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人在代位權訴訟中的權利
《解釋(一)》第十六條規定,債權人可將債務人列為第三人、法院也可以通知債務人作為第三人參加代位權訴訟。這一規定明確了債務人在代位權訴訟中的地位是第三人。然而對債務人是否有獨立請求權在理論上仍有分歧。筆者認為,債務人作為第三人是否具有獨立請求權取決于其意思表示的內容。至于債務人通過什么途徑成為第三人并非關鍵,因為即使是被動地列為第三人的債務人,也可以提出其獨立的訴訟請求。
具體情況分別如下:
(一)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若債務人對債權人、次債務人沒有提出訴訟請求,而僅是對債權人、次債務人的請求提出抗辯、異議,或者支持其中一方的意見,則此時的債務人無疑是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按最高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第66條的規定,債務人沒有管轄異議和放棄、變更訴訟請求或撤訴的權利。
《意見》第66條還規定“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權提出上訴”。當債務人被判決直接向債權人或次債務人承擔債務責任時,可以提出上訴。然而在代位權訴訟中,一般只判決次債務人向債權人清償債務,債務人無需承擔支付責任。但由于代位權訴訟的特殊性,債務人實際上是以失去對次債務人的債權的方式,來承擔對債權人的債務責任。這種情況下,如不允許債務人上訴,則債務人對債權人代位權的異議就得不到二審程序的充分保障,這對債務人來說是很不公平的。因此,建議對債務人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代位權訴訟時的權利作專門的司法解釋,規定沒有支付義務的債務人也可以就債權人的代位權,提出上訴,甚至申訴。
(二)作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債務人無論是主動(起訴、申請),或者被動(被債權人要求、法院追加)地參加代位權訴訟,成為第三人,都可以按《意見》第156條的規定,在法庭辯論結束前,對債權人或次債務人提出獨立的請求,以抵銷債權人的債權,或爭取直接取得對次債務人的債權利益,避免因債權人的代位權請求敗訴而導致自己對次債務人的請求權喪失。此時,即使是原來以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身份參加訴訟的債務人,也會轉變地位,成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享有與其他當事人平等的訴訟權利。
有獨立請求權的債務人對債權人的請求如果成立,例如與債權人的債權部分或全部抵銷,則導致代位權數額的減少或代位權消滅。在代位權不成立的前提下,債權人當然不能向次債務人主張權利,債務人對次債務人提出獨立的請求卻可以獲得支持。
代位權訴訟裁判結果的約束力是什么
按《解釋(一)》第二十條的規定,代位權請求成立的,由次債務人向債權人履行清償義務,債權人與債務人、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相應的債權債務關系即予消滅。亦即代位權訴訟勝訴判決產生的約束力,使債權人不能再次起訴債務人或次債務人,債務人不能起訴次債務人。
當代位權訴訟敗訴時,按“一事不再理”的訴訟原則,債權人不能以同樣的理由的再次起訴次債務人。但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未消滅,也未提起過訴訟請求,所以仍可另行訴請債務人直接還款。至于債務人對次債務人的訴權,多數研究者認為應受到限制--因為債權人取代債務人的地位起訴次債務人,實際上已經行使了債務人的訴權,債務人再次起訴次債務人也屬于“一案兩訴”,只會增加法院和次債務人的訴累,使次債務人受到不公平的訴訟待遇;另一方面,只有限制債務人的訴權,才能促使其積極協助債權人進行代位權訴訟,有效發揮代位權訴訟的功能。筆者贊同這一基本觀點,但在如下兩種比較特別的情況下,債務人仍有權另行起訴次債務人:
一是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不成立,即債權人沒有代位權,應按《解釋(一)》第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裁定駁回其對次債務人的起訴。這種債權人敗訴的原因在于債權人自身的權利不存在,而法院對債務人的債權未作實體判決,因此債務人對次債務人仍有訴權,不受上述裁定的約束。
二是債權人起訴的對象錯誤,亦即被告不是適格的次債務人,而被裁定駁回起訴。例如福田法院審理的**寶公司訴被告**公司、第三人(債務人)**公司代位權糾紛一案,經審理查明,**公司只是受實際的次債務人某建筑公司委托代為向**公司付鋼材款的單位,沒有發生債務轉移,**公司不是次債務人,按《合同法》第六十五條的規定,未付足款項的責任仍應由委托方某建筑公司承擔。福田法院以原告將**公司作為次債務人提起代位權訴訟,被告不適格為由裁定駁回債權人**寶公司的起訴。這種情況下,債權人并未起訴實際的次債務人某建筑公司,所以債務人**公司亦不受裁定駁回債權人起訴的影響,可另行起訴次債務人某建筑公司。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若債務人對債權人、次債務人沒有提出訴訟請求,而僅是對債權人、次債務人的請求提出抗辯、異議,或者支持其中一方的意見,則此時的債務人無疑是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私了不成只有人證能起訴嗎
2021-03-26部分判決不服上訴的刑事判決書怎么寫
2020-11-08精神損失費賠償范圍的法律依據
2020-11-10法定繼承的繼承順序是什么 法定繼承時遺產如何分配
2021-01-24合同保全形式是怎樣的,有哪些方式
2020-12-06大學生上課玩游戲猝死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02拆遷安置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16暑期工7天試用期無工資合法嗎
2021-02-06公司申請破產不給員工補償是否合法
2020-12-06企業勞動爭議調解的手續是怎樣的
2021-02-08如何確定保險合同的生效時間
2021-02-18未避讓斑馬線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28如何理解互聯網保險
2020-12-24死亡保險中被保險人自殺會有怎樣的法律后果
2020-12-08保險代理人跑了如何要回保險費
2021-03-23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0什么叫做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0-11-14新農村建設房屋拆遷補償新標準出臺,農民虧了嗎
2021-01-30拆遷時土地證上的面積算嗎
2020-11-19農村宅基地拆遷補償有哪些方式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