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蚌民一終字第363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趙治國,男,1927年11月出生,漢族,蚌埠市國稅局離休干部,住蚌埠市營市街4號樓1單元3樓。
委托代理人周學敏、趙莎,安徽淮風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蘇少華,女,1936年3月出生,漢族,無業,住蚌埠市安興苑小區5號樓3單元16號。
委托代理人沈濤,安徽北正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趙治國因扶養費糾紛一案,不服蚌埠市蚌山區人民法院(2005)蚌山民一初字第31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趙治國及其委托代理人周學敏、趙莎,被上訴人蘇少華及其委托代理人沈濤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判決認定,蘇少華與趙治國1986年3月23日結婚,雙方均系再婚。婚后雙方原居住在本市建國路1號樓趙治國單位分的宿舍。1993年趙治國的小兒子趙峰結婚要住該房,趙治國便與蘇少華搬出該房在外租房居住。1998年和2002年,趙治國先后按房改政策購買了由其承租的座落在本市張公山504棟樓2單元2樓東戶(建筑面積39.98平方米)的房屋和稅務局分給其居住的座落在本市建國路1號樓的房屋(建筑面積57平方米)的產權,并于1999年4 月15日未經蘇少華簽字同意便將已屬于其夫妻共有的張公山504棟東戶的房屋贈與其女兒趙英。2004年8月15日,趙治國在事先未與蘇少華商量的情況下,獨自搬出與蘇少華共同租住的安慶興苑小區5號樓3單元4樓6號房屋,住進其兒子趙峰以按揭貸款方式購買的營市街4號樓1單元3樓的房屋,自此便拒絕為蘇少華支付房租、水費、電費、電話費和基本生活費。2004年12月17日,蘇少華因患急性胃腸炎在本市第三人民醫院住院治療,需支付醫療費1700元,趙也拒絕給付。2005年1月,蘇少華以其生活嚴重困難為由,向原審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決趙治國履行扶養義務。在該案件審理期間,經法院主持調解,雙方于3月10日自愿達成共同生活的協議,蘇少華遂撤回起訴,2005年4月14日,蘇少華以趙治國及其子女逼迫其簽名將屬于其夫妻共同所有的建國路1號樓的房屋過戶給趙治國的子女,不簽字就不準其回家,不給其生活費、醫療費、房租費等費用為由,再次向原審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決趙治國履行扶養義務。原審法院還查明,蘇少華無職業,其個人沒有任何經濟收入。趙治國為國稅局離休干部,月工資為1978元。
原審法院判決認為,夫妻有相互扶養的義務,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付給扶養費的權利。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工資,應屬于夫妻共同所有。雙方雖系再婚,但結婚已近20年,且均已進入暮年,夫妻之間應相互關愛,共度晚年。尤其是蘇少華無任何經濟收入和生活來源,趙治國不僅不予體貼,反而為將其夫妻共有的財產贈與給自己的子女,蘇少華不在贈與書上簽名就拒絕支付其生活費的做法,不僅有違法律規定,而且于理不合。故對蘇少華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趙治國在該案訴訟中,以其已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要求中止審理該此案的意見,因趙治國與蘇少華并沒有離婚,蘇少華每天都面臨生活生存問題,對此項意見不予采納。據此判決,趙治國每月支付蘇少華扶養費800元,自2004年8月15日起支付至雙方在一起共同生活時為止。案件受理費350元,由趙治國負擔,于該判決生效后7日內繳納。
宣判后,上訴人趙治國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其上訴理由為:1、被上訴人堅持單獨生活,不盡夫妻間的扶養義務,其要求上訴人給付其扶養費沒有依據。2、原判讓上訴人付給被上訴人扶養費為800元的數額沒有法律依據。
被上訴人蘇少華辨稱,原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要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經審理查明,1986年3月23日蘇少華與趙治國于1986年3月23日登記結婚,雙方均系再婚。蘇少華無職業,其個人沒有任何經濟收入。趙治國為蚌埠市國稅局離休干部,月工資為1978元。1993年至2004年趙治國與蘇少華共同租房居住。2004年8月15日,因雙方發生矛盾,趙治國搬到出與蘇少華共同租住的安慶苑小區5號樓3單元4樓6號房屋,住進其兒子趙峰名下以按揭貸款方式購買的營市街4號樓1單元3樓的房屋,雙方開始分居生活。2004年 12月17日,蘇少華因患急性胃腸炎在本市第三人民醫院住院治療,花去醫療費1700元。2005年1月,蘇少華以其生活嚴重困難為由,向原審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決趙治國履行扶養義務。在該案件審理期間,經法院主持調解,雙方于3月10日自愿達成共同生活的和解協議,蘇少華遂撤回起訴。此后,雙方當事人并未履行和解協議,蘇少華沒有與趙治國共同生活,趙治國也未支付蘇少華扶養費。,2005年4月14日,蘇少華以趙治國及其子女逼迫其簽名將屬于其夫妻共同所有的建國路1號樓的房屋過戶給趙治國的子女,不簽字就不準其回家,不給其生活費、醫療費、房租費等費用為由,再次向原審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決趙治國履行扶養義務。
