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公布(2001)第47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決 書
(2000)經終字第111號
上訴人(原審
被告):
西安市雁塔區振華少林武術研究所。住所地:
陜西省西安市西萬路十字。
法定代表人:趙景森,該所所長。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陜西省潼關縣工商聯會員資金互助會。住所地:陜西省潼關縣城北環路。
負責人:高良,該會理事長。
原審被告:陜西省魚化養殖場。住所地:陜西省西安市魚化寨東漳滸寨街。
法定代表人:魏建標,該場場長。
上訴人西安市雁塔區振華少林武術研究所為與被上訴人陜西省潼關縣工商聯會員資金互助會及原審被告陜西省魚化養殖場借款
擔保合同糾紛一案,不服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1998)陜經一初字第30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由本院民事審判第二庭副庭長孫華璞擔任審判長,審判員周帆、代理審判員吳慶寶參加的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書記員高曉力擔任記錄,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查明:1994年6月2日,陜西省潼關縣計劃委員會曾以潼計發(1994)027號文批復,同意潼關縣工商聯籌辦“潼關縣工商城市信用合作社”。潼關縣工商聯在未辦理必要的批準登記手續的情況下,便以“潼關縣工商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名義從事金融業務。1995年9月8日,陜西省工商聯
渭南辦事處批文,同意恢復“潼關縣工商聯會員互助基金會”(“文革”前名稱,“文革”期間中斷),并確定性質為會員內部資金服務組織,具有社會性、互助性、服務性、不盈利性;服務范圍為本會全體會員。批復后,該聯暫未按此執行,仍以“潼關縣工商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名義從事業務活動。
1997年元月28日,該信用社與西安市雁塔區振華少林武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振華武術研究所)、陜西省魚化養殖場(以下簡稱魚化養殖場)的前身“陜西省新生機械廠東漳滸魚場”
簽訂了一份抵押
借款合同,約定:振華武術研究所從
信用社借款700萬元,月息12.6‰,期限自1997年元月28日至1998年元月27日。魚化養殖場以自有的土地使用權和房產為該筆貸款提供抵押,并辦理了抵押登記手續。1997年2月21日,潼關縣工商聯向各基層組織發文:“潼關縣工商聯會員互助基金會”印章從即日起使用,原“潼關縣工商城市信用社”印章從即日起停止使用,公布了新印模,作廢了舊印模。1997年7月24日,陜西省工商聯渭南辦事處發出通知,要求各縣、市、區工商聯將基金會的名稱一律更名為“××縣 (或市、區)工商聯會員資金互助會”。據此規定,潼關縣工商聯于1998年元月12日,將原基金會更改為“潼關縣工商聯會員資金互助會”(以下簡稱潼關互助會),當日啟用了新印章,舊印章作廢。上述貸款合同的履約行為發生在潼關互助會名稱
變更階段。從1997年2月18日至1997年6月13日,潼關互助會先后6次向振華武術研究所
發放貸款872萬元。振華武術研究所貸款帳號設立在潼關互助會處。1997年6月13日至6月19日,潼關互助會負責人朱雙虎從振華武術研究所帳戶上先后6次提取2001775元。在取款憑條上的簽名均為“朱雙虎(代)”。振華武術研究所稱其并未委托朱雙虎代取存款,潼關互助會也提供不出為何向朱雙虎支付振華武術研究所帳戶存款的證據。l997年4月l0日,潼關互助會負責人朱雙虎以個人名義從振華武術研究所借款50萬元。1998年2月21日、3月13日,一位署名張萍的人以潼關互助會的名義向振華武術研究所收取貸款息差共3萬元。潼關互助會不承認張萍系其單位職員,振華武術研究所也無證據證明張萍確切身份。1998年4月16日,西安市雁塔公安分局以涉嫌票據
詐騙為由,
立案偵查潼關互助會負責人朱雙虎詐騙雁塔區民政局200萬元之事。當年6月16日,在雁塔公安分局人員監控下,朱雙虎以潼關互助會的名義從振華武術研究所收取了100萬元貸款,該款雁塔區公安分局經手歸還了雁塔區民政局。1998年2月潼關互助會負責人朱雙虎被調離原單位。此后,潼關互助會多次向振華武術研究所催收貸款無果,向原審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振華武術研究所償還借款本金872萬元及利息、罰息和本案
