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中級人民法院
民事判決書
?
(2006)鹽民三初字第0011號
原告江蘇伯樂達投資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江蘇伯樂達集團),住所地在鹽城市亭湖經濟開發區希望大道1號。
法定代表人陸留伯,江蘇伯樂達集團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劉漢江,男,江蘇伯樂達集團副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駱慧,女,鹽城創維商標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
被告沈連樹,男,漢族,1950年生,住鹽城市亭湖區小海北路32號,系鹽城市亭湖區城西匯眾五金經營部業主。身份證號:320902195011202556
委托代理人葉為孝,江蘇鹽城蘇一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江蘇伯樂達集團訴被告沈連樹侵犯商標權糾紛一案,本院2006年11月15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6年12月12日、12月15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江蘇伯樂達集團的委托代理人劉漢江、駱慧,被告沈連樹的委托代理人葉為孝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江蘇伯樂達集團訴稱:原告系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中型企業,始創于1984年。現有員工2200多人,總資產18.5億元。擁有指示氖燈生產線100條,年產量達15億支,規模居全球第一,主產品指示氖燈暢銷國內20多個省、市,遠銷36個國家和地區,連續多年產銷量居國內外第一。原告注冊并連續使用“伯樂達”商標近二十年,連續六年被評為“江蘇省著名商標”,產品獲得多項榮譽。其間,原告花費巨資通過多種媒體對“伯樂達”商標進行宣傳,近三年累計投入廣告宣傳費用1.12億元。“伯樂達”商標具有廣泛的社會知名度和極高的市場信譽度,已經具有《商標法》規定的認定馳名商標的各項要求。2006年6月,原告在市場調查中發現,被告在其經營的亭湖區城西匯眾五金經營部,未經原告許可擅自在其銷售的開關、插座、開關盒等商品上使用“伯樂達”商標。被告在明知“伯樂達”商標具有極高知名度和早已被相關公眾所熟知的情況下,在相關產品上使用“伯樂達”商標,欺騙公眾,誤導消費者,已構成對原告的不正當競爭和對原告“伯樂達”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害,并可能導致原告馳名商標的淡化。請求判令被告立即停止在其經營銷售的商品上使用“伯樂達”商標的侵權行為;賠償原告經濟損失人民幣5萬元;承擔原告為本案支出的調查取證等費用及本案的全部訴訟費用。
為支持其主張,原告向本院提交如下四組證據:
一、原告企業注冊及“伯樂達”商標注冊的證據
1、原告江蘇伯樂達集團《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副本;鹽城工商行政管理局亭湖分局證明材料兩份,一份證明江蘇伯樂達集團企業名稱變更過程;一份證明江蘇伯樂達集團現有下屬企業情況;
2、“伯樂達”文字商標一份,證明原告1992年就開始使用“伯樂達”商標;
3、第902239號《商標注冊證》、《核準變更商標注冊人名義證明》,證明“伯樂達”文字商標于1996年11月核準注冊,核定使用商品為第11類;注冊有效期限:1996年11月21日至2006年11月20日;
4、商標續展注冊申請書、商標續展交費發票各一份,證明原告在2006年4月份申請對第902239號注冊商標續展。
5、第1714365號《商標注冊證》,證明“伯樂達”圖形、文字、字母組合商標于2002年2月核準注冊,核定使用商品為第11類;注冊有效期限:2002年2月14日至2012年2月13日
二、證明“伯樂達”商標屬馳名商標的證據
1、相關公眾對“伯樂達”商標的知曉程度
(1)2004年,中國照明電器協會向國家工商管理局推薦“伯樂達”商標為馳名商標的信函;
(2)2005年,中國照明電器協會賀信,祝賀江蘇伯樂達集團成為目前世界最大的氖燈生產和出口基地;
(3)2002年,江蘇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認定“伯樂達”商標為江蘇省著名商標;
(4)2005年,江蘇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認定“伯樂達”商標為江蘇省著名商標;
(5)2000年,中國企業品牌調查委員會、中國企業品牌推展委員會認定“伯樂達”牌產品為“中國名牌產品”;
(6)2002年,中國保護消費者基金會審查認定“伯樂達”牌燈飾產品為消費者可信產品;
(7)2006年,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人民日報社市場報、中國市場品牌用戶滿意調查組織委員會等六單位評定“伯樂達”品牌為“中國照明電器市場用戶喜愛的十佳品牌”;
