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玩弄校花双胞胎,日本人真人姓交大视频,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欧美熟妇无码成a人片

勞動工傷法律知識匯編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7-09 · 577人看過

工傷即“工作傷害”的簡稱,又稱為職業傷害、工作事故傷害,是指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

(1)工傷事故是發生在各類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用人單位中的事故。個人雇傭關系和承攬關系發生的事故不屬于工傷事故。

(2)工傷事故是用人單位雇用的職工遭受的人身傷亡(致傷、致殘和死亡)事故,財產損害和精神損害不屬于工傷事故。職工是指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各種用工形式、各種用工期限的勞動者。

(3)工傷事故是職工在執行工作職責中(因工作原因)發生的事故。因個人原因發生的傷害不屬于工傷事故。

(4)工傷事故必須與職工受到的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5)工傷事故在用人單位與受害職工之間產生權利義務關系法律事實。

【提示】

①我國工傷事故既包括突發性傷害事故,又包括患職業病。

②工傷認定前提條件必須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

③工傷事故排除職工自身故意行為、犯罪行為、違反治安管理行為、醉酒行為引起的事故。

2.企業職工是否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工傷保險條例》第2條規定,我國境內的各類企業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同時規定,我國境內的各類企業的職工均有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

【提示】

①企業職工一律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②企業單位沒有參加工傷保險,職工發生工傷事故的,對工傷認定沒有任何影響;只是工傷認定后,工傷待遇由用人單位支付。

3.個體工商戶的雇工是否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工傷保險條例》第2條規定,我國境內的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雇工繳納工傷保險費。我國境內的個體工商戶的雇工,均有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參加工傷保險的具體步驟和實施辦法,由省級政府規定。

【提示】

不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個體工商戶何時參加工傷保險,個體工商戶的雇工都有依照《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

4.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是否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工傷保險條例》第62條第一款規定,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由所在單位支付費用。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人事行政部門、財政部門規定。

根據上述規定,國家機關不參加工傷保險;其工作人員遭遇工傷執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工傷政策。

【提示】

目前國家機關公務員的工傷待遇標準國家尚未出臺明確規定。

5.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是否參加工傷保險,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民間非營利組織是指社會團體、基金會和民辦非企業單位。根據勞動保障部、人事部、民政部、財政部2005年12月29日發布的《關于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工作人員工傷有關問題的通知》(勞社部發【2005】36號)規定,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是否參加工傷保險分為以下三種情形:

(1)依照或者參照國家公務員制度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不參加工傷保險;其工作人員執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工傷政策(目前尚無明確標準規定)。

(2)不屬于財政撥款支持范圍或沒有經常性財政撥款的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如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參加統籌地區的工傷保險,繳納工傷保險費所需費用在社會保障繳費中列支。

(3)其他(即屬于財政撥款或者具有經常性財政撥款的)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可參加統籌地區的工傷保險,也可按照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有關工傷政策執行。具體辦法由省級政府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具體情況確定。

【提示】

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工作人員均享有工傷待遇,且工傷范圍、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待遇標準等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的有關規定執行:

①依照或者參照公務員管理的單位不參保,統一享受公務員工傷政策;

②財政撥款單位可參保(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可不參保(享受公務員工傷政策);

③無財政撥款單位一律參保,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6.農民工是否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農民工”不是一個嚴格的法律概念,只是對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一個稱呼。

勞動法上只有“勞動者”概念,農民工屬于勞動者,依法享有勞動者所享有的一切權利,包括享有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

《工傷保險條例》規定,所有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都享有工傷保險的權利,用人單位應當為包括農民工在內的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在二○○三年三月二十日給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的《關于農民工適用勞動法律有關問題的復函》中規定,“凡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農民工(包括農民輪換工),應當適用《勞動法》。發生工傷事故的,應適用《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勞部發[1996]266號)”。

因此,按照同工同酬原則以及《工傷保險條例》有關規定,工傷職工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是一致的,并不因為身份(如農民工)的不同而有區別。

【提示】

①《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第3條規定,農民工受到事故傷害或患職業病后,在參保地進行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并按參保地的規定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用人單位在注冊地和生產經營地均未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后,在生產經營地進行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并按生產經營地的規定依法由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

