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贛中民二終字第31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中國農業銀行會昌縣支行。
負責人彭軍,行長。
委托代理人胡修才,中國農業銀行贛州市分行法律顧問。
委托代理人饒洪德,中國農業銀行贛州市分行法律顧問。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江西省煙草公司贛州煙草分公司。
法定代表人羅建武,經理。
委托代理人熊朗秋,江西朗秋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劉平,江西朗秋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江西省煙草公司贛州分公司會昌縣營銷中心。
負責人郭國瑞,主任。
上訴人中國農業銀行會昌縣支行因票據賠償糾紛一案,不服會昌縣人民法院(2004)會民一初字第323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認定:原江西省煙草公司會昌縣公司即會昌縣煙草公司是江西省煙草公司贛州分公司的下屬國營公司。2003年11月24日,贛州市煙草專賣局下發文件撤銷會昌縣煙草公司,成立贛州煙草分公司會昌縣營銷中心(沒有獨立經營權及法人資格)(以下簡稱會昌縣營銷中心),實際接管原會昌縣煙草公司的財產及業務,與會昌縣煙草專賣局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在原會昌縣煙草公司經營期間,會昌縣煙草公司在被告中國農業銀行會昌縣支行營業部開戶,基本賬號為 008101040002303.原會昌縣煙草公司出納員蘇艷艷利用職務便利和同事的信任,私蓋印章和印鑒,自2003年7月4日至2003年12月1日序號填寫26張現金支票,先后26次在被告營業部支取008101040002303帳戶現金1083050元,蘇艷艷所持26張現金支票上用途欄內均寫 “費用”兩字,在26張現金支票背面“收款人”欄內蘇艷艷體系的身份證號碼為362135680909002(屬于原身份證號碼),與蘇艷艷1999年5 月20日換發的身份證號碼(362135196809090028)不同。被告營業部的工作人員,沒有審查發現蘇艷艷所持身份證是已過有效使用期的身份證。2003年12月1日,贛州煙草分公司要求新成立的贛州煙草分公司會昌縣營銷中心劃一部分錢到贛州分公司的帳上,蘇艷艷知道無法隱瞞挪用經營款的事實,企圖自殺,未遂,蘇艷艷家屬向會昌縣營銷中心報告了蘇艷艷挪用經營款的事實。2004年7月2日,贛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以挪用公款罪判處蘇艷艷有期徒刑 15年,并繼續追繳蘇艷艷挪用款項,發還贛州煙草分公司會昌縣營銷中心。原告認為,蘇艷艷已無力支付該款,被告沒有保證原告存款的資金安全,違反了《支付結算辦法》的有關規定,造成原告的損失1083050元,除檢察院退回追繳款266300元外,尚余814450元損失沒有追回,故訴至法院,請求責成被告賠償損失。
原審認為:原會昌縣煙草公司已被撤銷,其財產歸屬江西省煙草公司贛州分公司,新成立的江西省煙草公司贛州分公司會昌縣營銷中心屬于江西省煙草公司贛州分公司下屬的非獨立法人營銷機構,故江西省煙草公司贛州分公司擁有原告主體資格。經審理查明,原會昌縣煙草公司蘇艷艷填寫的26張現金支票,現金的用途只寫 “費用”,金額最少的為人民幣2000元,最多的為人民幣85000元,均超過了開戶單位支付給個人的款項每人一次不超過1000元現金的限額。根據國務院《現金管理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作為開戶銀行的被告,負責現金管理的具體執行,對開戶單位的現金收支、使用進行監督管理。