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 事 判 決 書
(2002)江中法房終字第1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新會市協和繡花制衣廠。住所地:新會市會城鎮岡州大道東。
法定代表人李榮發,廠長。
訴訟代理人甘國群、李榮廣,該廠職工。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新會市會城中心建筑工程公司。住所地:新會市會城鎮城西一路38號108.
法定代表人陳榮在,經理。
訴訟代理人劉朝灝、陳亮才,廣東華卓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新會市協和繡花制衣廠因返還合作開發房地產合同保證金糾紛一案,不服新會市人民法院(2001)新法民初字第1002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本院查明:1994年1月7日,新會市城市規劃局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編號940804)給用地單位新會市經濟開發聯合總公司(以下簡稱經聯公司)用于商住樓開發,用地位于新會市河南?び憷錚?面積4790平方米。同年7月1日,新會市城市規劃局補發建設用地許可證(編號940804號)給用地單位新會市盛豐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豐公司),用地位于新會市河南?び憷錚?面積6882.46平方米。
1998年8月18日,經聯公司與上訴人簽訂《合作協議書》,約定雙方合作開發位于?び憷锏納鮮齙乜椋瘓?聯公司已投入的395萬元開發資金,其中307.67萬元視作上訴人的投入,以抵償經聯公司欠上訴人工程款;必要時上訴人可以聯系其他單位合作,繼續投資建設上述地塊,以求早日完成建設,收回投資款項等等。同年11月22日,新會市國土局作出《關于新會市經濟開發聯合總公司土地使用權變更的批復》,同意將新地政(1994)102號、(1995)217號、(1997)119號批文的用地單位經聯公司變更為盛豐公司。1999年9月20日,新會市房地產管理局發出新拆許字(1999)第17號房屋拆遷許可證,同意盛豐公司對?び憷锏?44間房屋進行拆遷。1999年12月3日,經聯公司、盛豐公司和上訴人簽訂一份《確認書》,?び憷銼嗪? D-1-4地塊的紅線開發權原屬經聯公司,現已變更為盛豐公司,經聯公司原與上訴人簽訂的合作協議書繼續生效,由盛豐公司代替經聯公司履行協議。
2000年1月13日,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簽訂《岡州大道東?び憷錚ㄐ鹿?土D-1-4地塊)聯合開發房地產合同書》,約定:上訴人必須提供該地塊原開發單位的轉讓證明書及授權書,明確該地塊的所有權和代理權,并提供該地塊前期開發已支付的紅線費、五統一費、征地費稅和拆遷補償費、房管局拆遷補償費、房管局拆遷費等費用共398萬元的有效證明文件;上訴人不參與該地盤開發管理和工程建設日常業務;在簽約后五天內,被上訴人將20萬元保證金交付給上訴人,上訴人則將有關土地批文及相關證明文件交給被上訴人等等。同年1月15日,被上訴人支付10萬元保證金給上訴人,同月19日向新會市會城勘測有限公司支付開發地塊的鉆探費15000元,同年3月16日向新會市通達電腦培訓制作中心支付建筑設計制作定金35000元,以制作平面效果圖之用。
2001年8月6日,被上訴人向原審法院提起訴訟,請求解除與上訴人簽訂的合同,同時判令上訴人返還保證金10萬元及其利息和賠償損失5萬元(鉆探費和建筑設計制作定金)及其利息。
案經原審法院審理認為:原、被告均不具備房地產開發經營資質,也不是涉案地塊的用地單位,雙方簽訂的聯合開發房地產合同因被告沒有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而違反法律規定,應確認為無效合同。被告明知自己不是用地單位,且不具房地產開發經營資質,但沒有以被代理人名義與原告簽訂合同,其行為的目的在于其債權的實現和預期獲取的利潤,主觀上已存在過錯。原告也知道自己不具房地產開發經營資質,但從合同的條款約定中,原告從客觀上是意識到被告是否對上述地塊擁有開發權、投入資金額是否真實,這些都是被告在合同中的責任,原告在未弄清時就開始履行合同,客觀上也存在過錯。造成合同無效,主要是被告隱瞞真實情況,原告未嚴格審查而導致的,被告應對合同無效承擔主要過錯,原告承擔次要責任。因此,被告對依據無效合同收取原告支付的10萬元保證金,應承擔返還的民事責任。原告在履行無效合同過程中支出的勘測費15000元和建筑設計制作訂金35000元共50000元,應由被告墊付給原告較為合理。據此,作出判決如下:一、確認原告新會市會城中心建筑工程公司與被告新會市協和繡花制衣廠于2000年1月13日簽訂的《岡州大道東?び憷錚ㄐ鹿?土D-1 -4地塊)聯合開發房地產合同書》為無效合同。二、被告新會市協和繡花制衣廠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天內返還保證金人民幣10萬元給原告新會市會城中心建筑工程公司。三、被告新會市協和繡花制衣廠應于上項時間內向原告新會市會城中心建筑工程公司墊付位于岡州大道東?び憷D-1-4地塊的勘測費人民幣 15000元、建筑設計制作訂金人民幣35000元,合共50000元。四、駁回原告新會市會城中心建筑工程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人民幣 6273元,由原告負擔753元,被告負擔5520元。