第4條規定,對跨省流動的農民工,即戶籍不在參加工傷保險統籌地區(生產經營地)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農民工,1至4級傷殘長期待遇的支付,可試行一次性支付和長期支付兩種方式,供農民工選擇。一次性享受工傷保險長期待遇的,需由農民工本人提出,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與統籌地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簽訂協議,終止工傷保險關系。

②《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建設部關于做好建筑施工企業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有關工作的通知》規定,建筑施工企業除了為農民工辦理工傷保險手續并按時足額繳納工傷保險費以外,同時還必須按照《建筑法》規定,為施工現場從事危險作業的農民工辦理意外傷害保險;并規定各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將參加工傷保險作為建筑施工企業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的必備條件之一。

7.保姆是否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認定為工傷的前提條件是存在勞動關系。保姆在工作中受傷是否認定為工傷,關鍵看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1)與家政公司存在勞動關系,受家政公司委派從事家務工作的保姆,在工作中受傷屬于工傷,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2)經中介公司介紹或者自行與雇主建立家政雇傭關系的保姆,因不存在勞動關系,在工作中受傷不屬于工傷,不能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但可以按照雇主責任直接要求雇主承擔人身損害賠償民事責任。

【提示】

①與家政公司存在勞動關系的保姆,享有工傷保險待遇;

②不存在勞動關系的直接家政雇傭關系保姆,不享有工傷保險待遇。

8.返聘離退休人員是否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離退休人員屬于特殊勞動者。離退休人員返聘到用人單位工作,目前國家沒有明確規定其性質,一般認為不屬于勞動關系,具體權利義務根據聘用協議確定?!豆kU條例》和《福建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均沒有明確規定返聘的離退休人員是否享受工傷待遇。

根據上述規定,除個別地區有明確規定外,返聘離退休人員是否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目前沒有明確規定,大部分認為不能享有工傷保險待遇。

【提示】

①《勞動法》、《工傷保險條例》等均未排除返聘離退休人員享受工傷保險待

②從全面保護勞動者權益角度出發,應當對返聘離退休人員予以工傷保險保障。

9.自由職業人員能否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自由職業人員是指無業人員或者無固定工作單位的人員。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自由職業人員不屬于《工傷保險條例》適用范圍,不能享有工傷保險待遇。

【提示】

自由職業人員屬于靈活就業人員,因不存在勞動關系,不享有工傷保險待遇。

10.職工個人是否需要繳納工傷保險費

《工傷保險條例》第10條第一款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時繳納工傷保險費。職工個人不繳納工傷保險費”。《勞動保障部關于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條規定,“職工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用人單位同時就業的,各用人單位應當分別為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職工發生工傷,由職工受到傷害時其工作的單位依法承擔工傷保險責任”。

【提示】

職工個人不繳納工傷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由用人單位全額繳納。

11.工傷認定有哪些要素

工傷認定有工作時間要素、工作場所要素、工作原因要素、主觀過錯要素等。

(1)工作時間要素:工作時間是指法律規定或者單位要求職工工作的時間;用人單位規定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是指單位確定的工作時間。

A.構成工傷限于發生在工作時間內的事故傷害;

B.在工作時間以外的事故傷害一般不構成工傷。

(2)工作場所要素:工作場所是指職工日常工作所在的場所,以及領導臨時指派職工從事工作的場所。

A.構成工傷限于發生在工作場所內的事故傷害;

B.在工作場所以外的事故傷害一般不構成工傷。

(3)工作原因要素: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構成工傷。

雖然不在工作時間、工作場所之內,但是只要事故傷害與工作有關,是因執行職務或者業務的原因而發生,也構成工傷。

(4)主觀要素:除了勞動者本人故意造成事故傷害以外,即使勞動者有過失或者重大過失,仍然認定為工傷。

(5)其他:特殊情況下構成工傷,僅限于《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特殊情形。

【提示】

工傷認定的關鍵要素是①工作時間、②工作場所、③工作原因三要素。

12.哪些情形應當認定為工傷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14條規定,以下7種情形應當認定為工傷:

(1)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2)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3)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4)患職業病的;

A.職業病指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以及其他有***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B.患職業病一定是在“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工作原因”受到的傷害。

(5)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

(7)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提示】

應當認定為工傷的法定情形,均具備狹義或廣義的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工作原因要素。

13.從事預備性、收尾性工作認定為工傷,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工傷條例》第14條第(二)項規定,“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1)工作時間條件:必須是在“工作時間前后”(屬于廣義工作時間)受到事故傷害的。

