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關系是用人單位和個人之間建立的,有了勞動關系就可以進行雇傭和被雇傭了。我國的勞動關系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的,因此,大家在勞動過程中,要確保平等,要對對方負責,確保自己盡職盡責。勞動關系建立以后,企業和職工都會享受到法律的保護。下面小編將介紹勞動關系的內容。
一、我國的勞動關系有哪些種類
1、按實現勞動過程的方式來劃分,勞動關系分為兩類:
(1)直接實現勞動過程的勞動關系,即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后,由用人單位直接組織勞動者進行生產勞動的形式,當前這一類勞動關系居絕大多數。
(2)間接實現勞動過程的勞動關系,即勞動關系建立后,通過勞務輸出或借調等方式由勞動者為其他單位服務實現勞動過程的形式,這一類勞動關系目前居少數,但今后會逐年增多。
2、按勞動關系的具體形態來劃分,可分為常規形式:
(1)即正常情況下的勞動關系。
(2)停薪留職形式。
(3)放長假的形式。
(4)待崗形式,下崗形式。
(5)提前退養形式,應征入伍形式等等。
3、按用人單位性質分類,可分為:
(1)國有企業勞動關系。
(2)集體企業勞動關系。
(3)三資企業勞動關系。
(4)私營企業勞動關系等等。
4、按勞動關系規范程度劃分,可分為:
(1)規范的勞動關系,即依法通過訂立勞動合同建立的勞動關系。
(2)事實勞動關系是指未訂立勞動合同,但勞動者事實上以成為企業、個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并為其提供有償勞動的情況。
(3)非法勞動關系,如:招用童工和無合法證件人員;無合法證、照的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等情形。等等。
二、勞動關系包括的內容有哪些?
1、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在工作事件、休息時間、勞動報酬、勞動安全、勞動衛生、勞動紀律及獎懲、勞動保護、職業培訓等方面形成的關系。
2、此外,與勞動關系密不可分的關系還包括勞動行政部門與用人單位、勞動者在勞動就業、勞動爭議以及社會保險等方面的關系。
3、工會與用人單位、職工之間因履行工會的職責和職權,代表和維持職工合法權益而發生的關系等等。
二、我國勞動關系從何時算起?
1、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勞動法領域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勞動關系,只有存在勞動關系,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才要受勞動法律的規范,才要適用勞動法律的相關規定。如果不存在勞動關系,就談不上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也談不上勞動法律的適用,因此勞動合同法首先要研究勞動關系什么時候成立。有的認為,從勞動合同簽訂之日起,勞動關系成立。有的認為,從實際提供勞動之日起,勞動關系成立。對于勞動合同簽訂日期、實際提供勞動日期和勞動關系成立日期三個相關概念的關系問題,本法著重進行了梳理。
首先,明確規定建立勞動關系的唯一標準是實際提供勞動。換言之,只要勞動者實際提供勞動,用人單位實際用工,就建立了勞動關系。不論勞動者是否簽訂了書面勞動合同,將受到同等的保護。這種理解實際上否定了原來實踐中關于事實勞動關系的概念。對于執法部門和司法部門而言,不能因為勞動者沒有簽訂書面勞動合同,而拒絕加以依法保護。
所謂勞動關系,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實現勞動過程中建立的社會關系。將實際用工作為建立勞動關系的標準有其合理性,是勞動關系的應有之義,同時也有利于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其次,書面勞動合同簽訂在前,實際用工在后的,勞動關系自實際提供勞動之日起建立。勞動關系的建立后于書面勞動合同的簽訂日起,勞動關系建立日期之前的書面勞動合同只具有合同效力,如果合同一方違約,按照民法規定追究其違約責任。
再次,實際用工在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在后的,勞動關系早于書面勞動合同建立,勞動關系的建立不受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影響。本法還專門針對這種情形作了規范,通過經濟措施,促使用人單位早日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最后,勞動者在實際提供勞動的同時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勞動合同簽訂期、勞動關系建立期和實際提供勞動期三者是一致的。
2、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
從企業管理角度看,建立職工名冊應該是企業進行有效管理的基本條件,只要是上了一定規模、運行規范的企業,出于企業管理的需要,都會建立職工名冊。本法明文規定,要求用人單位建立職工名冊,主要有兩個考慮:一是解決勞動者維權時,起到證明勞動關系是否存在的作用。實踐中,有些勞動爭議是有關勞動關系是否存在的爭議,對此,勞動者自己很難舉證,但可以請求讓用人單位提供職工名冊等文件加以證明。
同樣,用人單位也可以以職工名冊來證明勞動關系是否存在。二是便于勞動行政部門依法監督檢查。勞動行政部門要依法履行監督檢查的職責,必須要掌握企業實際用工等情況。
在勞動合同法審議過程中,有的建議規定用工備案制度。考慮到企業和勞動者的數量過于龐大,勞動者流動很普遍,勞動關系總是處于動態變化過程,如果都要備案,難以做到,也加重了企業的負擔。因此,本法不宜規定用工備案制度。為了勞動行政部門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同時不增加用人單位的負擔,解決好不簽訂勞動合同、不交納社會保險等問題,本法規定企業建立職工名冊,由勞動行政部門隨時去檢查,但不必時時向勞動行政部門去報告。
任何超越勞動法而建立的勞動關系都是違反法律的,都將不會受到法律的保護的,但是只要是建立勞動關系以后,意味著企業與職工之間也建立了一種責任和義務,雙方也要認真履職盡責,確保雙方的利益得到保障。如果還想了解更多,可以繼續瀏覽延伸的內容。
確認勞動關系的依據有哪些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怎樣解除勞動關系
如何收集證據證明勞動關系的存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出國簽證辦理步驟有哪些
2021-02-01行政機關妨礙行政訴訟進行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2021-02-22行政處罰立案后多長時間做出
2021-01-04職工工傷申請流程
2020-12-21支票背書不連續有沒有法律效力
2021-02-20婚前財產離婚后能分嗎
2020-12-26房產抵押給個人還能查封嗎
2021-02-23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物品罪如何定罪量刑
2020-12-02競業協議補償金標準
2020-12-01繼承遺產需要繼承債務嗎
2020-11-11已登記的地役權的可以單獨申請登記嗎
2021-02-15產品責任保險條款概念
2020-11-20代位追償權的實現影不影響保險公司理賠
2021-03-04“私了”事故中證據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021-02-16合同簽訂在舊保險法實施時候應如何處理
2021-03-19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時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2021-02-09生存保險可以買嗎,生產保險與死亡保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9喝醉酒致傷亡不算工傷嗎
2020-11-28什么情況下汽車淹水可以理賠
2020-11-24保險法司法解釋三對夫妻保單業務的影響有什么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