上訴人新會市協和繡花制衣廠不服原審法院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稱:一、上訴人與被上訴人雖然均不具房地產開發經營資質,也不是該地塊的用地單位,但上訴人與被上訴人聯營開發涉案的建設項目,是獲得用地單位(開發商)的授權,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在聯營開發中是以代理人身份,根據開發商授權以其名義進行開發活動;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簽訂聯營開發房地產合同的行為本身并不是代理行為,上訴人與被上訴人根據開發商的授權,聯合代理開發該地塊而經協商一致簽訂合同,彼此是代表自己簽訂合同,不存在要以別人名義簽訂該合同的問題。二、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簽訂聯營合同,是為了早日完成該地塊的建設而收回投資,這是情理之事,主觀上沒有過錯。三、上訴人在簽訂合同中,沒有隱瞞真實情況,也沒有這必要。四、被上訴人只向法院出示兩張支出收據,但無相關的資料,且收取設計制作定金的收據由“新會市通達電腦培訓中心”出具,該中心無建筑設計資質,何來收取設計費?五、即使合同無效,造成合同無效的過錯責任主要也在被上訴人一方,其應承擔主要過錯責任。
上訴人新會市協和繡花制衣廠對其陳述事實提供的證據有:一、新會市會城鎮通達電腦店的工商登記資料,二、新會市會城鎮通達電腦店的《營業執照》,用以證明新會市會城鎮通達電腦店不具備建筑設計資質因而3.5萬元設計費的支出不合理。
被上訴人新會市會城中心建筑工程公司答辯稱:一、上訴人沒有取得開發地塊的使用權,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均無房地產開發經營資質,因此雙方簽訂的聯營開發房地產合同是無效的。二、在簽訂合同前,被上訴人完全不知道上訴人不具備房地產開發資質,上訴人對造成合同無效存在主觀過錯,而被上訴人沒有過錯。三、被上訴人在一審訴訟期間提交了關于50000元損失的單據,上訴人在質證時對該證據表示無異議,因此被上訴人已無必要提交其他相關資料。如果上訴人主張50000元損失不是事實,則上訴人應承擔舉證責任。四、即使合同有效,上訴人的行為也構成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雙倍返還10萬元的保證金。五、上訴人二審舉證,已過一審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所以不能作為二審定案的證據。
上訴人在二審訴訟期間提供的上述證據,因未能在一審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內提交,又無正當理由,故不予采納。
根據上述當事人確認的證據、事實以及對當事人爭議的證據的認證,本院因此確認了本院以上查明的事實。
本院認為: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均無房地產開發經營資質,上訴人以自己名義與被上訴人簽訂的《岡州大道東?び憷錚ㄐ鹿?土D-1-4地塊)聯合開發房地產合同書》,違反有關法律規定,應確認無效。上訴人認為與被上訴人在聯營開發中是以代理人身份,根據開發商授權以其名義進行開發活動,故簽訂的聯營合同合法有效,理由不充分,不予采納。
從名稱上看,上訴人是一間繡花制衣廠,顯而易見是不具房地產開發資質的,作為合作方的被上訴人簽約前也應當審查對方的資質,所以被上訴人應當知道上訴人是不具房地產開發資質的,也沒有理由不清楚。被上訴人答辯稱簽約前完全不知道上訴人不具備房地產開發資質,本院不予采信。雙方當事人在明知雙方均無房地產開發資質而以各自名義簽訂聯營開發房地產合同,致使合同無效,對此雙方均有過錯,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上訴人和被上訴人均認為造成合同無效的過錯在于對方,理由不充分,均不予采納。
合同被確認無效后,上訴人依無效合同取得的10萬元保證金,應予返還給被上訴人。對于因無效合同造成的損失,雙方根據過錯大小來承擔責任。在本案中,雙方當事人對合同的無效過錯大小相當,應對損失各負擔50%的損失。被上訴人已支付的15000元鉆探費,是為了履行無效合同而支出的合理費用,應予認定為損失,由雙方當事人各負擔50%即7500元。
關于35000元的建筑設計制作定金應否算作損失的問題。一審訴訟期間,被上訴人提交的收據經質證,上訴人明確表示對該證據的真實性無異議,如今二審訴訟期間又表示異議,屬反悔行為,不予支持。據此,可認定被上訴人確實為了履行無效合同而支付了建筑設計制作定金35000元。