2、“伯樂達”商標使用的持續時間
(1)同第一組證據2、3、4,證明從1992年開始使用“伯樂達”商標,1996年開始注冊;
(2)江蘇伯樂達集團從1992年開始至2006年部分《工業品買賣合同》、《工礦產品購銷合同》、《燈具產品供銷合同》,證明原告一直在其產品上使用“伯樂達”商標;
3、“伯樂達”商標宣傳持續時間、程度和地理范圍
(1)原告與中央電視臺、阿里巴巴網站、山東淄博市廣播電視發展公司、南京蘇源實業有限公司廣告裝飾工程分公司、無錫市成金廣告有限公司、鹽城新銳廣告傳播有限公司、鹽城市公共交通總公司等簽訂的廣告宣傳合同及相應匯款憑證;與鹽城市電視臺簽訂的第二屆、第三屆“伯樂達”杯主持人大賽宣傳協議書;
(2)鹽城市亭湖區人民政府亭政復[2005]15號文件,同意將亭湖經濟開發區南機場路更名為伯樂達大道;
(3)2003-2006年,原告參加中國廣交會、香港春季電子展、德國慕尼黑國際電子元器件展覽會、德國法蘭克福國際建筑材料、燈具展、燈飾展、伊拉克重建國際貿易博覽會、馬來西亞博覽會等國內外展會的文件及相應匯款憑證;
(4)原告向紅十字會、老區促進會、殘疾人聯合會等機構捐款的憑證;
4、商標作為馳名商標受保護記錄
(1)鹽城市工商商行政管理局(1998)第206號、第209號《處罰決定書》復印件,對假冒“伯樂達”商標的兩企業給予行政處罰;
(2)原告對他人注冊的初審號為4074582的“伯樂達”商標提出異議,國家商標局于2006年9月27日發出的《商標異議申請受理通知書》。
5、商標馳名的其他因素
(1)鹽城市亭湖區財政局、鹽城市南洋經濟開發區財稅局出具的證明,分別證明原告2004年納稅808萬元、2005年納稅1048.04萬元;
(2)2004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頒發的《采用國際標準產品標志證書》、2005年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頒發的《重點高新技術企業證書》、2006年江蘇省科學技術廳頒發的《高新技術產品認定證書》等證明原告產品技術領先、質量可靠;
(3)1999年,中國企業形象認定委員會授予原告《中國企業最佳形象AAA級證書》;
(4)江蘇省人民政府2004年7月頒發的《重合同守信用企業證書》,該證書并記載2005、2006年度均復查合格;
(5)2001年,原告董事長陸留伯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評為《全國鄉鎮企業家》的證書;
(6)2006年5月,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原告總經理陸一峰全國
五一勞動獎章的證書;
(7)中央、省、市有關領導同志視察原告廠區照片一組。
三、被告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證據
鹽城市亭湖區
公證處(2006)鹽亭證民內字第6106號《
公證書》一份,證明2006年11月7日,原告工作人員到鹽城市小海北路32號鹽城市亭湖區匯眾五金經營部以普通消費者身份購買“伯樂達多用插座”肆只,“伯樂達接線盒”壹拾只、“伯樂達拖地插座”壹拾只,并從該經營部當場取得編號為NO.0010605號《工商服務統一收款收據》一張。公證書后附現場照片及NO.0010605號《工商服務統一收款收據》復印件。
四、原告經濟損失、支出調查取證費用的證據
鹽城市亭湖區公證處收費發票一份,證明原告申請對被告侵權行為公證支付
公證費300元。
被告沈連樹辯稱:1、被告2005年1月注冊成立了鹽城亭湖區城西匯眾五金經營部,主要銷售開關、插座、開關盒等民用商品。為防止與其他商店商品混淆,2006年4月份開始使用“伯樂達”字樣貼在商品和商品包裝上,以便顧客更換及退貨,并非想借“伯樂達”商標搞促銷。被告現已停止使用“伯樂達”商標。2、被告注冊的經營部僅是銷售他人生產的產品,并非自己生產,被告是在他人產品上加上外包裝并使用“伯樂達”商標,不構成對原告商標的侵權。3、被告銷售的商品在國際類似商品分類中是第9類,屬于民用產品,而原告生產的產品在國際類似商品分類中是第11類,屬于工業用產品。兩種產品不在同一類,按照商標法的規定,被告的行為不構成侵權。4、被告銷售的商品與原告生產的產品在消費對象、銷售渠道上既不一致也不相近似。5、“伯樂達”商標并非馳名商標,被告無須冒用“伯樂達”商標搞促銷以謀取利益。被告的行為不構成對原告商標專用權的侵犯,請求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被告沈連樹向本院提交證據一份:鹽城市亭湖區城西匯眾五金經營部《
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證明其經營范圍為五金零售。
經庭審質證,被告對原告提交的第一組證據無異議;對第二組證據中第4(1)號證據認為無原件不予認可,其余證據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與本案無關聯性;對第三、四組證據均無異議。
原告對被告提交的證據無異議。