被告的工作人員在辦理現金支票結算過程中,沒有認真審查收款人的身份證號碼,沒有審查現金支票所寫現金的具體用途,沒有在現金用途不明的情況下向收款人要求開戶單位補充提供現金具體用途的證明,沒有審查現金支票票面應付金額已超過人民幣1000元的限額,違反了《支付結算辦法》第121條、第127條及《現金管理暫行條例》的規定,將只能用轉帳支票支付的款項用現金支票作了支付,因此,被告在主觀上具有重大過錯,客觀上已造成了原告無法追回的經濟損失814450元,故被告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原告在管理上存有漏洞,對這一經濟損失的造成也有一定過錯,應當自行承擔相應的責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第56條、第57 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票據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63條、第70條,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辦法》第121條、第127條,國務院《現金管理暫行條例》第2條、第3條、第5條、第6條、第11條(三)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06條、第134條第(七)項之規定,經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判決:由被告中國農業銀行會昌縣支行賠償原告江西省煙草公司贛州煙草分公司損失人民幣814450元的70%計570115元,限于判決生效后30天內付清。案件受理費13010元,由被告負擔。
上訴人中國農業銀行會昌縣支行上訴稱:1、原審認定事實錯誤,表現在:(1)原審認定被上訴人財產損失沒有依據。上訴人已提供對帳單等證據證明被上訴人存款未造成損失,而原審僅憑被上訴人訴狀陳述來推導出存款合同關系中存在財產損失,混淆了被上訴人與蘇艷艷之間因勞動合同關系產生的單位財產與本案存款合同關系產生的財產。(2)被上訴人提出的損失,完全是其單位工作人員蘇艷艷挪用公款的職務犯罪造成的(這一事實刑事判決中已作出了認定)。上訴人支付款項給持票人是按有關規定操作的,該行為與被上訴人提出的損失及蘇艷艷挪用公款的職務犯罪行為之間沒有任何的因果關系。(3)被上訴人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其存款合同關系中存在財產損失,應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2、原審對過錯責任的認定不當,適用法律錯誤,表現在:(1)被上訴人單位財務制度的漏洞、財會人員的嚴重失職,是造成單位公款被挪用從而導致其財產損失的根本原因,過錯全部在被上訴人,因為被上訴人原出納員蘇艷艷在上訴人處辦理支取現金業務是職務行為。而原審對被上訴人的過錯只字未提,反而要無過錯的上訴人承擔主要責任,明顯不公正。(2)被上訴人的過錯還表現在被上訴人簽發現金支票嚴重違反《支付結算辦法》的規定,承擔這一責任的主體是被上訴人。(3)原審適用《現金管理暫行條例》,系適用法律錯誤。本案的現金支票及其簽章都是真實的,現金支票的要素也齊全,上訴人沒有理由不支付票款,且上訴人支付的票款也給了被上訴人,因此,支票本身不存在糾紛。至于蘇艷艷提供的身份證已過有效使用期,上訴人認為蘇艷艷是被上訴人的出納,因多年的業務關系上訴人的工作人員都與之認識并持續發生著業務往來,按表見代理的規定,上訴人有理由相信其提供的是真實證件。至于結算起點1000元的問題,并非原審認定的現金支票金額不能超過1000元,按規定,確需全額支付現金的,經開戶銀行審核后,可以支付現金。(4)本案涉及的民事責任是一般的侵權責任,應按照過錯責任原則處理。上訴人對被上訴人開具的支票進行了認真審查,支票及簽章均為真實,在支票背面也登記了身份證號碼和發證機關,取款人的簽字也是取款人的真實簽名,業務操作過程符合《支付結算辦法》的規定,上訴人不存在過錯。(5)請求權競合規則排除了被上訴人對上訴人提出此項訴訟請求。贛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刑事判決書已經對蘇艷艷挪用公款造成被上訴人財產損失作出了附帶民事責任內容的判決,即“繼續追繳被告人蘇艷艷挪用的公款1091300元,發還被害單位贛州煙草分公司會昌縣營銷中心”,被上訴人在已經主張繼續追繳挪用的公款1091300元的情形下,不能向上訴人再提出雙重請求。3、原審違反法定管轄權的規定。表現在:(1)原審故意規避法定管轄權,將其沒有管轄權的案件化整為零,分兩個案件審理,并采用立案時將案件標的故意壓縮在80萬元以內、開庭審理時再追加訴訟標的的做法,請求二審依法糾正,將兩案合并審理。(2)原審第一次開庭違反了舉證期限不得少于 30日的規定,即開庭在舉證期限屆滿前進行,違反了有關規定。綜上,請求二審依法改判駁回被上訴人的訴訟請求。