定金是合同當事人一方預先支付給對方的款項,其目的在于擔保合同債權的實現。定金同時具有擔保功能和預付功能。首先,定金作為一種擔保方式,當對方違約時,另一方可選擇定金條款作為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即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其次從定金的預付功能來講,定金即可以是全部價款,也可以是部分價款;在債務人履行債務后,定金即可折作價款,也可退回,總之,定金并不等于合同的價款。
就本案而言,被上訴人與新會市通達電腦培訓中心之間是承攬合同關系,如果收受定金的新會市通達電腦培訓中心沒有向被上訴人交付工作成果(平面效果圖)的話,那么定金就可作為不履行合同的違約金,應雙倍返還給被上訴人;或者在退回定金后再另行支付違約金。這樣說來,被上訴人毫無損失可言。如果新會市通達電腦培訓中心向被上訴人交付了工作成果(平面效果圖)的話,被上訴人應向其支付全部價款,新會市通達電腦培訓中心收款后按常理也應向被上訴人出具正式的收款憑證。正式的收款憑證,才能作為認定支出款項造成損失的充分、有效的證明。但主張損失的被上訴人除提供定金收據外,并未能向法庭提交支付制作平面效果圖價款的收款憑證和作為工作成果的平面效果圖,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因此,被上訴人支付的35000元建筑設計制作定金不能認定為被上訴人因履行無效合同而造成的損失。原審認定該35000元定金為因無效合同而造成的損失,以及在認定雙方當事人均有過錯的前提下判令上訴人負擔全部損失,處理欠妥,應予糾正。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三)項、第六十四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第五十八條、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百一十六條的規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新會市人民法院(2001)新法民初字第1002號民事判決的第一、二、四項,即確認新會市協和繡花制衣廠與新會市會城中心建筑工程公司于2000年1月13日簽訂的《岡州大道東?び憷錚ㄐ鹿?土D-1-4地塊)聯合開發房地產合同書》為無效合同;新會市協和繡花制衣廠應在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返還保證金10萬元給新會市會城中心建筑工程公司;駁回新會市會城中心建筑工程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二、變更新會市人民法院(2001)新法民初字第1002號民事判決的第三項為:“新會市協和繡花制衣廠應在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新會市會城中心建筑工程公司賠償損失7500元。”
本案一、二審受理費共12546元,由上訴人新會市協和繡花制衣廠和被上訴人新會市會城中心建筑工程公司各負擔6273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林 其 俊
審 判 員 陳 耀 強
代理審判員 曹 富 榮
二○○二年四月三日
書 記 員 譚 秀 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書(樣式五)
2020-10-14重新鑒定、勘驗申請書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死緩期間故意犯罪一審適用普通程序用)
2020-10-14取保候審申請書(樣式一)
2020-10-14提請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報告表(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律師事務所函(向檢察、審判機關提交,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縣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決定書
2020-10-14退還、返還扣押(調取)物品、文件決定書
2020-10-14報送(移送)案件意見書
2020-10-14糾正不當暫予監外執行決定意見書
2020-10-14檢察意見書
2020-10-14移送扣押、凍結物品、文件決定書
2020-10-14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違法所得意見書(回執)
2020-10-14呈請拘留報告書
2020-10-14解除取保候審申請書
2020-10-14未受刑事處分公證書
2020-10-14沒收保證金決定書
2020-10-14出入境管理拘留審查/延長拘留審查決定書
2020-10-14出入境管理解除拘留審查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移送案件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