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勞動合同法當中的相關條款之所以很難執行下去,就是因為有多數的勞動者都迫于用人單位的壓力,即使遇到不公平待遇,自己首先也沒有通過法律的武器來維護合法的權益。就比如說在和用人單位發生勞動關系糾紛以后,很多人在選擇仲裁解決的時候,都比較擔心的問題是仲裁后與公司勞動關系是否解除?
一、仲裁后與公司勞動關系是否解除?
勞動仲裁要看你的請求。請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不會解除。
二、勞動仲裁后解除勞動關系賠償金如何計算?
經濟補償金是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時的情形符合《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時,用人單位根據勞動者的工作年限,給予勞動者的經濟補償。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46、47條之規定,當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時,符合法律規定的情形時,用人單位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三、哪些情況下勞動者可以拿到經濟補償金?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1、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2、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3、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4、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四、單位不支付補償金的情況有哪些?
按照有關規定,用人單位可以不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情形包括:
1、勞動者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或者用人單位提高勞動合同工資待遇但勞動者不愿意續簽的,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
2、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期限內,由于主管部門調動或轉移工作單位而被解除勞動合同,未造成失業的,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
3、由于勞動者的過失,根據《勞動合同法》第39條所述,用人單位可以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并且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勞動者之所以會擔心仲裁后與公司勞動關系是否解除的這一問題,還是不太理解我國關于勞動法的相關規定。仲裁是否會解除勞動關系是要根據自己的相關請求的,如果并沒有請求解除勞動關系,那么肯定用人單位就不得無故解除勞動關系。不過大多數情況下,仲裁以后,基本上用人單位也會在支付賠償金的情況下,和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的。
哪些情形屬于事實勞動關系
2020最新勞動合同范本(勞務派遣)
2020最新勞動合同書怎么填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只履行了部分怎么賠償
2020-12-29房地產股權收購稅費要怎么計算
2021-02-14犯受賄罪一般會判死刑嗎
2021-02-10監視居住算羈押期限嗎
2021-03-04如何收養非婚生子女
2021-01-20哪些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2021-01-07主合同無效定金返還嗎
2021-02-02企業經營不善降薪是否違法
2020-11-30拿別人銀行卡取錢算盜竊嗎
2020-11-12購房定金一般交多少
2021-01-01競業限制協議效力無效的規定是啥
2021-02-19雇傭關系的賠償標準
2021-01-19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有權拒絕露天作業嗎
2021-01-29養老概念股一覽有哪些
2021-01-23離婚時可供分割的財產險有哪些
2021-03-25淺析保險合同糾紛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
2020-12-16游客死于“高原反應”保險拒賠
2020-12-21報案不及時擅離現場,查不清事故原因保險公司能否賠償
2021-03-05為什么保險合同會終止
2021-01-24承運人故意違約保險公司需要賠償嗎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