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規定:“下列勞動合同無效:(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勞動合同;(二)以欺詐、脅迫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性原則。當事人必須具有法定資格。用人單位應當是依法設立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用人單位。作為勞動者,必須具備勞動權利能力和勞動行為能力。年滿16歲、受過初中教育、身體健康的中國人和外國人;無國籍人有資格簽訂勞動合同。但是,目前,有少數企業不依法設立或者經營活動違法的,應當予以取締。作為合同主體的一方,本合同自然無效,無效勞動合同自訂立之日起不具有法律效力。當然,勞動合同無效的認定應當由依法授權的部門確認,即只有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有權確認。但是,勞動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法律部分的效力。勞動合同約定的試用期為一年的,該條款違反《勞動法》禁止性規范,無效,不影響其余法律部分的效力。勞動合同是在什么情況下強制訂立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試行)》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六十九條規定:脅迫可被視為脅迫行為,威脅強迫另一方發表違背其真實意圖的言論,損害公民及其親屬的生命、健康、名譽、榮譽和財產,或損害法人的名譽、榮譽和財產。第70條規定:如果一方利用另一方的危機迫使另一方作出不真實的意圖表達,以謀求不正當利益,嚴重損害另一方的利益,則可認定為利用另一方的危險。”因此,勞動部在其對《關于如何理解無效勞動合同的請示》(勞保發[1995]268號)1995年致北京市勞動局:“員工被迫簽訂的勞動合同“是指有證據表明勞動者受到對方脅迫或者利用自身危險,違背真實意思簽訂的勞動合同。《關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六十八條(試行)規定:"如果一方故意告知另一方虛假信息,或故意隱瞞真實信息以誘使另一方虛假表達意圖,則可認定為欺詐。如果雇主提供的信息不真實,則其口頭承諾了一些不準備公開的優惠條件行為:誘使勞動者簽訂的勞動合同屬于欺詐訂立的勞動合同。根據上述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實施了《民法通則意見》第72條:“如果一方利用其優勢或利用另一方缺乏經驗,導致明顯違反公平原則和同等價值賠償原則,可以認為這顯然是不公平的。“在簽訂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往往處于有利地位,工人急于找工作又沒有經驗,因此合同中往往有明顯的不公平條款,如收取定金、存放身份證等。對于上述情況,根據《意見》第73條:“當事人要求變更重大誤解或者明顯不公平的民事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變更;當事人要求撤銷的,人民法院可以自行變更或者撤銷。《勞動法》第1條規定:“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因此,以脅迫、欺詐、引誘等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其本身就是無效合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男子炫耀自己有錢回家途中被搶該怎么辦
2021-02-09要求回避應該提交什么材料
2021-03-162020年浙江省交通事故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09只有合同之債才能抵銷嗎
2021-03-05無效擔保合同如何賠償呢
2021-02-07土地糾紛最有利的證據
2020-12-03什么情況可以適用勞務合同
2021-01-09旅游保險要注意六個誤區是什么
2021-02-11人身保險的保險利益應該如何獲取
2021-02-25按揭貸款需要交保險嗎
2021-01-19案例之證照逾期保險不保
2021-01-10對未按規定期限辦理公司登記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3-18保險的意義是什么
2021-01-10保險監管的處理方式有哪些
2020-11-21保險受益權的性質是什么
2020-12-14公路建設承包合同的當事人的義務是什么
2021-03-05土地轉讓合同需要批準嗎
2020-11-17政府出讓土地可以拆遷嗎
2021-02-15空掛戶能享受戶口所在地的拆遷安置嗎
2021-01-27樂山市養殖場拆遷補償標準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