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合同法》第58條之規定,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可見,返還財產(折價補償)與賠償損失乃股權轉讓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者撤銷之后的主要處理措施。
就返還財產而言,無論是轉讓方,還是受讓方,都應將其從對方取得的財產予以返還,從而將合同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恢復到無效合同締結前的原狀。就受讓方而言,其有義務將其依據無效或被撤銷的股權轉讓合同所取得的股權返還給轉讓方。公司有義務協助轉讓方辦理股權回轉的相關手續(如修改章程、變更股東名冊、前往公司登記機關辦理股東變更登記)。
受讓方依據無效或被撤銷的股權轉讓合同所取得的股利亦應完璧歸趙;否則,構成不當得利。但要返還給誰,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受讓方分紅時符合分紅條件與程序的,應將紅利返還轉讓方;受讓方分紅時不符合分紅條件與程序的,應將紅利返還公司。道理很簡單:轉讓方即使未與受讓方締結無效或被撤銷的股權轉讓合同,也不能違法分紅。
就賠償損失而言,無論是轉讓方,還是受讓方,對由于自己的過錯而給對方造成的實際財產損失,包括直接財產損失與間接財產損失,都應承擔賠償責任。當然,賠償的損失僅限于返還財產之后仍無法消弭的財產損失。
另外,受讓方向轉讓方賠償損失的范圍不包括公司利益直接受損、轉讓方作為股東利益間接受損的部分。受讓方在實際經營管理公司期間不法侵害公司合法權益的行為不僅導致公司利益直接受損,而且導致股東利益間接受損。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公司遭受的損害獲得了賠償,股東利益也將因此而灰飛煙滅。因此,轉讓方不能就此對受讓方股東主張損害賠償,而只能通過敦促公司對受讓方股東提起損害賠償之訴;公司怠于或者拒絕對其提起訴訟時,轉讓方在恢復股東資格以后可以依法提起股東代表訴訟。在計算轉讓方作為原告股東的持股期間時,轉讓方的股東資格視為未中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判決書下來后法院還會調解嗎
2021-02-18合同違約工商部門怎么處理
2021-02-23如何分割婚訴訟中拆遷安置房
2020-11-21行政復議不予受理決定告知后可否再次申請
2021-03-06安置房簽了合同打官司有效嗎
2021-01-27虛擬貨幣是什么
2021-03-15擔保人可能有哪些風險
2020-12-23事故認定書如何開具
2020-11-20合伙企業財產范圍及性質
2020-12-10房屋贈與的步驟有哪些
2020-12-17工傷可以申請仲裁解除無無期有賠償嗎失業金能不能拿到
2020-12-18治安處罰規定的責任年齡限制
2021-03-15民法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2020-11-17房屋拆遷合同樣本
2021-02-23房屋債權糾紛查封無法過戶怎么辦
2021-01-22集資房如何辦理可上市產權
2021-03-21壽險理賠中主訴證據效力的認定
2021-01-08飛機延誤一天賠償多少
2021-02-23公眾責任保險合同的基本內容
2021-02-27保險合同起訴狀怎么寫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