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合法嗎
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合法。如果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是合法的。
依照我國《勞動法》以及相關法規的規定,雙方當事人經協商一致,在不違背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提前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我國《勞動法》第24條規定,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勞動合同可以解除。從該條立法來看,并未規定協議解除勞動合同應具備何種條件,只要雙方當事人依法達成協議,便可提前終止勞動合同的效力,解除雙方的勞動關系。
(l)雙方當事人具有平等的解除合同請求權。勞動者或用人單位都可主動向對方提出終止勞動合同關系的請求。
(2)必須經雙方平等自愿協商一致而達成協議,才可解除合同,任何一方不能強加自己的意志于對方當事人。
(3)協議解除不受約定終止合同條件的約束。
(4)由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必須依法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由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如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應承擔賠償責任。此種情況下,用人單位應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1年發給相當1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12個月,工作時間不滿1年的按三年的標準發給。屬于勞動合同解除后,用人單位未按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除發給經濟補償外,還須按經濟補償金數額的50%支付額外經濟補償金。
勞動合同的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工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勞動合同明確雙方在勞動關系中的地位作用,勞動合同是一種雙務有償合同,勞動者承擔和完成用人單位分配的勞動任務,用人單位付給勞動者一定的報酬,并負責勞動者的保險金額。
2013年7月1日,我國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將正式實施。新政最大的亮點是,明確規定了被派遣勞動者,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臨時工”,享有與用工單位“正式工”同工同酬的權利,并賦予人社部門依法開展經營勞務派遣業務行政許可的權利。
根據勞動合同,勞動者加入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事業組織、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等用人單位,成為該單位的一員,承擔一定的工種、崗位或職務工作,并遵守所在單位的內部勞動規則和其他規章制度;用人單位應及時安排被錄用的勞動者工作,按照勞動者提供勞動的數量和質量支付勞動報酬,并且根據勞動法律、法規規定和勞動合同的約定提供必要的勞動條件,保證勞動者享有勞動保護及社會保險、福利等權利和待遇。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介紹的有關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的法律知識,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通過協商方式解除勞動合同。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經營異常怎么消除需要多久
2021-02-09原攝影師控他人侵權走什么法律程序
2020-11-20解約定金與違約金的區別
2020-11-24借款擔保合同怎么寫
2021-02-12關于逾期付款違約金和欠款利息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08發生交通事故處理流程有哪些
2021-01-07少數民族結婚需要什么證件
2020-11-26同居子女撫養協議樣本
2021-03-17民事法律規范都包括哪些
2021-02-10如何認定交通事故工傷
2021-03-02公司連續加班是否違法
2020-12-04離婚可以用電話調解嗎
2020-12-31商業銀行承擔責任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0涉及房產確權的離婚案件訴訟費用法律有沒有統一的標準
2021-01-16新員工入職破冰培訓怎么做
2021-02-06勞動合同怎么變更
2021-01-04競業限制對夫妻同樣有效嗎
2021-02-03公司沒有陪產假違法嗎
2021-01-19勞動保護費的支付標準是什么,如何保護未成年工
2021-01-21買兒童保險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問題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