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不作為的法律后果主要是什么?
1、宣布無效;
2、撤銷違法;
3、重作行為;
4、修正違法;
5、履行職責
;6、承認錯誤、賠禮道歉;
7、恢復名譽、消除影響
;8、返還權益;
9、恢復原狀;
10、行政賠償;
11、被通報批評。對行政不作為違法行為應追究的主要法律責任是責令行政主體限期履行職責,這在我國立法中也有體現,如《行政復議法》第28條第2項規定“被申請人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決定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行政訴訟法》第50條第3項規定“被告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的,判決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但在實踐中應視具體情況有選擇地加以主張和認定。
二、行政不作為的危害
1、行政不作為直接侵害了行政相對人、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由于行政不作為行為的隱蔽性,“行政不作為”現象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有不少政府機關工作人員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得過且過的思想混日子;有的游手好閑,不想主動開展工作;有的麻木不仁,不為服務對象著想;有的“有利則為,無利不為”等等,如此“不為”,意味著政府背離了公共權力機構的職能,這不僅直接侵害了行政相對人的利益,也影響了正常的行政管理活動秩序,造成了對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損害。
2、行政不作為不利于構建責任政府。責任行政是現代行政法的基本理念,也是打造責任政府應當恪守的基本原則。誠然積極作為的政府未必是責任政府,但不作為的政府則肯定不是責任政府,對于構建責任政府,維護政府形象,政府不作為的防范機制的構筑是關鍵。對違反法定義務的不作為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只有將行政權力的運作始終置于法定責任的軌道,才能將建設“責任政府”落到實處。
3、行政不作為不利于法治國家的建設。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目前已正式寫入了我國憲法當中,法治國家的建立,依法行政是關鍵。依法行政是行政法治的一項基本內容,也是現代法治國家開展行政活動所必須遵循的一項基本原則,其重要的特點是行政管理的一切活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行政不作為是違法的行政行為,它與依法行政背道而馳,危害了國家依法管理秩序的正常運行,不利于法治國家的建設。
庸懶散現在是行政執法最大的問題,想要徹底扭轉這種行政作風也是不太容易的,因為我國的行政執法具有壟斷性。但國家一直以來高度注重行政不作為這種亂象,只不過是各級有關單位沒有認真貫徹落實相應的監督制度,這樣只會讓民眾對行政執法越來越失望。
哪些行政不作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稅務行政復議前置的規定是怎么樣的?
行政訴訟法修改了哪些內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院財產保全會通知當事人嗎
2021-01-07有限責任公司成立的條件有哪些
2020-12-22公司跨區變更地址程序是什么
2021-01-16擔保法
2020-12-02勞動工傷賠償程序
2021-02-16訴訟離婚中的訴訟費,訴訟離婚需要哪些資料
2021-03-02財產保全后賬戶可以有資金往來嗎
2021-02-27一方死亡如何解除婚姻關系
2021-01-14未成年的房產可以用于父母抵押嗎
2021-03-26賠償協議未按時間打款怎么辦
2021-02-25房屋中介違約應該怎么賠償
2021-01-04勞動關系狀態種類有哪些
2021-02-06在何種情況下不得使用訴訟方式請求支付保險金
2021-01-12保險合同糾紛案例分析有什么
2021-02-21進出口貨運保險怎樣安全省費
2020-11-22地震死亡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18瑕疵保險憑證的效力如何
2021-02-08什么保險可以重復理賠
2020-12-08保險監管的處理方式有哪些
2020-11-21無證推車遇事故 保險公司免賠嗎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