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規(guī)定承擔違約責任。
【釋義】 本條是關于承擔違約責任法律適用的規(guī)定。
依法成立的合同,對雙方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如果不履行義務或者履行義務不符合約定怎么辦?要承擔違約責任。違約責任,是合同當事人違反合同約定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違約責任制度,是保證當事人履行合同義務的重要措施,有利于促進合同的履行和彌補違約造成的損失,對合同當事人和整個社會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土地承包合同與其他合同一樣,一方當事人的違約行為同樣會給另一方當事人造成損失,違約方就應當承擔因違約行為給對方造成的損失,即承擔違約責任。
本條規(guī)定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也就是說,除不可抗力等法定免責事由外,只要違約都要承擔違約責任。本條這一規(guī)定還明確了違約分為兩種情況,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無論哪一種情況,違約方如有違約行為,就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違約方如何承擔違約責任?即關于承擔違約責任的方式、損失賠償額的確定、違約金、違約金與定金的選擇適用、違約責任的免除、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等內容,本條規(guī)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規(guī)定。
經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合同法設專章規(guī)定了違約責任,共16條。規(guī)定了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有繼續(xù)履行、采取補救措施、賠償損失等。是否繼續(xù)履行,可由沒有違約的一方當事人選擇,如可以要求違約方繼續(xù)支付合同約定的而違約方未支付的價款或者報酬;可以要求違約方繼續(xù)履行提供生產、技術、信息等非金錢債務,也可以要求其賠償損失。關于采取補救措施,例如發(fā)包方提供的農用工具不符合合同約定的質量,承包方可以根據發(fā)包方供給的農用工具的具體情況及損失的大小,合理選擇要求發(fā)包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違約方在履行義務或者采取補救措施后,對方還有其他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賠償損失是承擔違約責任的最基本的方式,合同法第113條規(guī)定,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合同法還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因另一方違反合同受到損失的,應當及時采取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及時采取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無權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
以上是關于當事人沒有在合同中約定違約責任條款的情況下,法律規(guī)定的違約責任。如果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了違約責任條款,違約發(fā)生后,首先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辦理。例如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了一方違約,由違約方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或者約定了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則按此約定辦理。合同法第114條第2款規(guī)定,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如果當事人既約定了違約金,又約定了定金,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條款。
此外,合同法還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發(fā)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并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當事人雙方都違反合同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è)病防治法(2018修正)
201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2019修正)
2019-04-23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的決定
2014-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
2007-08-30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安哥拉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7-04-27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200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zhí)行情況與200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
2007-03-1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和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關于確定三國國界交界點的條約》的決定
2007-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政府文化合作協定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試行)
1979-02-23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82修正)
1982-12-10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選舉辦法
1994-03-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我國加入《關于從國外調取民事或商事證據的公約》的決定
1997-07-03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決定(1998)
1998-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關于在國際貿易中對某些危險化學品和農藥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約》的決定
2004-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2000-08-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9-06-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設立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的決定
1993-07-02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
1958-01-09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1986-04-12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1992-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
1992-11-07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鹵水是礦產資源的答復
1992-07-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決定 [修正]
2000-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籌備委員會關于設立推薦法官的獨立委員會的決定
1999-04-10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2001-08-31城鎮(zhèn)燃氣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guī)定
2019-04-26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guī)定
2019-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