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北京某進出口貿易公司在2008年8月受金融風暴影響,業務量急劇下降,經濟效益嚴重下滑,出現了“人多活少”的狀況,為了縮減成本,公司決定進行一次大規模裁員。由于預計裁員人數將達上百人,為了避免公司員工大規模罷工和集體勞動爭議的發生,該貿易公司聘請了專業咨詢公司作為顧問,專業指導、制定了裁員方案,隨后著手裁員。
2008年9月8日,貿易公司召開了全體職工大會,總經理在會上對公司的運營狀況、資金流轉情況及公司發展方向等方面作了詳細報告,隨后人力資源部經理宣讀了公司的裁員方案。當日下午,工會對裁員方案進行了討論,并無異議。次日,貿易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將裁員方案等有關材料送交了當地勞動行政部門。
2008年10月13日,核單員小武接到了公司的通知,要求其在3日內到公司人力資源部辦理解除勞動合同的手續,領取經濟補償。小武對此表示不滿,認為貿易公司裁員沒有與勞動者協商,且他也私下里打聽到裁員方案并未獲得上級勞動行政部門的批復,遂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
貿易公司裁員程序符合法律規定,駁回小武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仲裁申請。
專家點評
焦點一:哪些情況下可以裁員?
對于用人單位可以裁員的法定情形,1995年施行的《勞動法》第二十七條、《北京市企業經濟性裁減人員規定》第三條都作出了明確規定,大致可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瀕臨破產,被人民法院宣告進入法定整頓期間;第二,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如連續三年經營性虧損且虧損額逐年增加,資不抵債、80%的職工停工待工、連續6個月無力按最低生活費標準支付勞動者生活費用等。
2008年施行的《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一條,將用人單位裁員的法定情形擴大為以下四種:
1.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
2.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
3.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后,仍需裁減人員的;
4.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第三種情況,很多用人單位都有這樣的誤解,認為只要出現了生產經營狀況惡化、嚴重虧損、開工嚴重不足、產品嚴重積壓等困難,就可依此裁員。事實上,只有用人單位出現的困難達到了當地政府規定的嚴重困難企業標準,才符合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真正含義。另外,用人單位在依據第三種情況進行裁員時,應當注意勞動合同的變更程序要合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一方可以是兩個主體嗎
2021-01-20結賬前產品問題拒絕付款可以向消協投訴嗎
2021-02-03家庭暴力如何認定,家庭暴力的認定方法
2020-12-17企業分立合并后需要變更勞動合同嗎
2021-02-09實習期享受三倍工資嗎
2020-11-10淺談對保險合同中重大事項的理解
2020-12-06保險公司為何無需承擔雇主責任
2021-01-24失業保險基金數額如何確定
2021-02-24保險合同糾紛無證駕駛免賠嗎
2020-12-23保險經紀人與代理人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02保險合同必須是書面形式的嗎
2020-12-06車子沒貼強險標志怎么向交警證明買了保險
2021-02-21農民房建小區被拆遷了怎么辦
2021-01-21對農村房屋征用補償問題的法律建議
2021-02-24廣州市擬制定舊城改造拆遷補償標準
2021-02-28貨幣補償基準價格
2020-12-27房子拆遷沒有戶口補償的標準是什么
2020-12-27國家對拆遷停產停業損失補償有什么標準
2020-12-21公益征地賠償標準
2021-03-15大棚征地拆遷是如何補償的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