾紛案件,原告應先申請仲裁而不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故法院應駁回原告的起訴。
法院審理認為,原告與二被告尚未形成規范、穩定的,其關系應為雇員與雇主間的雇傭關系,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遭受傷害,應按一般人身損害賠償糾紛處理,無需按照案件實行先裁后審,原告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第二款之規定:從事雇傭活動是指從事雇主授權或指示范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雇傭活動”。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期間上廁所是作為人的必需的、合理的生理需求,不僅與其從事的雇傭活動密不可分,有內在的聯系,還應成為工作區域的一個延伸,雇主應當在時間上、空間上提供最基本的便利與保障。原告馮某在從事雇傭活動期間上廁所遭受人身損害,作為雇主的二被告應當共同承擔賠償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法辭退孕婦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02投資者持股百分之五時的公告
2021-03-22公司合并的特征是什么
2021-02-09未約定保證方式債權人直接找保證人還款合法嗎
2021-02-15強制傳喚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2021-02-12危險駕駛罪的構成要件及其與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關系
2020-12-06簽了一年的合同沒到一年可以走嗎
2021-02-20被迫簽訂有欺詐性合同怎么辦
2021-01-19工作3年未簽訂勞動合同后辭職可以申請補償金嗎
2020-12-20第三方勞務派遣合法嗎
2020-11-10公司倒閉員工賠償款不足怎么辦
2021-02-26保險公司有哪些重點問題
2020-12-08意外保險理賠范圍包不包括猝死
2021-02-25代簽名人身保險合同法律效力問題研究
2021-01-24意外保險哪些人不理賠
2021-03-09企業財產保險的費率一般為多少
2021-03-16交通事故一審后保險公司上訴,原告投訴有用嗎
2020-12-11什么是財產保險合同
2020-11-14保險理賠如何解決索賠難的問題
2020-12-07如何確定保險價值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