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證人證據的相關規定是什么?
證人是指知曉案件事實并應當事人的要求和法院的傳喚到法庭作證的人,證人就案件事實向法院所作的陳述稱為證人證言。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72條第1款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以上規定大致說明了民事訴訟證人的范疇。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證人,包括單位和個人兩大類。即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但這里有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是,單位能否能象自然人一樣出庭作證呢?單位顯然是不能的。民事訴訟法第72條第2款規定,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證。這一條是關于證人的能力方面的規定,在我國自然人作為證人,除必須了解案件的事實外,還須能夠正確表達自己的意志。最高人民法院《證據規定》第55條也進一步規定了,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為證人。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當待證事實與其年齡狀況相適應的可以作為證人。因此,根據我國法律和司法解釋,自然人雖然是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仍然能夠作為證人對與自己年齡和智力狀況相適應的待證事實作證。
證人證言的形式
1、口頭形式,是指證人就所了解的案件事實向法庭所作的陳述。該形式是證人作證的基本形式。在審判實踐中證人大多是以口頭形式向法院陳述的,證人作證以到庭接受口頭詢問為主,主要是便于當庭質證和確認。依據《證據規定》,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要求證人出庭作證時,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十日前提出,并經人民法院許可。且必須指明證人的姓名、住址,以便法院傳喚,當事人雖未申請,法院為了查明一定的案情事實,也可依職權主動地傳喚證人。
2、書面形式,是指以文字形式向人民法院陳述已知的案件事實。證人作證以到庭接受口頭詢問為原則,但“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如年邁體弱或者行動不便無法出庭的;或特殊崗位確實無法離開的;或路途特別遙遠,交通不便難以出庭的;或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無法出庭的;或其他無法出庭的特殊情況。經人民法院許可,證人可以提交書面證言。書面證言應當庭宣讀,聽取當事人的意見。但應注意的是,書面證言不應認為是“書證”,而是“證人證言”的一種表現形式。
關于民事訴訟證人證據方面的內容要是你不清楚,可以來律霸網找律師提供對自己有利方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河道整治拆遷的實施主體是誰
2021-03-12勞務派遣聘員無固定期限如何賠償
2020-11-15公司分立資產變動是否交稅
2020-12-10交通事故中兩人受傷是否分別訴訟
2020-11-30子女死亡父母能領到贍養費嗎
2021-01-30最新中止審理申請書模板2020是怎樣的
2021-03-13生父能取消其繼承權嗎
2021-01-14很少盡贍養義務能分撫恤金嗎
2021-02-26老年人無兒無女財產的第一繼承人是誰
2020-12-08產假辭退我違法嗎
2021-02-17伯父可以把房產贈與侄子嗎
2021-01-23對外承包工程能否對外派遣勞務
2021-01-07保險合同不能解除的條件
2020-11-16保險到期數小時后投保車輛發生火災
2020-11-24離婚給孩子交的保險能分割嗎
2021-03-25酒后駕駛把車碰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14保險經紀人條件資格包括哪些
2021-02-21土地轉讓的規定是什么
2020-11-28農村建設搬遷是否是自愿的
2021-01-14村委會有權簽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嗎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