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政綜〔2008〕233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有關單位:
按照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全省在2008年普遍建立城市醫療救助制度。為推進我市城市醫療救助試點工作,并與城市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等保障制度順利銜接,市民政局、財政局、衛生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聯合制定了《
龍巖市城市醫療救助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該《辦法》已經市政府第20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批轉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八年八月二十九日
龍巖市城市醫療救助實施辦法(試行)
市民政局 市財政局 市衛生局 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做好城市醫療救助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下分別簡稱“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你暯?,進一步提高城市醫療救助水平,根據《
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轉省民政廳等部門關于福建省城市醫療救助試行辦法的通知》(閩政〔2005〕8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城市醫療救助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著眼于構建和諧社會,堅持以人為本、便民利民,健全救助體系,規范救助管理,提高救助實效,建立起管理科學、標準合理、程序便捷、操作規范的城市醫療救助制度,切實幫助城市貧困群眾解決因患重大疾病醫療費用負擔過重和基本醫療服務的困難和問題。
第三條 城市醫療救助應遵循下列基本原則:
(一)全市統一政策、統一標準,實行屬地管理、分級核算,??顚S谩⑹罩胶狻?
(二)救急、救難、公平、便捷。
(三)實事求是,量力而行,與本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財政支付能力相適應。
(四)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堅持政府救助與社會扶助相結合。
(五)與居民醫保和職工醫保相銜接。
第二章 醫療救助對象
第四條 現階段救助對象暫定為具有本市城鎮居民戶籍的下列貧困群眾:
(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
(二)重點優撫對象(含革命“五老”人員,即老地下黨員、老游擊隊員、老接頭戶、老交通員、老蘇區干部);
?。ㄈ┥鐣@麢C構收養的“三無”人員(“三無”即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撫養人)。
國家、省對醫療救助對象有新規定的,按國家、省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章 醫療救助范圍和標準
第五條 資助醫療救助對象(不含已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人員)參加本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并享受其待遇。參保個人繳費補助辦法:
(一)根據《龍巖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龍巖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施意見(試行)的通知》(龍政綜〔2008〕97號)規定,低保對象個人繳納部分由當地政府全額資助解決;
(二)非低保人員的重點優撫對象,其個人繳納部分原則上由本人承擔,確有困難的,由本人提出申請,從城市醫療救助基金中給予資助解決。
第六條 醫療救助實行日常醫療救助、住院醫療救助和門診特殊病種救助相結合的辦法。
(一)日常醫療救助。對救助對象中的“三無”人員發給300元/人.年的醫療救助金,實行一年一核定,由縣級民政部門統一撥付當地居民醫保經辦機構后存入“三無”人員居民醫保IC卡。
(二)住院醫療救助。救助對象因患重病住院一次性醫療費用,屬于醫療救助范圍內的,在扣除醫療單位減免、商業保險、居民醫保補償或職工醫保報銷之后,對其個人實際負擔醫療費用(含居民醫保、職工醫保起付線、按比例個人自付部分,不含自費部分)按60%給予救助。原則上個人當年累計享受住院救助金額不超過10000元。
(三)門診特殊病種救助。救助對象當年累計醫療費用,屬于醫療救助范圍內的,在扣除醫療單位減免、商業保險、居民醫保補償或職工醫保報銷之后,對其個人實際負擔醫療費用(含居民醫保、職工醫保起付線、按比例個人自付部分,不含自費部分)按50%給予救助,最高救助封頂線3000元。門診特殊病種參照本市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確定的種類。
(四)原則上救助對象當年同時享受住院醫療救助和門診特殊病種救助累計金額不超過10000元。
第七條 下列情形發生的醫療費用不屬于醫療救助范圍:
(一)本市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規定的藥品目錄、診療項目目錄和醫療服務設施目錄以外的費用。
(二)因自殺、自殘、打架斗毆、酗酒、吸毒等發生的醫療費用。
(三)因交通事故、
醫療事故以及其他賠付責任人應予支付的醫療費用。
(四)因鑲牙、整容、矯形、配鏡以及保健、康復等發生的費用。
(五)未按規定辦理相關手續,在非定點醫療機構就醫所發生的費用。
第四章 醫療救助程序
第八條 依托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信息管理平臺,建立城市醫療救助管理系統。鑒于城市低保動態管理特點,城市醫療救助對象信息實行每月更新。新增入保的城市低保對象,在信息更新后享受醫療救助。
第九條 在城市醫療救助軟件投入使用前,各縣(市、區)民政部門按省、市有關規定辦理醫療救助。在城市醫療救助軟件投入使用后,符合條件的救助對象,持職工醫??ɑ蚓用襻t保卡直接到定點醫療機構就診。
定點醫療機構按照縣級民政部門的授權和醫療救助辦法規定的醫療救助范圍、標準,墊付屬于救助額度內的醫療費用??h級民政部門按季度與定點醫療機構結算,財政部門每季度劃撥一次醫療救助資金。
第十條 醫療救助對象在本人居住所在地的定點醫療機構就診,因病情需要轉外地住院治療的,參照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的有關規定辦理轉外住院報批手續。