訴訟費,魚化養殖場
承擔連帶責任。
另查,魚化養殖場是經陜西省司法廳勞改局批準成立的省屬勞改(教)事業單位。
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潼關互助會的機構及名稱,系由“潼關縣工商城市信用合作社”演變而來,其在本案中的訴訟主體地位是
合法的。潼關互助會不具備經營金融業務的資格,其與振華武術研究所簽訂的借款合同違反了有關法律規定,應認定為
無效合同。但潼關互助會要求收回借款本金及資金占用費的請求應予以支持。魚化養殖場系勞改(教)事業單位,國家明令禁止事業單位為他人的經濟活動提供擔保,故魚化養殖場為振華武術研究所貸款向潼關互助會提供的
抵押擔保無效。魚化養殖場基于自身的過錯,應對潼關互助會貸款不能收回承擔相應的
賠償責任。潼關互助會負責人朱雙虎以個人名義從振華武術研究所借款50萬元,屬個人行為,振華武術研究所應向朱雙虎個人清收,不能以此折抵潼關互助會
債權。張萍所收取的3萬元息差,因振華武術研究所無法證明張萍身份,亦應由振華武術研究所向張萍清收,與潼關互助會無關。朱雙虎以單位名義清收的100萬元貸款確己由公安部門歸還了在潼關互助會處有存款的西安市雁塔區民政局,這一行為使潼關互助會應向該民政局支付100萬元存款的義務歸于消滅,等于振華武術研究所代潼關互助會清償了部分
債務,故應視為振華武術研究所對貸款的歸還,在清結貸款時應予折抵。潼關互助會在朱雙虎未得到振華武術研究所授權的情況下,擅自將振華武術研究所帳戶上的資金2001775元支取給了朱雙虎,亦無證據證明朱雙虎將此款交給振華武術研究所,故此2001775元應由潼關互助會向朱雙虎清收,并應從振華武術研究所貸款總額中減除。綜上所述,潼關互助會訴訟請求部分有理,應予支持。該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
經濟合同法》第七條一款一項、第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九條、第五條第二款之規定、判決如下:一、潼關互助會與振華武術研究所、魚化養殖場簽訂的抵押借款合同無效;二、振華武術研究所自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潼關互助會退還借款本金5718225元,并支付資金占用費(從借款之日按農村
信用社貸款利率計算至判決的退款之日)。逾期給付,按每日萬分之四支付滯納金:三、魚化養殖場對上述債務在700萬元本金范圍內承擔補充賠償責任;四、駁回潼關互助會其余之訴。
案件受理費60478元,由振華武術研究所承擔50000元,潼關互助會承擔10478元。
振華武術研究所不服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上述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稱:原審法院對雁塔公安分局
立案偵察已核實的我所提前給付的51萬元引存息差及手續費未予以認定,僅認定了我所歸還的100萬元,本來雁塔民政局引存200萬元,所貸140萬元通過雁塔公安分局已還100萬元,但原審法院把下余的40萬元還算在貸款總數內。對引存西安市合作銀行長樂支行700萬元,貸款532萬元,已付210萬元引存息差及手續費,扣除利息,實際借款300萬元未核實。朱雙虎作為潼關城市信用社主任,在我所收取50萬元屬職務行為,原審把這50萬元認定為朱雙虎個人行為,屬
適用法律不當。原審認定我所與潼關城市信用社借款合同無效,按無效合同相互返還,不存在利息問題,但卻讓我所按原借款合同承擔利息,顯然適用法律不當。潼關縣工商城市信用社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未進行登記即以信用社名義對外從事金融業務,已構成非法設立金融機構罪,本案中還涉嫌高息轉貸罪。綜上,本案涉及
刑事犯罪,應移送公安機關偵查。原審法院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不當。請求依法
撤銷原判,中止該案審理。潼關互助會未作答辯,魚化養殖場未作陳述。 [Page]
本院
二審中還查明:1994年6月2日,潼關縣計劃委員會潼計發(1994)第037號給縣工商聯《關于申請籌辦“潼關縣工商城市合作信用社”立項報告的批復》稱:你聯報來潼工商聯發(1994)23 號文收悉。經研究,同意你聯籌辦“潼關縣工商城市信用合作社”,屬集體性質的金融機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民主管理。希接文后,按照國家金融政策,抓緊到金融系統辦理有關手續。