(2)工作場所條件:必須在工作場所內受到事故傷害的;如果不在工作場所內不得認定為工傷。

(3)工作原因條件:必須是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如果是從事與工作無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不得認定為工傷。

【提示】

必須同時具備①“工作時間前后”、②“在工作場所內”、③“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三個條件,受到傷害才能認定為工傷;否則不得認定為工傷。

14.意外傷害認定為工傷,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工傷條例》第14條第(三)項規定,“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對《工傷保險條例》有關條款釋義的函》(勞社廳函[2006]497號)規定,“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中的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傷害是指受到的暴力傷害與履行工作職責有因果關系。

暴力等意外傷害認定為工傷,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職工受到傷害包括受到暴力傷害和受到意外傷害;

(2)職工受到傷害必須是因履行工作職責所致,即受到的暴力傷害與履行工作職責有因果關系;

(3)職工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傷害必須是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

【提示】

①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但不是因為履行工作職責所致,不能認定為工傷;

②職工雖因履行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但不是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不能認定為工傷;如果符合公共利益條件,可以“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為由,視同工傷處理。

15.因工外出認定為工傷,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工傷條例》第14條第(五)項規定,“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因工外出認定為工傷,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1)必須是因工外出。

A.因工外出是指職工在本單位工作范圍內以外,包括職工不在本單位工作范圍以內但是在本地區范圍內;以及職工不在本單位工作范圍以內而到外地區去。

B.職工因工外出的原因包括由于工作需要,職工被領導指派到本單位以外工作;以及職工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自己到本單位以外從事與本職有關的工作。

(2)必須是由于工作原因發生以下情形之一:

A.直接或者間接受到事故傷害、暴力傷害或者其他形式傷害;

B.發生事故下落不明。

【提示】

因工外出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必須是由于工作原因才能認定為工傷;如果不是由于工作原因而是由于個人原因,則不能認定為工傷。

16.機動車事故傷害認定為工傷,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工傷條例》第14條第(六)項規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根據《勞動保障部關于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條規定:

(1)上下班途中是指職工按正常工作時間或者加班加點后的上下班途中。

A.“上下班途中”既包括職工正常工作的上下班途中,也包括職工加班加點的上下班途中;

B.對上下班途中是否經過必經路線沒有規定和要求,對認定工傷沒有影響。

(2)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既可以是職工駕駛或乘坐的機動車發生事故造成的,也可以是職工因其他機動車事故造成的。

(3)對于機動車事故是發生在城市街道還是其他道路上,以及職工承擔主要責任、次要責任還是不承擔責任,對認定工傷沒有影響。

【提示】

①機動車事故工傷的認定要件只有兩個:即“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

②非機動車的其他交通事故不能認定為工傷。

17.哪些情形視同工傷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15條規定,職工有下列三種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1)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2)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3)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后舊傷復發的。

【提示】

①視同工傷和認定為工傷在工傷保險待遇上沒有任何區別。

②因公益原因視同工傷沒有工作時間、工作地點和工作原因的要求和限制。

③傷殘軍人舊傷復發視同工傷,不能享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只能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18.突發疾病死亡視同工傷,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工傷條例》第15條第(一)項規定,“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視同工傷。

《勞動和社會報障部關于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條規定,“突發疾病”包括各類疾病;“48小時”的起算時間以醫療機構的初次診斷時間作為突發疾病的起算時間。

(1)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視為工傷,必須符合以下三個條件:

A.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

B.突發疾病;

C.突發疾病死亡或者48小時內死亡。

(2)不能視同工傷的情形:

A.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在48小時以后死亡的,不能視同工傷;

B.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導致癱瘓、成為植物人等但沒有死亡的,不能視同工傷。

(3)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致殘,如果是因為工作原因如過度緊張、疲勞等導致突發疾病的,可以“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工作原因”為由認定為工傷。

【提示】

①工作期間發病是否構成工傷,《勞動部辦公廳關于在工作時間發病不作工傷處理的復函》(1994年6月3日)以及《勞動部辦公廳關于在工作時間發病是否可比照工傷處理的復函》(1996年7月11日)是以發病原因是否因工作原因所引起作為認定標準。

②《工傷保險條例》以在48小時以內死亡作為視同工傷的認定標準。該規定極其不合理,似有鼓勵48小時內死亡的道德風險。但在《工傷保險條例》修改之前,只能依法進行工傷認定。

