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工傷認定的結論跟員工個人的利益是息息相關的,其實有很多的職工在申請工傷認定的這件事情上都有些太過于小心翼翼的了。有些職工遇到工傷事故可能全用人單位就只有這一個同事敢于為自己作證,所以在提交材料的時候就特別的擔心申請工傷認定只有一個證人怎么辦?
一、申請工傷認定只有一個證人怎么辦?
工傷認定過程中,證人證言不是必須要提交,要求提交證人證言沒有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八條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傷認定申請表;
(二)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
(三)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工傷認定辦法》第五條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填寫《工傷認定申請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勞動合同文本復印件或其他建立勞動關系的有效證明;
(二)醫療機構出具的受傷后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二、工傷維權注意事項
1、評估需要法律維權的可能性
所謂維權,是指權利被侵害時需要通過法律途徑去維護。有些人發生了工傷,單位會積極主動地配合員工申報工傷,獲取賠償,這種情形壓根就無需維權;那些需要維權的,往往都是單位不積極為員工申報工傷,不積極為員工爭取賠償,員工才需要自行維權。
那些制度比較正規,勞動合同、社會保險都比較完備的單位,積極配合員工申報工傷的可能性很大;而那些無合同、無社保的單位,積極配合員工申報工傷的可能性非常小。
原因也很簡單,如果員工有社保,那么工傷賠償主要是由國家買單,單位只是配合一下,何樂而不為;但如果員工沒有社保,那么一切賠償都要單位老板自己掏腰包,利益攸關之下,很少有單位會這樣高風亮節,損己利人。
律師建議:作為員工而言,發生工傷后,躺在病床上休息時,不妨自己評估一下,自己將來需要“維權”的概率有多高。如果你在一家制度健全的大公司工作,勞動合同、社會保險樣樣齊備,那么一般情況下,需要“維權”的可能性并不大,可以考慮關閉這個頁面。但如果你一沒合同,二沒社保,那么你就有必要繼續往下看了。
2、準備能夠證明“工傷”性質的材料。
工傷包括兩重含義:第一是受傷,第二是因工作原因,這兩者兼備,才能構成工傷,才能獲得工傷賠償。這個道理很簡單,無需多加解釋。但在實踐中,員工很容易證明自己受傷,卻不容易證明自己受傷是“因工作原因”,而這也構成了員工工傷維權的首要障礙。
律師建議:發生工傷后,應及時報警,打120叫救護車。120醫療急救是有記錄的,對事發狀況有一定的證據保存作用,有利于認定工傷。另外,應及時聯系事發時在場人員,請其出具證詞,證明受工傷的事實。
3、保存醫療資料。
工傷和一般的受傷不同,員工要獲得賠償,需要先向勞動部門申報工傷,然后做傷殘鑒定,最后根據鑒定結果計算賠償。而無論是申報工傷也好,做傷殘鑒定也好,醫療資料都是必不可少的材料。很多人受傷后,由于一切醫療、住院手續都是單位代為辦理,導致醫療資料也都掌握在單位手中。這樣一來,如果單位不愿配合員工申報工傷,往往就會采取私藏、扣留醫療資料的方式,讓員工自己沒辦法去申報工傷。
律師建議:發生工傷后,所有的醫療資料應盡可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單位表示要為員工申報工傷,需要提交資料,則員工可以將復印件交給單位,原件要保留在自己手中。如果勞動部門要求查看原件,員工應自己攜帶原件到勞動部門,不宜通過單位轉手,避免發生材料遺失等問題,導致日后工傷無法申報。
4、搜集保存勞動關系的證據。
很多人在工傷維權時遇到的一個很大障礙,是“如何證明自己和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因為要申報工傷,首先第一項就要證明自己是這個單位的員工。但很多需要維權的勞動者,沒有和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或者雖然簽訂了,但都保存在單位,自己手里沒有,這種情況就很麻煩。
由于勞動部門受理工傷申報,往往只看勞動合同,如果沒有合同,即便員工提供其他證據,比如說廠牌廠服、工資清單、考勤卡之類,也是沒法直接申報工傷的。在這種情況下,員工就不得不先去和單位打一場官司,確定“受傷員工與該單位之間存在勞動關系”這個事實,然后拿著裁決書、判決書頂替勞動合同,才能去申報工傷。這樣無疑會給工傷員工的維權增加很多人力物力的成本,也會大大拖長獲得工傷賠償的時間。
律師建議:發生工傷后,應保存自己的勞動合同——如果沒有,應想辦法與單位補簽一份。如果實在無法獲得勞動合同,則應當盡量搜集各種能夠證明勞動關系的證據,為“確認勞動關系”的訴訟做準備。
其實申請工傷認定并不是說必須要有證人的存在的,如果有一個證人的話當然是好的,但是不要說是只有一個證人,就算是沒有證人也并不影響工傷認定的,只要提交的其他材料是符合工傷認定機構的要求的,能夠直接或者間接證明工傷事故的即可,并不是非要有證人的。
工傷賠償由誰支付
最新工傷事故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年最新十級工傷賠償標準的有關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鑒定書下來后多久可失效
2021-03-06同業拆借業務應遵循怎樣的規則
2020-12-17拆遷過程中如何通過訴訟進行維權
2021-02-18強拆程序違法是否需要賠償
2021-03-15證監會大股東增持法規內容是什么
2020-12-19直行與左拐交通事故責任認定
2020-12-16強行隔離戒毒怎么通知家人探視
2021-03-06養別人老人多年能要回贍養費嗎
2021-01-27交通事故致人死亡附帶民事訴訟
2020-11-30怎么起訴違建,個人可以起訴廠房違建嗎
2021-01-08有病史員工可否簽免責合同
2020-11-15實習期沒有簽合同可以直接離職嗎
2021-03-23勞動糾紛時企業法人可否變更
2021-02-06意外保險理賠范圍包不包括猝死
2021-02-25保險:意外傷害保險賠償標準包括哪些內容2020最新
2021-02-06人身保險合同無效的事由有哪些
2021-01-30辦理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程序,在什么情形下人壽保險會拒賠
2021-03-08同等責任定損需要雙方保險都在嗎
2021-03-09無交通事故現場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1-02-09校方責任保險理賠案例導言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