本院認為:原告提供的第二組證據中第4(1)號證據無原件,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第二組其余證據均與“伯樂達”商標是否為馳名商標有關,與本案具有關聯性,且來源合法,本院予以認定;被告對原告提供的第一、三、四組證據無異議,原告對被告提供的證據無異議,且均符合證據的要求,本院均予以認定。
本案的爭議焦點為:1、“伯樂達”商標是否已成為馳名商標;2、被告使用“伯樂達”商標銷售開關、插座等商品的行為是否侵犯了原告的商標專用權;3、原告要求被告賠償5萬元是否合法。
圍繞爭議焦點及本院對證據的認定,本院查明以下事實:
原告江蘇伯樂達集團成立于1990年8月,先后注冊使用鹽城市城西燈具廠、鹽城伯樂達燈飾集團公司、江蘇伯樂達燈飾集團有限公司、江蘇伯樂達集團等名稱。原告江蘇伯樂達集團現下轄江蘇伯樂達照明電器有限公司、鹽城伯樂達新光源有限公司、鹽城伯樂達電光源有限公司、江蘇伯樂達變壓器有限公司、鹽城市電力變壓器廠有限公司、鹽城伯樂達房地產有限公司等六個子公司。原告江蘇伯樂達集團1992年開始使用“伯樂達”商標。1996年“伯樂達”文字商標正式注冊,商標注冊證號為第902239號,核定使用商品為第11類照明設備,注冊有效期為1996年11月21日至2006年11月20日。原告于2006年4月申請對該商標續展注冊。“伯樂達”圖形、文字、拼音組合商標2002年獲得注冊,商標注冊證號為第1714365號,核定使用商品為第11類照明設備,注冊有效期為2002年2月14日至2012年2月13日。
原告江蘇伯樂達集團在多年的經營發展過程中,注重科研投入和技術開發,全面拓展市場,“伯樂達”牌系列產品產量、質量均在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企業及其產品先后獲得了許多榮譽。1999年,中國企業形象認定委員會認定原告為“中國企業最佳形象AAA級”;2000年,中國企業品牌調查委員會、中國企業品牌推展委員會認定“伯樂達”牌產品為“中國名牌產品”; 2002年,中國保護消費者基金會審查認定“伯樂達”牌燈飾產品為消費者可信產品;2002年、2005年江蘇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認定“伯樂達”商標為江蘇省著名商標;2004年江蘇省人民政府評定原告為“重合同守信用企業”,并在2005、2006年度均復查合格; 2004年,中國照明電器協會根據原告“指示氖燈生產線已達90條,生產量達10億支,形成全球最大的指示氖燈生產基地,伯樂達牌燈具系列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多年來一直位居同行業第一”的情況向國家工商管理局推薦“伯樂達”商標為馳名商標; 2005年,中國照明電器協會向原告發來賀信,祝賀江蘇伯樂達集團“生產線突破百條、年產量達到13億支,成為目前世界最大的氖燈生產和出口基地”; 2006年,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人民日報社市場報、中國市場品牌用戶滿意調查組織委員會等六單位評定“伯樂達”品牌為“中國照明電器市場用戶喜愛的十佳品牌”。2004-2006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江蘇省科學技術廳等機構和機關相繼對“伯樂達”牌產品的質量進行評定,并頒發證書給予了充分肯定。
原告江蘇伯樂達集團在對外宣傳、產品包裝上持續使用“伯樂達”商標,至今已有14年。在使用“伯樂達”商標的過程中,原告投入了大量的廣告宣傳費用,持續進行了大量的廣告宣傳。其廣告宣傳主要有四類形式:一是媒體宣傳。原告與多家廣告公司
簽訂合同,在各級電視、報紙、電子信息網絡以及重要高速公路出入口廣告牌等媒體上發布廣告;二是參加展會。2003年以來,原告先后參加了中國廣交會、香港春季電子展、德國慕尼黑國際電子元器件展覽會、德國法蘭克福國際建筑材料、燈具展、燈飾展、伊拉克重建國際貿易博覽會、馬來西亞博覽會等國內外展會,積極宣傳“伯樂達”產品;三是冠名宣傳。原告與鹽城市公交公司簽訂協議,將原告附近公交站臺冠名為“江蘇伯樂達集團”;與鹽城廣播電視臺簽訂協議,將第二屆、第三屆主持人大賽冠名為“伯樂達”杯;積極爭取地方政府支持,亭湖區政府同意將市區道路更名為“伯樂達”大道;四是參與公益事業。原告先后向紅十字會、老區促進會、殘疾人聯合會等公益機構捐款,樹立企業關注弱勢群體、熱心服務社會的良好形象。原告在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廣告宣傳的同時,注重依法維護“伯樂達”商標專用權。原告及時對他人注冊的初審號為4074582的“伯樂達”商標提出異議,國家商標局于2006年9月27日受理了該異議申請。
原告江蘇伯樂達集團2004年納稅808萬元,2005年納稅1048.04萬元,為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受到有關方面的充分肯定。2001年,原告董事長陸留伯被農業部評為“全國鄉鎮企業家”;2006年,原告總經理陸一峰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央、省、市有關領導同志多次到原告廠區視察。
