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私募基金的概念
私募股權投資(PE)是指以非公開的方式向少數特定的機構投資者或者自然人投資者募集資金,主要對未上市企業進行股權性投資,最終通過使被投資公司上市、股權轉讓、清算等方式退出,從而獲得投資收益的一類投資基金。
我國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主要包括風險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和并購投資基金。私募股權投資項目包括籌資、投資、管理和退出四大環節,其中私募股權投資的退出是基金運作中最基礎、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成功的退出保證了私募基金投資高收益的取得和資金的高效循環。
二、私募基金法律風險
1、上市退出的法律風險
借殼上市的第一步就是選擇一個好的“殼”,而愿意出售“殼”的上市公司通常已經走投無路,在經營和治理方面無力回天,大股東才會愿意出售賣“殼”。為了讓“殼”賣出一個更好的價錢,出賣方往往有可能隱瞞一些隱性債務,這就需要買殼方聘請各個領域的專業團隊對殼公司進行盡職調查,查清殼公司的債權債務關系,規避法律風險。
《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第45條規定,特定對象通過認購發行的股份取得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權的,其以資產認購而取得的上市公司股份在36個月內不得轉讓。這說明私募基金通過借殼上市方法退出至少是成功借殼的三年之后。是否可以成功退出的關鍵還是在于借殼成功之后對企業的整合與經營以及二級市場上股價的表現。
2、股權轉讓退出的法律風險
私募基金在實踐中,為了更高效的退出并獲利,通常會與公司在投資協議中約定私募基金可以隨時退出的回購條款,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對于有限公司而言,根據《公司法》第71條,私募基金可以在投資協議中約定關于自由轉讓股權的約定,只要將其約定納入公司章程,該條款就有效,私募基金就可以順利的退出。需注意的是,如果公司來回購私募基金的股權,則必須要滿足《公司法》第75條約定中的三種情形,且不能在公司章程中另約定其他收購事由。對于股份有限公司而言,私募基金就不能與公司做出隨時退出的約定。如有約定,必須在《公司法》第142條一年鎖定期外。而私募基金與企業管理層約定的對賭協議中,股權回購的時間往往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約定,如約定的股權回購情形發生在鎖定期內,則股權轉讓的行為不發生效力,但這并不意味著回購條款的無效,等鎖定期過后,再發生的股權轉讓行為就應認定為有效。
3、清算退出的法律風險
如果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投資項目失敗了,清算是其退出的唯一途徑,及早進行清算使私募基金收回更多的投資本金。其中破產清算適用《企業破產法》,而非破產清算則根據企業的性質適用《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以及《民事訴訟法》。由于私募股權投資的高風險特點,私募股權基金在投資時往往與被投資企業約定優先清算權,即在被投資企業進行清算時,能夠優先獲得該企業的清算價值,保證自己最大程度能夠回收初始投資。但這在公司法的規定上并沒有法律依據,《公司法》第187條規定了公司財產清算償還的先后順序,且在這中間特定財產的債權人還可能行使別除權。為優先清算權提供了法律支持的只是《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第94條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允許合營合作協議、合同、章程等作出例外規定。另外在破產清算程序中還存在許多法律風險,包括因為資產申報、審查不實而漏掉的債權債務等。
三、私募基金的誤區
中國資本市場中私募基金的規模巨大,發展迅猛,在各種投資領域中發揮著應有作用,但一直以來并沒有得到相應的政策“待遇”。對它的認識,應當重新梳理。
第一,私募基金操作風險大的誤區。私募基金操作的高度靈活性和持倉品種的多樣化,往往能搶得市場先機,贏得主動,使創造高額收益成為可能。
第二,私募基金的風控能力弱、盈利低的誤區。因私募基金的信息透明度不高,其資金運作和收益狀況,不能被社會所認知,從而造成私募基金運作風險大于收益的認識誤區。實際上,私募基金靈活的操作風格,極易調動市場的投資熱情,更易產生賺錢效應。
第三,私募基金股東不穩定的誤區。私募基金成立時,都會選擇穩定可靠、信譽好的合伙人。但因沒有管理層的監管,也就迫使了私募基金在成立和運作中的謹慎行為。這種自律性和內壓式的自我管理模式,也有利于回避風險,減少外界監管的成本。
第四,法律環境限制的誤區。由于私募基金從成立、管理、到運作,都在地下進行。易讓人忽略其有利的一面。但從海外成熟證券市場私募基金的發展來看,私募基金的發展規模遠大于公募基金,足以說明私募基金發展的前景和潛力。
第五,管理滯后的誤區。由于私募基金的管理方式和運作組織結構表現得相對較簡單,經營機制也會更加靈活,日常管理和投資決策的自由度也相對較高。從這個方面來講,私募基金相對于公募基金管理基金的做法更值得肯定。
放壓力,半信半疑下跟老師學習了半個月,也讓我更深刻的體會到情緒對于教學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情緒不佳,往往有如下的表現:一是教師情緒低落,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遇到強拆,拆遷戶應該做好哪些準備
2020-12-01私營企業有人數要求嗎
2021-02-05兩個公司合并怎么處理債務
2021-01-24交通事故醫療費是按責任主次承擔的嗎
2020-11-25斷絕親子關系要登報嗎
2021-03-23專利權可以贈與嗎
2020-12-27著作權案件訴訟費用如何繳納
2021-03-03離婚訴訟狀怎么寫
2020-11-12軍人離婚調解無效證明在哪開
2021-02-06債權擔保的方式
2021-02-20私人建筑合同如何擬定
2020-12-23房地產開發五證指什么
2021-01-29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
2020-12-12鋪乳期間可以中止合同嗎
2021-01-20勞動派遣方式中勞務用工法律風險
2021-01-15用人單位可以隨意延長工作時間嗎?
2021-02-21怎樣才能用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糾紛問題
2021-01-09保險合同解除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2-19保險合同糾紛的產生是保險案件訴訟的前提
2020-11-21保險不能理賠怎么辦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