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電話通知當事人到庭應訴時開始把握當事人的心理。案件到手后詳細閱讀卷宗,查找案件爭議的焦點,以便在通知當事人時從言談方面把握住當事人的主要矛盾心理。因為電話通知時,一方當事人在沒有對方當事人參與的情況下一般沒有心理妨礙,如你把握了這個最好的時機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舉案例說明:原告林某起訴被告姜某離婚糾紛一案,當通知原告開庭時間時,法官通過電話詢問原告對于起訴被告離婚的態度是否堅持,原告的回答是:如果被告能夠認真對待現在的生活,是不愿意和被告離婚的。而庭審中,雖然被告不同意離婚,原告仍堅決要求離婚,和電話詢問時的態度完全相反,顯然這是相互矛盾的。法官洞悉了原告的心理,面對被告她無法改變立案時的初衷,其實是想讓被告知道他的錯誤給家庭造成了多大的影響。抓住該時機,法官從被告處做思想工作,讓被告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后果。最終,被告書面悔過,痛下保證,為了家庭幸福要與原告好好過日子。原告此時也欣然接受了被告的悔意。法官頓感輕松,將一個幾乎破裂的家庭重修于好。
二、認真聽雙方當事人的傾訴,在傾訴中查找矛盾,發現新情況、新問題。在案件審理過程中,需要做雙方當事人的調解工作,這時,有的當事人會發泄內心的不滿,想將幾年來甚至幾十年來的不滿說個痛快,說個明白。法官的耐心就需充分利用,待抓住其主要矛盾心理時,適時打斷,針對主要矛盾做思想工作。舉案例說明:原告趙某與被告張某原系夫妻關系,現原告因與被告離婚后財產糾紛起訴到法院。法官進行庭后調解時,被告哭訴對原告的種種不滿,然而在其哭訴中,法官注意到雖然原、被告已經離婚,但被告的話語中流露出其已經原諒當時原告要求離婚的行為。這時法官立即打斷被告哭訴,把被告的想法轉變方式告知原告,并與原告進行了交談。此時,原告亦表示其已經后悔與被告離婚,但是羞于啟齒,通過該次訴訟其目的在于能夠見到前妻和孩子。經法官將雙方都難于說出口的話向對方表達后,結果皆大歡喜,原、被告雙方打算復婚,重建家庭。
三、從社會關注焦點問題的角度考慮,把握當事人的動機,適時調解。現代社會節奏的變快,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日益增多。諸如農民工工資這類問題的解決牽涉到社會和諧穩定。這就需要把握社會焦點,透視深層問題,從社會角度分析問題,解決矛盾。舉案例說明:原告張某訴被告王某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一案,因被告拖欠原告人工費,原告訴至法院。庭審中,法官得知被告也是給別人打工,因為甲方拖欠其工程款,故其無錢支付原告的人工費。這時法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講解現在農民工的困難及社會對其關注的程度,同時讓其將自己置位于農民工的角度考慮可能發生的深層社會效應。當被告深切體會到了原告的苦處時,感慨萬分,眼淚盈眶,最終表示即使借錢也要支付原告的人工費。
四、讓當事人一方親身置于對方所處的環境中,激發當事人自愿的心理,打開當事人心結。有的案件被告一方認為其不應該承擔賠償責任,因此對于其作為被告的事實不予接受,從而不愿接受調解。這就需要首先向其講解相關法律知識,并告知其民事案件原、被告雙方處于平等的法律地位。待其接受作為被告的事實后,讓其換位思考對方所處的環境。舉案例說明:因原告范某、高某家中馬桶溢出糞便達5公分之高,致使原告婚房無法居住,故將被告郭某、茍某、劉某、莊某及某物業管理公司訴至法院。5被告均認為該案件與自己無關,幾經調解各方無法達成一致意見,法官決定讓5被告到原告處現場勘察,切身體會原告的感受。現場不堪入目的情景讓人難以平靜,也許是真情流露,現場勘察最終讓5被告不但接受了作為被告的事實,而且自愿對原告的損失予以適當補償,原告欣然接受了被告的補償。雙方握手言和,并稱都還是好鄰居、好朋友。
五、在做好當事人思想工作的同時,充分發揮代理人在案件審理中的作用。當事人往往由于不熟悉法律或只顧考慮自己一方利益而堅持自己的主張,給調解帶來一定的困難。代理人和當事人之間的委托關系是基于信任而產生,代理人的意見,當事人比較容易接受,我們可以利用代理人為當事人解釋相關的法律和政策規定,以取得當事人的正確認識,從而促成案件的順利解決。舉案例說明:原告王某訴青島某服飾有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一案,經仲裁該公司向法院起訴。王某想當然認為仲裁結果對其有利,但當法官給其做的調解工作與仲裁結果有差異時,便對法官產生了巨大的戒備心理,調解工作難以繼續進行。法官便從代理人的角度做思想工作,當法官與代理人關于法律見解及處理意見達成共識時,通過代理人給原告講解,原告欣然接受了法官的調解意見,對法官的戒備心理也消除了。顯然,基于信任,調解沒有難度。
總之,調解工作是構建一個共同的思想道德體系,一個共同的社會穩定體系,一個共同的經濟利益體系,以解決各類矛盾糾紛為目的的一項艱苦工作,同時也是疏導人際關系,倡導誠信友愛社會風尚,構建和諧社會,保持社會穩定的基礎性工作。在調解工作中,要摸清當事人的思想動態,根據當事人的不同性格特點,對癥下藥,審時度勢,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促使問題和矛盾的圓滿解決。因此,作為民事案件承辦法官更有必要審時度勢,加強自身對訴訟調解的研究與適用,將其貫穿于實踐工作中,以達到法、理、情的有機統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女職工產假工資多少
2021-03-05商標權可以無償轉讓嗎
2021-02-19交通事故鑒定未出能否進行民事賠償
2021-02-07外匯管制的對象是什么
2021-03-20異地審理需要怎么申請
2021-03-18遭遇家暴應當如何保護自己
2020-12-15技術合同法的適用范圍是什么
2021-01-12爭議存在時是否可暫緩履行合同
2020-11-25校園霸凌到底該如何預防
2021-01-16老師打傷學生學校承擔什么責任嗎
2021-01-02勞動爭議案件的舉證是如何的
2021-02-10單位致使勞動合同無效怎么辦
2021-03-26在哪些情形下勞動合同將會終止效力
2021-02-12拖欠工資是否適用仲裁時效
2021-03-02遲交人壽保險的保險費會有什么后果
2020-11-25投保人在投保時應該怎樣保護自己的利益
2020-12-12網絡上訂立的保險合同需要注意音頻形式的說明
2020-11-20保險合同的變更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22保險理賠的時效是多久
2020-12-29事故后調解能去保險公司調解嗎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