1995年9月8日,陜西省工商聯渭南辦事處給潼關縣工商聯《關于同意“潼關縣工商聯會員互助基金會”恢復的批復》稱“你聯95年4月報來恢復潼關縣工商聯會員互助基金會的報告收悉。經研究,同意恢復“潼關縣工商聯會員互助基金會”,現就有關事項批復如下:一、名稱:潼關縣工商聯會員互助基金會。二、性質:互助基金會系工商聯會員內部資金互助服務組織,具有社區性、互助性、服務性、不盈利性。三、服務范圍:本會全體會員。四、資金來源:會員自籌?;ブ饡謴秃?,要嚴格按照《中國工商業聯合會章程》有關規定,積極集聚會員資金,解決會員困難,扶持困難企業,為廣大會員服務,為經濟建設服務。
1997年7月24日,陜西省工商聯渭南辦事處省聯渭辦發〔1997〕03號《關于切實加強工商聯會員互助金管理的通知》中稱:凡經我辦批準恢復的工商聯(商會)會員互助基金會,現一律更名為“××縣(或市、區)工商聯會員資金互助會?!狈苍诟?,涉及面向社會開展儲貸業務的,務必盡快自查自糾,妥善處理好各種遺留可題,并將處理情況報告當地清理整頓非法金融機構領導小組。今后的業務活動的開展,必須嚴格在會員內部進行。
1998年2月20日,潼關縣工商業聯合會潼工商聯發(1998)06號《關于我會互助基金會更名為資金互助會的情況報告》稱:我會依據省聯渭南辦事處〔1997〕03號通知的精神,即于1997年8月25日對互助基金會章程進行了修改,并于98年元月5日在基礎會員大會上通過,“潼關縣工商聯會員資金互助會”印章從1998 年元月12日起開始啟用,潼關縣工商聯會員互助基金會印章同時作廢。
1998年3月11日,潼關縣工商聯會員資金互助會工商資發(1998)第07號《關于朱雙虎同志使用城市信用社印章辦理業務的決定》稱,理、監事會于1998年2月26日,經研究決定:凡經朱雙虎在1997年內,從西安引進的1090萬元,同一時期調出的872萬元,應從97年調入帳面全部調出,對其此間,調出的款數已收回的利潤,歸朱雙虎所得,對其調入款數已付出萬分之二十的引進手續費以及調入款總數的利差款,由朱雙虎照數返回,對其調入調出款相抵后的余額,待后處理。會議明確指出,這筆帳款經辦人原用1996年2月21日查封過“潼關縣工商聯城市信用社”印章辦理的業務,其經濟責任由朱雙虎承諾全部責任。
本院認為:1994年6月2日潼關縣計劃委員會《關于申請籌辦“潼關縣工商城市合作信用社”立項報告的報復》已經明確指出,潼關縣工商城市合作信用社屬集體性質的金融機構,應抓緊到金融系統辦理有關手續。而1995年9月8日陜西省工商聯渭南辦事處《關于同意“潼關縣工商聯會員互助基金會”恢復的批復》則明確指出,互助基金會系工商聯會員內部資金互助服務組織,具有社區性、互助性、服務性、不盈利性。從批復的先后變化情況看,互助會的前身潼關縣工商城市合作信用社不是金融機構,僅是會員互助性組織,不是盈利機構。按照慣例,互助會的資金來源于會員,服務于會員,不參與社會上的經營活動,其只是工商聯的內部組織,并無工商、金融經營執照與許可證,故原審法院將其認定為一般民事主體不當,應予以糾正。鑒于潼關縣工商城市合作信用社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也未進行登記,其即以信用社名義攬存款、放貸款,從事金融業務,應認定為非法從事金融業務,其與振華武術研究所、魚化養殖場簽訂的借款
抵押合同應認定為無效。振華武術研究所應當歸還借款本金和利息,魚化養殖場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在潼關互助會發放872萬元貸款過程中,朱雙虎從振華武術研究所帳戶先后6次提取2001775元,該行為并無振華武術研究所的授權,應當將此款從872萬元中予以扣除;1998年6月16日,朱雙虎以潼關互助會的名義從振華武術研究所收取100萬元,歸還了曾向潼關互助會存款的案外人雁塔區民政局,該款亦應從872萬元中予以扣除;至于朱雙虎于1997年4月10日以個人名義從振華武術研究所借款50萬元,不應認定為歸還潼關互助會的借款,應由振華武術研究所向朱雙虎個人清收,不應從872萬元中扣除。綜上,振華武術研究所關于引存息差應予扣除等上訴理由均不能成立,應予駁回。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 (一)項和第一百五十八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60478元,由振華武術研究所承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孫華璞
審 判 員 周 帆
代理審判員 吳慶寶
二○○一年五月二十二日
書 記 員 高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