被上訴人江西省煙草公司贛州分公司答辯稱:1、由于上訴人的過錯造成了被上訴人的財產損失。按照票據法和支付結算辦法的要求,現金支票的出票人在票據填寫上出現瑕疵或取款人身份證件無法提供,只能導致銀行拒付。銀行有責任按規定和正常操作程序對票據和結算憑證進行審查,并查驗取款人的有效身份證件。但上訴人未認真審查收款人的身份證號碼,沒有審查現金支票所寫現金的具體用途,沒有在現金用途不明的情況下向收款人要求開戶單位補充提供現金具體用途的證明,沒有審查現金支票票面應付金額已超過1000元的限額,違反了《支付結算辦法》和《現金管理暫行條例》的規定,使只能用轉賬支票支付的款項用現金支票作了支付,因此,上訴人具有重大過錯,客觀上造成了被上訴人的損失。如果上訴人對現金支票進行了認真審查,上訴人均可按規定拒付,被上訴人也必將減少這部分損失。2、上訴人理應承擔全部賠償責任。原審認定被上訴人在管理上存在漏洞,對損失造成也有一定過錯,被上訴人認為這一認定錯誤。雖然被上訴人在管理上存在漏洞,但這一過錯不能與上訴人的重大過錯共同構成混合過錯。被上訴人不按規定開具現金支票只能導致票據失效和銀行拒付,而上訴人不按規定審查則直接導致現金支票的錯付從而造成本案的損失,因此,損失是上訴人主觀過錯造成的必然結果,應由上訴人承擔全部責任。綜上,請求駁回上訴人的上訴,并判令上訴人賠償被上訴人損失814450元及其利息。
二審經審理查明的事實與原審認定的無異。
本院認為:蘇艷艷原系江西省煙草公司贛州分公司會昌縣營銷中心出納員,專門負責辦理取款事宜,其持真實有效的現金支票到上訴人處,從會昌縣營銷中心在上訴人處開立的基本賬戶上支取款項,上訴人在確認現金支票的真實性及核對支票上記載的收款人與實際的取款人均為蘇艷艷的情況下,將支票上的金額支付給了蘇艷艷。但蘇艷艷取款后沒有將款項交給單位入帳,而挪用于賭博活動,此系挪用公款的職務犯罪行為,該行為業經本院刑事判決所確認。由于蘇艷艷挪用公款用于賭博,導致大部分款項無法返還給會昌縣營銷中心,造成會昌縣營銷中心財產損失,應當認為該損失與蘇艷艷的犯罪行為之間存在確定的、直接的因果關系,正如蘇艷艷在犯罪之前多次采取相同的手法、開具相同的現金支票到上訴人處取款,由于蘇艷艷沒有實施犯罪行為,并沒有給被上訴人及會昌縣營銷中心造成任何損失一樣,上訴人的付款行為不會直接給會昌縣營銷中心造成損失。但盡管上訴人的付款行為與損失之間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由于蘇艷艷目前已無力退款,因此,仍應考量雙方在支票的開具、支付和管理等方面的責任。本案中,上訴人在現金支票上登記蘇艷艷的身份證號碼時,登記的是蘇艷艷原來的已經失效的身份證號碼,而不是新的有效的身份證號碼,即蘇艷艷是持其已失效的身份證件到上訴人處取款的,對此,本院認為,在辦理支票結算過程中,上訴人應認真審查取款人的身份證件,其主要目的在于確定支票上記載的收款人與實際的取款人一致,以不致于造成錯付,而本案涉及的26張現金支票上記載的收款人均是蘇艷艷,實際的取款人也是蘇艷艷,收款人與取款人一致,應當認為審查身份證件的主要目的已達到,但法律法規仍要求記載取款人的身份證件內容,其目的不僅在于確認收款人和取款人一致,還在于確保支票的形式要件完備,而上訴人未要求蘇艷艷持有效的身份證件、并仍在支票上記載蘇艷艷原來的已經失效的身份證號碼,應當認為上訴人在取款人手續審查方面具有一定的過失。另外,國務院《現金管理暫行條例》規定:開戶單位從開戶銀行提取現金,應當寫明用途,由本單位財會部門負責人簽字蓋章,經開戶銀行審核后,予以支付現金。中國人民銀行《現金管理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也規定:開戶銀行負責現金管理的具體執行,對開戶單位的現金收支、使用進行監督管理。根據上述規定,上訴人應當審查現金用途,而本案涉及的現金支票在用途欄內均籠統地注明“費用”,不符合現金用途的具體規定,上訴人未要求蘇艷艷予以補正或明確即給予了支付,應當認為上訴人在現金支票的形式審查方面亦存在一定過錯,應承擔相應責任。但與他人不同的是,由于蘇艷艷的特殊身份,造成上訴人的注意義務有所降低,因為蘇艷艷擔任多年的出納員,專門負責取款事宜,其所屬單位會昌縣營銷中心與上訴人存在長期的業務關系,蘇艷艷在犯罪之前也多次采取相同的手法、開具相同的現金支票到上訴人處取款,致使上訴人認為與原審原告之間形成了某種交易習慣。但根據本案情況,即使上訴人盡了嚴格審查之義務,由于蘇艷艷可以幾乎不受控制地開具現金支票并加蓋真實印章,蘇艷艷仍可以自由地開具形式完備的現金支票予以順利取款,因此,應當認為,蘇艷艷對現金支票作何種記載,僅是犯罪的具體手法略有不同,在犯罪的目的和實質結果上并無差異。