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勞動合同的法律定義是什么?
勞動合同 ,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工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根據這個協議,勞動者加入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事業組織、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等用人單位,成為該單位的一員,承擔一定的工種、崗位或職務工作,并遵守所在單位的內部勞動規則和其他規章制度;用人單位應及時安排被錄用的勞動者工作,按照勞動者提供勞動的數量和質量支付勞動報酬,并且根據勞動法律、法規規定和勞動合同的約定提供必要的勞動條件,保證勞動者享有勞動保護及社會保險、福利等權利和待遇。
勞動合同的主體即勞動法律關系當事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勞動合同的主體與其他合同關系的主體不同:其一,勞動合同的主體是由法律規定的具有特定性,不具有法律資格的公民與不具有用工權的組織不能簽訂勞動合同;其二,勞動合同簽訂后,其主體之間具有行政隸屬性,勞動者必須依法服從用人單位的行政管理。
勞動者
需要簽訂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象,按照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改革要求,需要簽訂勞動合同的對象包括:新招用的勞動者、原有的固定工以及原固定工身份的特殊人員。所謂原固定工身份的特殊人員,是指根據勞動部關于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的通知和貫徹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的以下人員:
①存在著勞動關系而沒能履行勞動義務的特殊人員。例如,用人單位的“富余人員、放長假”的職工,長期被外單位借用的人員、帶薪上學人員,請長期病假人員、停薪留職人員,被派到合資、參股單位人員;
②企業、事業單位的中共黨委書記、廠長或經理、工會主席等。
用人單位
需要簽訂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律、法規的規定,需要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包括:中國境內的企業法人,個體、合伙制非法人經濟組織;國家機關、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特殊類型經濟組織,如租賃經營(生產)、承包經營(生產)的企業等等。
依照我國的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和員工在發生勞動關系之前必須簽署好勞動合同,即使是雙方在進行實習期間,也需要簽署實習期的相關勞動合同。否則如果用人單位未簽署勞動合同的話,員工可以向用人單位要求雙倍的工資,并且相關部門會要求用人單位進行整改。
合法的試用期勞動合同范本怎么寫
工作中受傷,沒簽勞動合同怎樣維權?
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物業應在業主報修后多久處理
2021-01-08工地受傷到哪里做工傷認定
2021-01-16合并重整原主體公司還存在嗎
2020-12-12家暴離婚需要的證據有哪些
2021-01-15少數民族結婚需要什么證件
2020-11-26交通事故證據有哪些
2021-01-04房屋抵押擔保有時效性嗎
2021-01-02房產抵押擔保人可否拒絕還款
2021-01-08贈與合同怎么行使撤銷權
2021-01-12聘用中國雇員勞務合同范本
2020-11-11私人幼兒園疫情不上班有工資嗎
2020-12-14雇主責任險是什么意思
2021-03-22航班取消賠償
2020-12-03人身保險傷殘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
2021-01-10如何寫保險賠償申請書
2021-01-17保險公司需要重新理賠嗎
2020-11-16單方解除再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3全責方撤案我如何理賠
2021-01-10工程質量保險怎么投保
2021-03-10兼業保險代理人必須符合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