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們所說的勞務報酬個稅是指勞務報酬所得稅,亦可以稱之為個人所得稅。因為勞務報酬所得稅和個人利益息息相關,所以大家應該都很想了解勞務報酬個稅的計算方式。那么,接下來律霸小編為您詳細介紹
一、勞務報酬個稅稅率
(一)計稅依據
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新聞、廣播、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屬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屬于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二)稅率
勞務報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減除20%的費用,其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實行加成征收。個人一次取得勞務報酬,其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對前款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依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額后再按照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0000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三)含稅勞務報酬計算
稅率如下:
級數含稅級距稅率(%)速算扣除數
1、含稅級距不超過20000元的,稅率20%,速算扣除數為0;
2、含稅級距超過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稅率30%,速算扣除數為2000元;
3、含稅級距超過50000元的部分,稅率40%,速算扣除數為7000元;
(1)表中的含稅級距為按照稅法規定減除有關費用后的每次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按次計算納稅,每次收入額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800元,收入額超過4000元的,減除20%的費用,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2)應交個人所得稅的計稅公式: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四)不含稅勞務報酬計算
含稅級距適用于由納稅人負擔稅款報酬所得;不含稅級距適用于由他人(單位)代付稅款的勞務報酬所得。
稅率情況如下:
1、不含稅勞務報酬收入額未超過3360元的部分,稅率0,速算扣除數0,換算系數0%;
2、不含稅勞務報酬收入額超過3360-21000元的部分,稅率20%,換算系數84%;
3、不含稅勞務報酬收入額超過21000-49500元的部分,稅率30%,換算系數76%;
4、不含稅勞務報酬收入額超過49500元的部分,稅率40%,換算系數68%。
二、勞務報酬個稅計算方式
(一)個人提供勞務取得含稅勞務報酬(即稅前勞務報酬)所得個人所得稅的計算
1、應納稅所得額的確認
(1)含稅勞務報酬所得不超過4000元的,應納稅所得額=含稅勞務報酬所得-800;
(2)含稅勞務報酬所得超過4000元的,應納稅所得額=含稅勞務報酬所得×(1-20%)。
2、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這里,應該按照應納稅所得額查對應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二)個人提供勞務取得不含稅勞務報酬(即稅后勞務報酬)所得個人所得稅的計算
個人為企業提供勞務,雙方約定的勞務報酬更多情況是一個稅后支付額,即企業支付給個人的勞務報酬是個人的稅后所得,因此,企業必須將稅后所得轉換為稅前報酬,按照稅前報酬列支企業的成本費用,同時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由于勞務報酬在計算個人所得稅時的扣除額分段以及應納稅額的加成規定,經過推算得出不含稅勞務報酬收入額對應的稅率表。
由上述可知,勞務報酬個稅稅率根據個人收入的不同而不同,勞務報酬個稅的計算方式也要結合實際情況。繳稅是我們中華民族每個人應盡的義務,我們享受著國家提供給我們的便利,就應該積極繳納個人所得稅。但是在計算稅費的時候也要仔細小心,防止漏算或者多算,避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更加詳細的稅費計算方法,建議您咨詢律霸專業的在線律師。
勞務報酬個稅申報是什么意思 ?
不繳納個稅的后果有哪些
臨時工工資需要交個稅嗎?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檔案資料保存年限怎么判定是多少年
2021-02-11中小企業實行股權激勵有什么好處
2021-02-06家暴離婚需要什么證據
2020-12-23主合同與擔保合同之間的效力是什么關系
2021-01-14限制出境怎樣解除
2021-01-08離婚時房子如何分割,離婚公租房怎么分割?
2021-03-07勞動合同應該怎么解除
2020-11-23勞務合同人身損害是否給予賠償
2021-03-11公司能把員工的工資全部扣光嗎
2020-12-23沒有終止合同單位停了五險一金怎么辦
2020-12-09再保險公司可以經營什么業務
2021-02-25學生勸架被劃傷保險公司要不要理賠
2021-02-21怎樣簽訂房地產保險合同
2021-03-08保險合同變更條款及事項的變更是如何的
2021-02-28人身保險的被保險人具體是指誰
2020-11-15保險公司理賠時會調取監控嗎
2021-01-10獨居老人死因不明保險公司如何理賠
2021-03-07車輛部件之間發生瀏碰撞,是否有權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9履約保函有效期是多久,履約保險的風險有哪些
2020-12-12保險法律法規有哪些,如何實施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