另查明,訴訟期間,趙治國要求蘇少華搬至其現居住的房屋與其共同生活,蘇少華予以拒絕。
以上事實雙方當事人陳述一致,有書證、雙方陳述等在卷佐證,事實清楚,本院予以認定。
本院認為,夫妻之間相互扶養是法律規定的義務,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付給扶養費的權利。蘇少華與趙治國處于夫妻關系存續期間,蘇少華沒有經濟來源,雙方自2004年8月15日始至今開始分居至今,蘇少華沒有經濟來源,。作為有經濟扶養能力的一方趙治國應盡其對妻子蘇少華盡的夫妻扶養義務,。趙治國以蘇少華不與其共同生活為由,拒絕支付以蘇少華扶養費沒有履行對其的夫妻扶助義務理由不充分,為由拒絕負擔蘇少華扶養費于法相違,其該項上訴理由不應予以支持。但夫妻間相互扶養義務生活不僅光是物質上相互支持與照顧的,也應包括有精神上的相互關心與呵護,蘇少華拒絕與沒有與趙治國共同生活,也未沒有盡到夫妻間的扶養義務,在趙治國能愿為其提供居住條件情況下,住房后,蘇少華仍堅持在外還要求租房居住,并要求趙治國承擔因此而產生的過高的生活費用于理于法不符,其不當要求不應得到支持。該項租房費用系額外支出,蘇少華以其在外租住房屋經濟負擔重為由,要求趙治國每月支付扶養費數額為800 元,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不應予以采納。鑒于但蘇少華系城鎮居民,且年老體弱需要照顧,本院依據其實際情況及趙治國的負擔能力,以參照安徽省統計局發布的 2004年度城鎮人均生活費支出數據(每人每年5709.7元)的數額,的標準確定計算其應得的扶養費為宜。原審判決確定的扶養費數額依據不足,本院予以糾正。據此,原審法院判決認定主要事實基本清楚,但適用法律欠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二)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蚌埠市蚌山區人民法院(2005)蚌山民一初字第311號民事判決;:
二、趙治國每月支付給蘇少華扶養費476元,自2004年8月15日起支付至雙方夫妻關系終止結時為止。
一審案件受理費350元,由蘇少華負擔,。二審訴訟費350元,由趙治國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崔靜
審判員閆峰
代理審判員熊愛軍
二OO六年元月九日
書記員張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律師事務所調查專用證明(刑事)
2020-10-14刑事抗訴請求書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中止審理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恢復審理用)
2020-10-14關于……(被告人姓名和案由)一案的審理報告(二審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延長審限案件呈批表(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刑事抗訴書
2020-10-14指定管轄決定書(送達被指定管轄的人民檢察院)
2020-10-14拘留所等級申報、審批表
2020-10-14×××公安局延長拘留期限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拘留證
2020-10-14×××公安局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法定代理人到場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調取證據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暫予監外執行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準許拘役罪犯回家決定書
2020-10-14×××看守所收監執行通知書
2020-10-14提請減刑/假釋建議書
2020-10-14×××公安局要求復議意見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補充立案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通知立案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