19.哪些情形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16條規定,職工有下列三種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1)因犯罪或者違反治安管理傷亡的;

(2)醉酒導致傷亡的;

(3)自殘或者自殺的。

【提示】

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包括五種情形:①犯罪行為;②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行為;③醉酒(不包括飲酒、酒后);④自殘行為;⑤自殺行為。

20.單位駕駛員發生交通事故,能否認定為工傷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工傷認定法律適用的請示的答復》【法行(2000)26號】規定,“司機因公外出造成交通事故,未構成交通肇事罪,也不屬于自殺、酗酒、蓄意制造交通事故的,應認定為工傷”。

單位駕駛員發生交通事故能否認定為工傷,取決于以下關鍵要素:

(1)駕駛員是否受到治安管理處罰。

如果司機發生交通事故,只是受到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處罰,而非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處罰,則司機并沒有受到治安處罰,可認定為工傷。

(2)駕駛員發生交通交通事故是否因為醉酒引起。

駕駛員飲酒或者酒后駕車但是沒有達到醉酒程度,或者發生交通事故與醉酒無關,可以認定為工傷。

(3)駕駛員發生交通事故是否構成交通肇事罪。

如果沒有構成交通肇事罪,可以認定為工傷;構成犯罪的,不能認定為工傷。

(4)駕駛員發生交通事故是否存在自殺、蓄意制造交通事故情形。如果不存在上述情形,則可以認定為工傷。

【提示】

①無證駕駛發生交通事故可以認定為工傷。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無證駕駛車輛發生交通事故是否認定工傷問題的復函》(勞社廳函〔2000〕150號)規定,“無證駕駛車輛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是違法行為。依據《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勞部發〔1996〕266號)第九條關于違法或犯罪行為造成負傷、致殘、死亡不應認定工傷的規定,對于因無證駕駛車輛發生交通事故而造成負傷、致殘、死亡的,不應認定為工傷”。

但是,新修訂的《治安管理處罰法》已經將“違反交通規則,造成交通事故,尚不夠刑事處罰的”情形排除在治安管理處罰范圍之外。因此,司機因公外出無證駕駛造成交通事故,未構成交通肇事罪,也不屬于自殺、酗酒、蓄意制造交通事故的,應認定為工傷。

②發生交通事故不論司機是否認定為工傷,對于車上的人員只要符合工傷認定條件的,仍應當認定為工傷。

21.職工在工作中違章操作負傷,能否認定為工傷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16條規定,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只限于三種情形,即因犯罪或者違反治安管理傷亡的、醉酒導致傷亡的、自殘或者自殺的。職工在工作中違章操作,只要不屬于上述三種情形之一,均應當認定為工傷。

但是,“蓄意違章”屬于故意行為,不應當認定為工傷。

【提示】

工傷損害賠償責任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

①工傷認定與職工主觀過失無關。

②工傷認定與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的排除事項有關。

22.在上下班的路上受到搶劫身亡,能否認定為工傷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14條規定,職工在上下班途中,只有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才能認定為工傷;其他情形均不能認定為工傷。

因此,在上下班的路上受到搶劫身亡的,不能認定為工傷。

【提示】

職工在上下班途中死亡的,如果符合“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可以視同工傷。

23.“過勞死”能否認定為工傷

如果職工因為勞累過度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死亡或者在48小時內死亡,可以認定為工傷。

如果職工因工外出期間因勞累過度而死亡,也可以認定為工傷。

除此之外,“過勞死”認定為工傷目前沒有法律依據。

【提示】

對于“過勞死”這種現象,可以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向用人單位主張加班工資。還可以用人單位違法為由,要求用人單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4.在單位組織的旅游活動中發生意外傷害,能否認定為工傷

單位組織的旅游活動屬于單位福利,不涉及工作原因,因此不能認定為工傷。

但是,在單位組織的旅游活動中,單位安排在旅游活動中從事接待工作的職工,如果符合工傷認定條件的,則可以認定為工傷。

另外,從事導游工作的職工在工作中發生意外傷害,可以認定為工傷。

【提示】

①在單位組織的福利旅游活動中發生意外傷害,因缺乏“工作原因”而不能認定為工傷。

②雖然是旅游活動,但是如果是由于“工作原因”受到意外傷害,則可以認定為工傷。

25.陪客戶跳舞、陪酒導致傷亡的,能否認定為工傷

陪客戶跳舞能否認定為工傷,關鍵在于是否為“工作時間”、“工作場所”以及“工作原因”。

如果在單位組織跳舞活動被單位安排陪舞受傷,則屬于“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和“工作原因”,可以認定為工傷。

