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險、合同簽定之前和保險合同執行過程中,投保人和被保險人所承擔的把有關保險標的的重要事實告訴保險人的義務。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勞動合同,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與訂立和履行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情況。《消法》規定消費者有知情權,在消費者選購時有義務告知,并在單據上注明,以避免發生消費糾紛。商家沒有盡到提醒和告知義務,對于消費者的選擇失誤應承擔一定的責任。
勞動合同法告知義務
由于我國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不平衡,用人單位往往處于相對強勢的地位,不能平等的對待求職者。招聘單位的情況、信息對求職者的透明度往往是極低的,甚至有些單位還故意發布虛假信息,欺騙或非法招用求職者。因此,本法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的如實告知義務作了規定。
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如實告知義務,體現在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這些內容是法定的并且無條件的,無論勞動者是否提出知悉要求,用人單位都應當主動將上述情況如實向勞動者說明。這些內容都是與勞動者的工作緊密相連的基本情況,也是勞動者進行就業選擇的主要因素之一。選擇一份適合自己的職業對于一個勞動者而言是相當重要的。勞動者只有詳細地了解了用人單位的基本情況后,才能結合自身特點來選擇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除此以外,對于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如用人單位相關的規章制度,包括用人單位內部的各種勞動紀律、規定、考勤制度、休假制度、請假制度、處罰制度以及企業內已經簽訂的集體合同等,用人單位都應當進行詳細的說明。
勞動者的告知義務是附條件的,只有在用人單位要求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時,勞動者才有如實說明的義務。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包括健康狀況、知識技能、學歷、職業資格、工作經歷以及部分與工作有關的勞動者個人情況,如家庭住址、主要家庭成員構成等。
用人單位不能為了解情況而侵害勞動者的隱私,這樣的做法還有可能構成對勞動者的就業歧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雙方都應當如實告知另一方真實的情況,不能欺騙。如果一方向另一方提供虛假信息,將有可能導致勞動合同的無效。如: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供虛假學歷證明;用人單位未如實告知工作崗位存在患職業病的可能等,都屬于本法規定的采取欺詐的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該勞動合同無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宣告破產后還能起訴嗎
2020-12-13原產地標記與商標的區別
2020-12-13倒簽合同存在哪些風險
2021-03-26先予執行的裁定有何效力
2020-12-27失信名單寬限期是指什么
2021-01-12父親自己寫的子女分割財產有效嗎
2020-12-23公章外借他人使用所簽訂的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1-01-11網上商城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0-12-31勞動合同的效力的具體內容
2021-01-23新《集體合同規定》注重對女職工特殊保護
2020-12-10意外險的規定是怎么樣
2021-02-16國壽鴻盈兩全保險的保險責任包括哪些內容
2020-11-30保險合同的一般規定有哪些
2020-12-16人身保險的理賠的定義是什么
2021-03-05保險業務員已死 保險公司卻要他退保
2020-11-19寧波正式實施商業車險二次費改
2021-03-03保險合同有哪些法律特征
2021-01-04司法鑒定保險傷殘標準等級是如何劃分的
2020-12-15投保人在投保時應如何保護自己的利益
2020-11-15保險經紀人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責任分別是什么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