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犯罪的主體是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或者機關、團體,單位犯罪實行雙罰制,即處罰單位,又處罰直接責任人,單位犯罪和個人犯罪怎么區分?律霸小編整理了相關內容,詳情請看下文。
如何認定單位犯罪與個人犯罪,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區分:
1、是否為了單位的利益,是否由單位的決策機構決定。單位決策機構產生單位意志,指揮單位行為的實施,任何單位成員在單位業務活動中依據決策機構的決定實施的行為,應視為單位行為。單位犯罪所具有的特定程序性,即符合單位決策程序,是它與自然人盜用單位名義或擅自以單位名義進行的犯罪相區別的重要特征。因而,單位內部成員未經單位決策機構批準、同意或認可而實施的犯罪行為,一般只能認定為自然人犯罪。
同時按照決策機構的決定實施的行為必須為了單位的利益。單位犯罪中,犯罪后的違法所得通常歸單位所有,即因犯罪行為所產生的非法收益,受益對象是本單位或者本單位的多數員工;而自然人犯罪中,犯罪后的違法所得多半為自然人個人所有。如果不是為了單位利益,而是為了謀取個人利益,那么這種情況不應按照單位犯罪處理。比如《刑法》第三百九十三條規定在單位行賄罪中,因行賄取得的違法犯罪所得歸個人所有時,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條關于行賄罪的相關規定定罪處罰。
2、是否是以單位的名義。行為以單位的名義實施是認定單位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并非所有以單位名義實施的犯罪都是單位犯罪。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規定:“盜用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由實施犯罪的個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關自然人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所以,打著單位的幌子,利用單位名義,為個人謀取利益的不法行為,當然不能認定為單位犯罪。
3、行為是否在單位成員的職務活動范圍內,或者與單位的業務活動相關。單位只對其在業務范圍內或與業務相關的活動范圍內的行為負責。如果行為與單位業務沒有任何關系,則不應讓單位承擔刑事責任。當然,單位的行為不拘于在登記機關核準的經營范圍之內,也可以超出登記的經營范圍,只要是與單位的業務活動相關或者說與單位的人格相關,也可以視為是單位的行為。但如果與單位的業務活動并無實質的關聯,則一般不應視為單位行為。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單位犯罪和個人犯罪的主要區分點,希望上述內容能夠幫你正確認定單位犯罪和個人犯罪,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謝謝瀏覽!
單位犯罪的成立條件是什么?
單位犯罪怎么認定自首?
單位犯罪的主體包括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將公款借給私營企業違法嗎
2020-12-28驗血錯誤醫院承擔什么責任
2020-12-21商標侵權行為有哪些
2020-12-04股份、股票可否用于抵押
2021-01-14軍人離婚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1-03-14交通肇事喪葬費賠償標準
2021-02-12擔保合同中質物滅失怎么辦
2021-01-08崗位編制取消員工,調崗員工不同意如何處理
2021-01-30返聘合同續簽再解除有什么條件
2021-01-16員工曠工多久算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17跳槽七誡 龍華勞動律師
2020-11-20遣散員工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1-03-09產品責任險——“中國制造”出口難題
2020-12-19保險經紀人是什么
2021-01-26在被保險人同意的視角下談贈與人身保險合同
2021-02-27保險公司的押金怎么退
2020-11-07簽了保險合同什么情況可以解除
2020-12-17在保險公司掛職有危險嗎
2021-03-06不扣安全帶保險拒賠可行嗎
2020-12-17保險公估人定義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