第十一條 救助對象申請符合規定的門診特殊病種救助,須提供縣級以上醫院專家對其所患病種出具的疾病診斷書、有關疾病醫療資料、正式醫療收費收據以及各項費用的證明材料復印件。
第五章 醫療救助服務
第十二條 居民醫
保定點醫院同時作為城市醫療救助定點醫院。定點醫療機構原則上參照我市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規定的用藥目錄、診療項目目錄和醫療服務設施目錄為醫療救助對象提供醫療服務。
第十三條 醫療救助對象在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期間,院方對其住院床位費、護理費分別給予減收35%和25%的優惠;大型設備檢查費、手術項目費用給予減收20%的優惠。
第十四條 定點醫療機構要完善并落實各項診療規范和管理制度,保證服務質量,因病施治、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收費,不得要求醫療救助對象支付按規定應予減免的費用。在使用自費藥品、醫用耗材、診療項目時,應事先書面告知并征得患者或其親屬同意。
第六章 醫療救助基金籌集和管理
第十五條 各縣(市、區)應建立城市醫療救助基金。醫療救助基金主要通過上級財政補助資金、本級財政預算資金、城市醫療救助基金的利息收入、社會捐助以及其它資金等渠道籌集。
(一)財政部門按當地救助對象每人每年100元的標準籌集城市醫療救助資金,并按分擔比例列入各級財政預算。
省級財政根據各縣(市、區)人均財力情況和醫療救助對象人數給予補助。對享受一般轉移支付的縣(市)和實際人均財力相當于一般轉移支付縣水平的縣(市),按每人每年8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對人均財力在1.5—2萬元之間的縣(市),按每人每年5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對人均財力在2萬元以上的縣(市)以及市轄區,按每人每年2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省級財政補助資金通過專項轉移支付形式補助給有關縣(市、區)。
根據現行財政體制,除省級財政補助外,新羅區所需資金差額部分由市、區兩級財政按5∶5分擔(即市財政按每人每年4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市本級補助資金通過專項轉移支付形式下達;其他6個縣(市)開展城市醫療救助所需資金差額部分由各縣(市)政府自籌解決,市財政不予補助。
在本辦法規定的我市現階段城市醫療救助對象之外,各地人民政府自行決定擴大救助對象范圍所需的醫療救助資金,由當地財政全額負擔并列入財政預算。
(二)社會各界對城市醫療救助捐贈的資金。鼓勵社會各界為城市醫療救助捐贈,由民政部門統一接收,按規定納入城市醫療救助資金專戶,全部用于城市醫療救助。
(三)城市醫療救助基金形成的利息收入以及其他資金。
第十六條 縣級財政部門應在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中建立城市醫療救助基金專賬,并按照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管理有關規定,對各項來源的基金收入和支出實行專賬核算、專項管理??h級民政部門應設立城市醫療救助基金專賬,用于辦理資金的核撥、支付和發放業務,并設立城市醫療救助明細臺賬。
由定點醫療機構墊付的醫療救助資金,經縣級民政部門審核,同級財政部門復核后,由縣級民政部門撥付醫療機構。
第十七條 醫療救助基金應??顚S?,不得從中提取管理費或列支其他任何費用?;鸬睦⑹杖霊皶r轉增醫療救助基金。年度醫療救助基金有結余的,應全額結轉下年度繼續使用,不得抵扣下年度本級財政應列支的資金。
第十八條 民政、財政、監察、審計等部門要加強對城市醫療救助基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定期向社會公布醫療救助基金的籌集和使用情況,接受社會監督。采取隱瞞、欺詐等手段騙取醫療救助基金的,依法責令退還;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截留、擠占、挪用、貪污浪費等違法違紀行為,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嚴肅處理。
第七章 組織實施
第十九條 城市醫療救助在市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由市城鄉貧困家庭醫療救助試點工作協調小組負責組織指導和協調。各級政府應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認真實施。各有關部門應密切配合,加強制度銜接,為做好城市醫療救助制度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第二十條 民政部門負責牽頭組織實施和管理城市醫療救助工作,研究擬定城市醫療救助政策和實施細則,建立健全城市醫療救助各項規章制度。
第二十一條 財政部門負責城市醫療救助基金的籌集、支付和監管,會同民政部門制定城市醫療救助基金管理規定,根據審定的用款計劃,及時將醫療救助基金撥付到位并予以檢查監督。城市醫療救助所需工作經費列入各級財政預算。
第二十二條 衛生部門負責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規范醫療服務行為,督促落實醫療優惠政策,抓好定點醫療機構建設,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第二十三條
勞動保障部門配合做好城市醫療救助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銜接工作。
第二十四條 審計、監察部門負責對醫療救助資金的審計監督,確保資金安全和合理使用。
第二十五條 有關單位、組織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所需情況,配合有關醫療救助工作的調查核實。
第八章 附 則
第二十六條 市民政局會同市財政局、市衛生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可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及城市醫療救助的運行情況,對城市醫療救助政策適時提出調整意見,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執行。
第二十七條 本辦法由市民政局會同市財政局、市衛生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八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洱垘r市人民政府批轉市民政局等制定的龍巖市城市醫療救助試行辦法的通知》(龍政綜〔2007〕20號)和各縣(市、區)原出臺的城市醫療救助試行辦法同時停止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