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 龍 江 省 大 慶 市 中 級 人 民 法 院
民 事 判 決 書
(2001)慶經終字第56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楊玉,男,1953年12月2日出生,漢族,農民,住林甸縣林甸鎮創造村。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林甸縣林甸鎮創造村村民委員會,住所地林甸縣林甸鎮創造村。
法定代表人陳長青,該村村長。
委托代理人雷福權,男,林甸鎮創造村村民。
上訴人楊玉因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一案,不服大慶市林甸縣人民法院(2000)林經初字第66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楊玉、被上訴人林甸縣林甸鎮創造村村委員會(以下簡稱創造村)的法定代表人陳長青及其委托代理人雷福權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認定的主要事實,理由和判決結果:1999 年春季,創造村進行第二輪土地承包,楊玉應分土地16.37畝,一塊是5.57畝,一塊是10.8畝,其中10.8畝土地因界限不清,楊玉實際種9.7 畝,楊玉1999年實際共種土地15.27畝。其中5.57畝的承包費為每畝40.00元,計222.80元;9.7畝的承包費為每畝36元,計 349.20元;15.27畝土地每畝應收修雙陽河土方款為8.00元,計122.16元。三項合計人民幣694.16元。現創造村要求楊玉給付拖欠的土地承包費649.16元,楊玉以5.57畝土地已在1996年買下和第二輪土地承包時創造村沒有落實有關政策為由,拒不給付承包費。原審認為,原被告雖未簽訂土地承包合同,但雙方已實際履行,被告楊玉應積極給付拖欠的土地承包費。原審判決被告楊玉給付原告創造村村民委員會土地承包費694.16元,案件受理費50.00元由被告楊玉負擔。
判后,原審被告楊玉不服提起上訴稱:上訴人種植的5.57畝土地是1986年被上訴人賣給自己的,雙方簽有土地買賣協議,協議中沒有確定年限。現被上訴人要我交此部分土地的承包費就是單方撕毀協議,我沒有與被上訴人簽第二輪土地承包合同,理應不交承包費。另外在5.57畝土地內應扣除2米作為人行道,不計入承包面積。另一塊應分給我的土地是10.8畝,我實際只種了9.7畝,就算要更改原協議,也應該分給我10.8畝。后又表示實際耕種的9.7畝應該交承包費。現上訴請求二審法院撤銷一審判決,做出公正合理的判決。被上訴人答辯稱:協議書不是村委會與楊玉簽的,是原來的四隊隊長跟楊玉簽的。況且協議里寫的很清楚,賣給上訴人楊玉的是溫室、機井等地面物資,土地是國家的,根本不允許買賣。楊玉1988年就應該交土地承包費,只是村委會多年沒有收而已。
根據雙方當事人的訴辯意見,歸納本案的爭議焦點:上訴人楊玉使用的5.57畝土地是否應交土地承包費。
上訴人楊玉為支持自己的訴訟請求,在庭審中提交了下列證據:
1、協議書一份。上訴人楊玉欲證明溫室及周圍土地已賣給自己,故不應該再交承包費。被上訴人創造村質證稱對協議的真實性沒有異議。但認為賣給上訴人楊玉的是地上物資,土地不允許買賣,只是村委會多年沒有收費而已。本院認為協議雖沒有村委會公章,但是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并已按協議執行多年,本院對該份證據予以確認。
2、上訴人楊玉依據協議所交2 000.00元的收據。被上訴人創造村沒有異議,本院予以采信。
3、村委會的介紹信。上訴人楊玉欲證明村委員會支持其建棚室,承認其固定資產。被上訴人創造村認為這和本案沒有關系。本院認為該份證據與本案爭議沒有關聯,不予采信。
4、村民李喜武證言2份。上訴人楊玉用第1份證言欲證明從85年到98年的十幾年間沒有收棚室及周圍土地的承包費。被上訴人創造村質證稱現在要收的是99 年的承包費,99年以前沒收承包費是事實,沒有異議。本院對該份證言予以確認。上訴人楊玉用第2份證言欲證明99年以后棚室所附帶的土地沒收過承包費。被上訴人創造村質證稱證言只是說明這些年沒有收過費,沒有具體指哪一年。本院認為該份證言所證明的收費時間不清,故不予采信。
5、協議書經辦人葛慶祝買棚室收據補充說明一份。上訴人楊玉欲證明大隊當時將溫室周圍土地以500.00元價格賣給自己了。被上訴人創造村質證稱葛慶祝為其出具的證言否認了他為上訴人楊玉出具的證言。本院認為葛慶祝為雙方當事人出具的證言前后矛盾,沒有證明效力,故本院均不予采信。
被上訴人提交的證據有:
1、林甸縣農業辦公室關于上訴人楊玉上訪問題處理意見,欲證明上訴人楊玉認為已買下溫室周圍的土地是錯誤的。上訴人楊玉對該文件的真實性沒有異議,但辯稱協議中所說的歸我使用沒有規定年限,我認為就是賣給我了。本院對該份證據予以確認。
2、向法庭出示該村會計財務賬簿,欲證明與上訴人楊玉情況相同的村民李喜武自1999年開始已交納承包費。上訴人楊玉質證稱李喜武本人和他說只交了溫室下面的土地承包費,并沒有交溫室周圍土地的承包費。本院認為李喜武交納承包費與否,并不能決定上訴人是否應交納承包費。故本院對該份證據不予采信。
