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取保候審的情形: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由公安機關執行
《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審期間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①未經執行機關的批準不得離開指定居住的市、縣。
②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③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擾證人作證。
④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上述規定,已交納保證金的,沒收保證金,并且區別情形,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結悔過,重新交納保證金、提出保證人或者監視居住、予以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審期間未違反殺生規定的,取保候審結束的時候,應當退還保證金。
(2)取保候審的程序:
①取保候審的申請。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犯罪嫌疑人聘請的律師,有權提出取保候審的申請。
②取保候審的決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在接到取保候審的申請書后,應當在7天之內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復。決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的,應當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檢察院檢察長或者人民法院院長批準,并簽發《取保候審決定書》和《執行取保候審通知書》,并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交納保證金。
③取保候審的執行。取保候審的執行機關為公安機關。公安機關在執行時,應當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宣讀《取保候審決定書》,并令其簽名或蓋章,告知其在取保候審期間應當遵守的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審期間沒有違反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的,取保候審期間屆滿以后,負責執行的公安機關應將保證金退還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告知保證人解除擔保。④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12個月。在取保候審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取保候審的期限屆滿,或者發現了有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情形的,或者案件已經辦結的,原決定機關應當作出撤銷取保候審的決定,并通知負責執行的公安機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身損害與工傷損害有什么不同嗎
2021-02-21債務人如何對公司人格混同進行舉證
2021-03-21確認勞動關系糾紛能否主張賠償
2021-02-20機械設備合同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1-03-09在兒童樂園玩耍腳骨頭摔斷了,兒童樂園要負責任嗎
2021-02-01單位集資房屬于什么類型的房子
2021-02-08房屋產權的辦理手續是怎樣的
2021-03-22試用期沒有7天不給工資是否合法
2020-12-18被保險人家屬在不在保險所指“第三者”范疇內呢
2020-11-20意外傷害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21旅行保險怎么買
2020-12-21單位能否為其員工投保人身保險
2021-01-05疲勞駕駛保險賠償嗎
2021-01-30汽車必交的保險有哪些
2020-11-15什么是投保人和被保險人欺詐
2020-12-05保險理賠后還可以索要折舊費嗎
2021-01-09保險代理人有哪些分類
2020-11-27保險受益權之定性分析
2020-12-16漁業承包合同的范本(一)
2020-12-05住改非拆遷,國家有沒有統一的補償標準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