陪酒導致住院或者死亡認定為工傷目前有很大難度,除非用人單位在規章制度或者崗位職責中明確規定該職工有陪酒的工作職責,否則不能認定為工傷。

【提示】

陪舞、陪酒因不具備“工作原因”要素,很難認定為工傷。

26.在單位食堂就餐發生食物中毒,能否認定為工傷

在單位食堂就餐發生食物中毒能否認定為工傷,目前《工傷保險條例》規定不明確,實踐中各地認定情況也各不相同。

【提示】

①在單位食堂就餐發生食物中***不論是否認定為工傷,責任均在用人單位。

②如果不能認定為工傷,職工可以用人單位為被告提起人身損害賠償訴訟。

27.患精神病能否認定為工傷

如果精神病疾患是因為外力重擊由腦部受損或病變引起,且符合工傷認定其他要素的,應當認定為工傷。在工作中受驚嚇引起精神分裂癥,現代醫學已經查明其發病風險是父母所提供的基因起至關主要作用,受驚嚇只是精神分裂癥的誘因。因此,工作中受到精神傷害不能認定為工傷要求工傷醫療待遇和工傷賠償。

【提示】

①“物理性”引起的精神病,如果符合工傷認定條件應當認定為工傷;

②“精神性”引起的精神病,一般不能認定為工傷。

28.用人單位應當在多長期限內申請工傷認定

《工傷條例》第17條規定,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遇有特殊情況,經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向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1)用人單位申請工傷認定的期限為30日;特殊情況經勞動行政部門同意可以適當延長。

(2)用人單位未在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從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職業病確診之日起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止期間發生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

【提示】

①用人單位應當在30日內申請工傷認定。

②用人單位超過規定期限申請工傷認定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將不予受理,并承擔工傷待遇有關費用。

29.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應當在多長期限內申請工傷認定

《工傷條例》第17條第二款規定,“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1)用人單位未按照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申請工傷認定的期限為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

(2)用人單位未按規定為職工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提出工傷認定申請,職工所在單位是否同意(簽字、蓋章),不是必經程序。

(3)用人單位和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均未按照規定期限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將不予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工傷職工將喪失認定工傷和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

【提示】

①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申請工傷認定,以用人單位未按規定期限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為前提條件。

②根據《勞動保障部關于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條規定,有權申請工傷認定的“工會組織”包括職工所在用人單位的工會組織以及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規定的各級工會組織。

30.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哪些材料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18條、《工傷認定辦法》第5條、第6條、第7條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1)填寫《工傷認定申請表》。

工傷認定申請表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

(2)提交勞動關系證明材料。

提交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即勞動合同文本復印件或者其他建立勞動關系的有效證明。

(3)提交醫療證明材料。

提交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4)申請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當場或者在15個工作日內以書面形式一次性告知工傷認定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

申請人按照書面告知要求補正材料后,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受理。

【提示】

各省的規定大同小異,申請人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時,一般應依法提交相關證明材料包括:

(一)事故傷害或突發疾病死亡的證明;

(二)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對道路交通機動車事故傷害的事故責任認定書或證明;

(三)革命傷殘軍人證;

(四)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統籌地區人民政府相關部門認定從事搶險、救災(救人)等維護國家、社會和公眾利益活動受到傷害的證明;

(五)公安機關或司法機關提供的與工傷有關的裁定、判決或證明;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材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泾源县| 全州县| 兴城市| 广灵县| 仙桃市| 鸡西市| 会东县| 奈曼旗| 泗水县| 铜梁县| 丹巴县| 玛纳斯县| 潜江市| 柘荣县| 乐业县| 和顺县| 清流县| 白玉县| 宜川县| 博野县| 六枝特区| 桂东县| 紫金县| 桦南县| 延长县| 那坡县| 大余县| 剑川县| 南郑县| 来宾市| 湖南省| 靖西县| 桐城市| 绍兴市| 岳西县| 房产| 中宁县| 尉犁县| 桓仁| 平南县| 高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