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第89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未向勞動者出具書面解除或者解除勞動合同證明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合同期滿未續簽的,不是勞動返還單,而是用人單位出具的勞動合同終止證明。該證明表明,雙方于某一年某月某一日訂立的某一期限的勞動合同已按照《勞動合同法》第44條第(1)款的規定履行和終止,并表明是否已給予經濟補償,由誰負責因單位未及時辦理離職而造成的損失,公司在員工離開公司后未及時為其辦理離職手續,對員工的后續就業造成嚴重影響,并應根據《就業服務和就業管理條例》第一款承擔賠償責任:“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的,用人單位應當為勞動者辦理就業登記。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并與其解除勞動關系的,應當到當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備案,為勞動者辦理就業登記手續。用人單位重新招用勞動者后勞動者應當自受雇之日起30日內辦理登記手續;用人單位終止或者解除與勞動者的勞動關系后,應當在十五日內辦理登記手續?!耙虼?,用人單位有義務在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后15天內為勞動者辦理出境登記。經濟補償的性質在勞動合同中存在很大爭議。有人認為經濟補償是違反合同的責任計算機斷層掃描。用人單位提前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的,必須承擔違約責任,并支付經濟補償金。因此,經濟補償是對雇主的一種懲罰。一些人認為,經濟補償是國家要求雇主承擔的社會責任。國家要求用人單位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支付一定的經濟補償,以幫助勞動者在失業階段維持基本生活,避免生活水平急劇下降。如果國家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雇主將支付較少的經濟補償,如果國家承擔較少,雇主將支付更多的經濟補償。有人認為,經濟補償是對勞動者過去對用人單位貢獻的補償,是對勞動者過去勞動內容和成就的肯定。勞動者對用人單位的貢獻未充分反映在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中。雇主的運營效率、可持續發展能力和資產積累都有工人的貢獻。經過研究,我們同意關于經濟補償性質的第二種觀點。經濟補償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建立和完善我國失業保險制度的過程中,經濟補償可以有效地緩解失業人員的焦慮和實際困難,維護社會穩定,形成良好的社會互助氛圍。經濟補償不同于經濟補償,不是一種懲罰手段。中國實行按勞分配制度,職工按勞付費,基本能反映職工的貢獻
當合同到期,單位拒絕辦理退出手續,職工不知如何是好時。他可以咨詢盧巴的專業律師。com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警察誤抓有賠償嗎
2021-02-14干股可以收回嗎
2020-12-26商標權轉移要注意什么
2021-03-01合同保證金能否在貨款中扣除
2021-02-24單位集體逃稅稅務局如何處罰
2021-01-08申請財產保全需要多少費用
2021-03-06因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發生爭議,由誰承擔舉證責任
2021-02-22倉單交付的后果是什么
2020-12-09第一次入職的就業證如何辦理
2020-11-13勞動合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1-24終止勞動合同會發生哪些爭議
2021-01-15勞務派遣用工是否有探親假
2020-11-14勞務外包的范圍有哪些
2020-12-03申請回避可以口頭嗎
2020-12-02抵押物被另賣他人怎么辦
2020-12-26公司上訴撤回仲裁員工還能起訴嗎
2020-11-24因工受傷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2021-03-10什么是互碰自賠,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23保險公司行使合同解除權后,其已經承擔的賠償金能否追償
2020-12-26謊稱發生保險事故保險人會退保險費嗎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