正是會昌縣營銷中心管理上的這種巨大漏洞,導致蘇艷艷可以不受限制地取款,并在取款后不將款交存到單位,而直接挪用于賭博活動,造成大部分公款未能追回的后果,而且,蘇艷艷取款后,甚至在蘇艷艷被羈押后,被上訴人未認真核對帳上余款即又連續幾個月回復銀行對帳單,表明帳款相符,應當認為,被上訴人自身對損失結果的發生存在重大過錯。與上訴人的輕微過錯相比,被上訴人顯然在對蘇艷艷的前期控制和后期管理上均存有重大過錯,被上訴人為此應承擔主要責任。至于現金支票的票面金額,國務院《現金管理暫行條例》規定,開戶單位使用現金的結算起點為1000 元;開戶單位支付給個人的款項,超過使用現金限額的部分,應當以支票或銀行本票支付。根據上述規定,現金支票票面金額并不存在1000元限額的問題,而且,上訴人是轉帳支付款項還是現金支付款項,僅是支付方式上的差異,性質上并無區別,因此,不能認為上訴人對現金支票作了支付就客觀上造成了被上訴人的損失,況且本院(2003)贛中刑二初字第17號刑事判決還判決繼續追繳蘇艷艷挪用款項,發還贛州煙草分公司會昌縣營銷中心。綜上所述,原審認定事實清楚,程序合法,但判處上訴人承擔主要責任不當,處理欠妥,應予糾正。上訴人的上訴理由部分成立,本院予以采納。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二款、第一百三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定,并經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判決如下:
變更會昌縣人民法院(2004)會民一初字第323號民事判決主文為:由上訴人中國農業銀行會昌縣支行賠償被上訴人江西省煙草公司贛州煙草分公司損失814450元的15%計122167.50元。此款限本判決生效后一個月內付清。
一、二審案件受理費26020元,由被上訴人江西省煙草公司贛州煙草分公司和江西省煙草公司贛州分公司會昌縣營銷中心承擔22117元,上訴人中國農業銀行會昌縣支行承擔3903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劉國平
審 判 員 吉慶華
代理審判員 劉國歡
二○○五年五月二十四日
書 記 員 夏涵涵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債務人因詐騙被判刑債權人借款民事裁定書
2020-05-08卷內目錄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按一審程序再審維持原判用,樣式二)
2020-10-14人民法院死刑案件綜合報告(死刑案件用)
2020-10-14報請核準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的報告(刑事案件用)
2020-10-14提請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報告表(刑事案件用)
2020-10-14扣押決定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撤回抗訴決定書(報上一級人民檢察院備案)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撤回抗訴決定書(送達受理抗訴的人民法院)
2020-10-14不批準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決定書
2020-10-14刑事賠償決定書
2020-10-14扣押物品清單
2020-10-14取保候審申請書(樣式三)
2020-10-14×××公安局移送案件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解除監視居住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查詢存款/匯款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辦案協作函
2020-10-14×××公安局起訴意見書
2020-10-14呈請報告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移送案件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