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仲裁法解釋:第十五條【仲裁申請】調解協議達成后,一方當事人未在約定期限內履行調解協議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仲裁
[解釋]本條規定,如果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調解協議,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仲裁
本法的目標是通過調解盡可能多地解決勞動爭議。因此,本法確立了以調解為中心的原則,并在完善基層調解組織、增強調解效力等方面做出了相應規定。然而,調解不是一個強制性的程序。我們不能指望通過調解解決所有問題。特別是近年來,勞資矛盾加劇,勞動爭議案件明顯增多,調解難度加大,部分勞動爭議難以通過調解解決
盡管調解在解決許多勞動爭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這部法律的實施,更多的勞動爭議可以通過調解解決。但是,調解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勞動爭議,有些勞動爭議仍然需要通過仲裁或訴訟來解決。因此,立法需要在調解、仲裁和訴訟之間作出銜接規定
本文解決了調解與仲裁如何銜接的問題。根據本法規定,調解協議對雙方均有約束力,雙方應當自覺履行達成的調解協議。但是,調解協議的效力僅限于合同效力,不具有直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效力。因此,達成調解協議后,如果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調解協議,勞動爭議尚未解決,其他糾紛解決機制需要發揮作用
根據本法規定,仲裁是解決勞動爭議的必要程序。如果一方不履行調解協議,另一方可以依法申請仲裁,以便勞動爭議盡快得到解決。因此,本條規定:“調解協議達成后,一方當事人未在協議約定的期限內履行調解協議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仲裁。”
此外,還需要有一個時間標準來判斷調解協議是否履行,以防止爭議當事人利用調解協議拖延時間。原草案曾規定“調解協議達成后,當事人在十五日內違約或者不履行調解協議的,可以申請仲裁。”后來,考慮到調解協議的履行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不同的勞動爭議和爭議的不同當事人可能對履行期限有不同的要求,法律不宜簡單規定期限,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可以在調解協議中約定履行期限。因此,本法未規定履行調解協議的期限。雙方當事人可以在調解協議中確定履行協議的期限,以判斷對方當事人是否履行調解協議,從而確定申請仲裁的時間
需要注意的是,調解協議達成后,如果一方當事人未能在協議約定的期限內履行調解協議,雙方當事人可以根據原勞動爭議申請仲裁,也可以根據調解協議申請仲裁。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民調解民事案件的規定》,一方以原勞動爭議申請仲裁,另一方以調解協議進行辯護的,應提供調解協議
如果一方當事人向仲裁委員會申請對另一方當事人履行調解協議的情況作出裁決,而另一方當事人反駁,則有責任提供證據證明反駁所依據的事實。如果一方要求仲裁修改或取消調解協議,或要求確認調解協議無效,則其有責任提供證據證明其請求所依據的事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級醫療事故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18鼻子整容失敗怎么鑒定傷殘
2020-11-07城中村拆遷的基本流程怎么走
2021-02-19學生的分數屬于隱私嗎
2020-12-21開車撞死狗跑了算不算肇事逃逸
2021-02-18父母離異后誰是監護人
2020-11-20贍養義務包括過世夫妻的父母嗎
2021-01-25贍養人負有哪些贍養義務?
2020-12-21管轄異議答辯狀怎么提交
2021-01-10哪些情形下無法要回購房定金
2020-12-03虛假公司簽的合同是否無效
2021-02-21五保戶誰贍養誰繼承嗎
2021-01-19遭受家暴如何取證維權
2021-02-22勞動合同續訂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01勞動糾紛處理時效
2021-03-13人身意外險能否賠償醫療事故
2021-03-24意外傷害保險的賠償范圍規定是什么
2021-01-31因天氣原因航班延誤或取消的賠償標準2020
2021-03-25保險金賠付可否根據約定由第三人代為履行
2020-11-12保證保險合同糾紛能否先訴保險人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