3、林甸縣委、縣政府關于新一輪土地承包的若干問題的規定。欲證明被上訴人創造村在新一輪土地發包中,是完全依照上級文件精神執行的。86年與上訴人楊玉所簽的協議中溫室等均是占用的耕地,應計入承包面積,上繳各種稅費。上訴人對文件本身沒有異議,但認為地隨棚走,溫室已賣給自己了,地也就等于賣給自己了。本院對該份證據予以確認。
經審查雙方當事人所提交的證據與訴辯意見后,確認本案的法律事實為:1984年上訴人楊玉承包了被上訴人創造村四隊的一棟溫室,面積為210平方米,承包費每年500.00元,承包期為1984年至1988年。1986年根據上級精神,經村委會研究決定,將上訴人楊玉承包的溫室賣給上訴人楊玉,并簽訂了協議。協議內容分為三部分:一是被上訴人創造村將溫室利用面積210平方米、磚墻60米、小房、機井、井上物資以2000.00元的價格賣給上訴人楊玉;二是免去上訴人楊玉1984年的溫室承包費;三是約定溫室外的東西地塊歸上訴人楊玉使用。上訴人楊玉于1988年交齊2000.00元,被上訴人創造村四隊為其出具了收據。至1998年第一輪土地承包結束,被上訴人沒有向上訴人收取溫室周圍地塊的費用。加之協議沒有約定使用年限,致使上訴人楊玉誤以為已將溫室及周圍土地永久買下。1998秋季,上訴人楊玉把舊溫室扒掉,沒有到相關部門辦手續,私自在溫室原址外20多米處擴建溫室,對此上訴人所在四屯村民意見極大,要求上訴人楊玉將私建的溫室扒掉,交出占用的土地。考慮到上訴人楊玉的實際投入,經村、鎮兩級政府的努力,做通了群眾工作,保留了上訴人楊玉擴建的溫室,其余的土地納入屯里的承包地。上訴人當時沒有提出異議,但過后上訴人楊玉以溫室及周圍共計5.57畝土已被自己買下為由拒不簽訂土承包合同。在沒有合同的情況下,上訴人1999年實際耕種兩塊土地,一塊是新建溫室所在的5.57畝土地, 另一塊10.8畝的土地因界限不清,上訴人楊玉實際種了9.7畝。
本院認為,雙方當事人于1986年簽訂的協議書,雖然雙方對協議文義、內容均有誤解,但雙方已實際履行到第一輪承包期結束,應為有效協議。依據協議約定溫室周圍地塊歸上訴人楊玉使用,并沒有賣給上訴人;溫室、小房、機井、井上物資已賣給上訴人楊玉,雙方當事人按照協議的履行情況是上訴人楊玉于1988年交齊了以上物資的價款2 000.00元,被上訴人創造村在上訴人楊玉實際耕種的十五年間(1984年至1998年)沒有收取這部分土地的任何費用。在新一輪土地承包時,上訴人已將舊溫室扒掉,重新擴建了溫室。并在沒有與被上訴人簽訂土地承包合同的情況下,于1999年實際耕種了新建溫室所在的5.57畝土地。被上訴人按照“在耕地中建棚室的原則上土地隨棚走,計入農戶承包面積。”而收取這部分土地的承包費是有法律和政策上的依據。
綜上,上訴人楊玉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原審判決事實基本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53條第1款第(1)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50元,由上訴人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李卓林
代理審判員 臧國燕
代理審判員 張德武
2001年6月8日
書 記 員 郁 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意傷害無罪辯護辯護詞
2020-05-08人民法院裁定書(指令下級或其他同級法院重新確認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二審發回重審用,樣式一)
2020-10-14刑事裁定書(復核死刑發回重審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復核死刑緩期執行改判用)
2020-10-14報請核準死刑案件報告(高級人民法院用)
2020-10-14延長審限案件呈批表(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不批準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決定書
2020-10-14撤銷不(予)批準逮捕決定通知書
2020-10-14停止執行死刑意見書
2020-10-14出入境管理解除拘留審查決定書
2020-10-14出入境管理監視居住/延長監視居住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不準予會見涉密案件在押犯罪嫌疑人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鑒定聘請書
2020-10-14不起訴意見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搜查證
2020-10-14扣押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人民檢察院通緝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提請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報告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回避決定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