2006年6月,原告江蘇伯樂達集團在市場調查中發現,被告沈連樹在其經營的亭湖區城西匯眾五金經營部,未經原告許可在其銷售的開關、插座、開關盒等商品上使用“伯樂達”文字商標。被告使用的“伯樂達”文字商標,與原告“伯樂達”文字商標及組合商標文字部分相比對,除筆畫細部稍有不同外,文字完全相同。被告自認使用時間為2006年4月至11月。原告申請鹽城市亭湖區公證處對被告的銷售行為進行公證,支付公證費300元。原告認為被告的行為構成了對“伯樂達”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害,訴至本院。
本院認為,原告江蘇伯樂達集團從1992年就開始使用“伯樂達”商標,1996年正式注冊,并一直在對外宣傳,產品包裝上持續使用,至今已有14年。原告在使用“伯樂達”商標的過程中,持續投入了大量的費用,通過媒體宣傳、冠名宣傳、參加國內外展會、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等形式,進行了大量的廣告宣傳,其廣告范圍覆蓋了國內外廣大地區,提升了該商標的公眾知曉程度。原告產品銷量在同類產品中居全國前列,并贏得了廣泛的信譽,先后被評定為“中國名牌產品”、“中國市場用戶公認十佳暢銷品牌”,“伯樂達”商標也被評定為江蘇省著名商標。原告注重對商標專用權的保護,在發現有侵權行為時及時依法維權。原告注重加大技術投入,其產品質量得到了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江蘇省科學技術廳等機構和機關的充分肯定。綜上,可以認定江蘇伯樂達集團對“伯樂達”商標持續使用時間長、宣傳工作持續時間長、投入多、覆蓋地域范圍廣、伯樂達產品及其注冊商標已經在相關消費者、照明電器行業中享有了廣泛的社會知名度和極高的市場信譽度。故本院對原告主張“伯樂達”商標為馳名商標的事實予以確認。被告主張該商標不屬于馳名商標,缺乏依據,本院不予采納。
被告在其銷售的開關盒、接線盒、插座上使用的“伯樂達”文字商標,與原告文字商標及組合商標相比對,除筆畫細部稍有不同外,文字完全相同,其行為已構成對原告馳名商標的復制、模仿。被告的行為極易誤導公眾,使相關公眾認為其銷售的商品是由原告生產,或者認為其商品來源與原告存在特定的聯系,客觀上可能產生“伯樂達”商標的顯著性或信譽降低等后果,淡化該商標的積極影響,造成該商標對公眾吸引力的降低,損害馳名商標注冊人的利益,屬于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因“伯樂達”為馳名商標,被告辯稱其銷售商品與原告注冊商標核定使用范圍不在同一類,因而不構成對原告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犯的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納。
關于賠償數額的認定,原告江蘇伯樂達集團未能提供證據證明被告實施侵權行為期間其侵權產品所獲得的利潤或者其作為權利人所受到的損失,本院認為應綜合考慮本案被告沈連樹侵權行為的性質、持續時間、后果及原告商標在核定使用商品類別中的聲譽、為制止侵權支出的合理費用等因素酌情判定。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十四條、第五十二條第(五)項、第五十六條第一、二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
民事糾紛案件
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二)項、第十六條第二款、第二十二條第一、二款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沈連樹立即停止侵犯原告江蘇伯樂達集團“伯樂達”商標專用權的行為;
二、被告沈連樹賠償原告江蘇伯樂達集團經濟損失人民幣5000元,自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一次性付清。
三、駁回原告江蘇伯樂達集團的其他訴訟請求。
一審
案件受理費2010元,其他訴訟費500元,合計2510元,由原告江蘇伯樂達集團負擔1000元,被告沈連樹負擔1510元。此款已由原告江蘇伯樂達集團預交,被告沈連樹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直接給付原告江蘇伯樂達集團。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
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同時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2010元, 上訴于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開戶行:南京市農業銀行江蘇路分理處,賬號:03329113301040002475)。
?
審 判 長 譚 斌
審 判 員 李 萍
代理審判員 杜偉生
二0 0七年 一月四日
書 記 員 荀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