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明確規定不受理的行為——前四種是行政訴訟法第12條規定的,后五種是《行訴法解釋》第1條規定的。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指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國防部、外交部以國家名義實施的有關國防、外交事務的行為,以及經憲法和法律授權宣布緊急狀態、實施戒嚴和總動員等行為。
(二)抽象行政行為 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內部人事管理行為 行政機關對所屬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所作的任免、獎懲、調動、福利等決定,工作人員不服的不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四)法定終局裁決行為
(五)刑事司法行為 公安、國家安全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實施的行為。這是一種形式意義上的行政行為,但實質意義上則為司法行為。公安、國家安全機關行使職權具有雙重性質,這里的刑事訴訟行為不受行政法規則調整和支配。
(六)行政調解行為與法定行政仲裁行為 調解是一種當事人自愿接受的“管轄”,對當事人權利、義務發生影響的決定因素是其意思表示,而非行政機關的意志。行政調解只是一種行政的規勸、建議,達成調解協議也主要依賴平等主體間讓渡權利、處分權利。勞動仲裁或其他法定仲裁的主體往往不是行政機關,故而對調解行為和仲裁行為不服不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七)不具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 行政指導行為也不具有強制性,因而沒有必要通過訴訟途徑來解決。
(八)駁回當事人對行政行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 重復處理行為一定是維持了原結論,沒有對相對人的權利、義務發生新的得、喪、變更的影響,只是對以往結論的肯定和維持,故而,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九)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 這里的對相對人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主要是指行政行為有效成立以前的內部運作、程序性的準備行為、調查取證等事實行為,此種行為尚未發生使相對人的權利、義務產生得、喪、變更變化的實際效果。
我們知道行政訴訟一般就是指民告官,通常是對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時,可以依據有關法律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但此時也要注意有一些案件法律明確規定是復議前置,也就是在處理的時候需要先申請行政復議,若是對復議結果不服的話,那么再去法院起訴。
行政法全文中對行政訴訟是如何規定的
行政訴訟法的訴訟時效一般為多少?
行政訴訟不受理有哪些情形?行政訴訟不受理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應該在哪里做
2021-01-17確認合同無效糾紛上訴案
2020-11-13影響債券投資收益率的因素
2021-03-19國企改制解聘職工經濟補償標準有何規定
2021-03-09被辭退需要辦離職手續嗎
2021-03-10掛靠車輛出事故的保險費保險公司賠不賠
2020-12-12飛機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1-01-16財物被他人毀壞后后可否要求他人和保險公司都賠償
2020-12-08試析保險合同中的幾對基本概念是什么
2021-03-22企業參加的財產保險包括什么
2020-12-06違反建設工程的承包合同要承擔哪些責任
2021-02-24土地出讓金每次交易都得交嗎
2020-12-07土地出讓業務費的使用范圍
2021-01-27石泉地方政策對土地林地流轉侵權行為有哪些規定
2021-02-13被拆遷人可以自主查詢征收拆遷補償標準嗎
2021-02-20評估報告可以拒絕接收嗎,會不會影響房屋補償
2020-11-20拆遷安置房過戶如何估價交稅
2021-01-04國有土地使用證拆遷中有用嗎
2020-11-27德宏州房屋拆遷補償補助費用標準
2021-03-13被拆遷人需要以拆遷補償款支付購房款需提供哪些文件呢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