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當中很多都是因為個人的原因拖延了工傷認定的時間,導致到最后對工傷的造成的所有損失只能自己承擔了。像這種情況一般都是因為當事人當時并不了解關于工傷的規定,有可能是在以后日常的生活當中從別人的口中得知的。那么,工傷認定書 個人拖延的話怎么辦呢?
一、工傷認定書 個人拖延的話怎么辦?
如果已超過了法律規定的1年申請期限,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已經無能為力。但這并不意味著就沒有其他救濟途徑了。可以選擇提起侵權損害賠償之訴。但是,人身損害賠償也受1年訴訟時效的限制。因此,工傷認定申請因超過申請期限不被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受理,侵權賠償訴訟超過訴訟期限一般也不會被法院受理。
二、相關規定
《工傷保險條例》第17條第2款規定,用人單位未按規定期限(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由此可見,工傷職工本人申請工傷認定的時效期間為1年。超過該期限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不再受理。
當然,如果因有合理事由而超過工傷認定申請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該期限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7條規定:“由于不屬于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自身原因超過工傷認定申請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工傷認定申請期限內。有下列情形之一耽誤申請時間的,應當認定為不屬于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自身原因:
1、不可抗力;
2、人身自由受到限制;
3、屬于用人單位原因;
4、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登記制度不完善;
5、當事人對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申請仲裁、提起民事訴訟。”
三、去哪里申請工傷認定?
工傷認定應當由統籌地區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作出。
在現階段,各地統籌地區不是按統一的行政級別設置的,而是根據具體情況設定的。這一點必須明確。根據有關規定,工傷保險基金在直轄市和設區的市實行全市統籌;其他地區,如自治州、地區行署等地的統籌層次,由各省、自治區確定。需說明的是,直轄市實行的是省級統籌,但其不承擔工傷認定的具體事項。為此,《工傷保險條例》第17條第3款規定,應由省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進行的工傷認定,按照屬地原則由設區的市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進行。在申請工傷認定時還應提交以下材料:
(1)工傷認定申請表;
(2)受傷害職工的身份證復印件;
(3)勞動合同文本復印件或其他建立勞動關系的有效證明;
(4)醫療機構出具的受傷后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及初次治療病歷復印件;
屬于下列情況的應提供相關的證明材料:
(1)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傷害的,提交公安機關或人民法院的判決書或其他有效證明;
(2)由于機動車事故引起的傷亡事故提出工傷認定的,提交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門的責任認定書或其他有效證明;
(3)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的,提交公安部門證明或其他證明;
(4)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提交醫療機構的搶救和死亡證明;
(5)屬于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眾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按照法律法規規定,提交有效證明;
(6)屬于因戰、因公負傷致殘的轉業、復員軍人,舊傷復發的,提交《革命傷殘軍人證》及醫療機構對舊傷復發的診斷證明。
申請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當場或者在15個工作日內以書面形式一次性告知工傷認定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 工傷認定申請人提供的申請材料完整,屬于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管轄范圍且在受理時效內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受理。
由此可見,工傷認定書 個人拖延的話就沒有任何救濟的途徑了,因為侵權賠償和工傷認定申請的時間限制都是在一年之內,其實通過這種事情就很好的體現了如今時代不了解國家法律規定的話,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所以小編也是希望通過這篇文章提醒大家,遇到工傷的情況當時就要咨詢律師。
工傷期間勞動合同到期怎么辦
工傷如何做傷殘鑒定
2020年最新北京市最新十級工傷賠償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 韓峰律師專業提供刑事辯護、法律顧問、民商事法律服務,致力打造成為以濟南地區為中心,輻射山東全省專業性法律平臺,讓客戶在第一時間就能接受法律專家團隊的專業、高效法律服務! 本團隊法律專家均是經山東省司法廳核準注冊的專職律師,團隊成員以山東統河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韓峰律師等為主組建的專業律師團隊,理論基礎雄厚,專業能力強,具有從事大型法律訴訟及非訴法律事務實踐經驗,有眾多成功案例,本團隊眾多律師曾先后獲得市、區優秀律師或先進個人稱號。成功辦理大量民商事、經濟合同案件,擔任多家企業法律顧問。 團隊中其他律師在處理房地產、房屋動遷及征收、婚姻家庭、析產繼承、公司法律事務等方面也具有較高專業能力,部分案件處理結果深得當事人好評!愿我們的努力能夠得到您的信任,愿我們的解釋讓您困惑得到解脫! 韓峰律師的宗旨:用專業的法律服務,與企業并肩作戰,為企業保駕護航!
公司怕跟員工打官司嗎
2021-02-12散播公民隱私如何處理
2020-11-11什么人可以當公司股東
2021-02-14民法典是否包括知識產權
2020-12-16交通運輸工具是否可以質押
2020-12-09父親去世了債務怎么辦
2021-01-21交通財產損失評估費誰承擔
2021-01-26當事人自行解決交通事故協議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16老人需要有監護人嗎
2021-03-22兒媳女婿有贍養義務嗎
2020-12-11開車全責自己受傷怎么賠償
2020-12-21產假辭退我違法嗎
2021-02-17公司加班是否可以提出解除合同
2020-12-24手寫無勞動關系模板是怎樣的,手寫是否有效
2021-03-03勞動糾紛處理程序怎么進行
2021-01-08旅行社責任險與旅游意外險有什么不同
2020-12-07家庭自用汽車損失保險合同上市怎樣的
2021-01-28海上保險合同是什么
2021-03-16本案受讓人是否享有保險利益
2020-12-13保險合同糾紛有哪些證據清單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