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從孔子時代開始一直在倡導以“禮”為先,教導我們時時刻刻做任何事都需要將禮儀放在首位,但是小孩子們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可能對很多道理都不懂,常常會引發肢體上的沖突,雖然我國法律對打架有著諸多的規定,但是在小孩子身上就不受用了。那么小孩打架怎么處理才最好呢?
1、遇到孩子們打架,不能心急氣躁,必須冷靜處理。孩子們在生活中總是會遇到一些小摩擦,在他們的世界里,不喜歡的話可能就會去爭搶,打鬧。作為父母,遇到孩子打架,你必須冷靜處理,不能急躁,不能讓自己不分青紅皂白的把怒火都發泄在孩子的身上。
2、詢問清楚事情的原委,看是哪個孩子先動的手,事情的究竟是哪個孩子的錯。不能輕易的把所有的錯都怪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不能只是簡單的制止孩子的打架,要好好的給孩子們講道理。
3、不能當著自己孩子的面子,訓斥別人的孩子。如果是別人的孩子的過錯,不能給孩子帶一個不好的榜樣,要給孩子們講道理,讓他們明白,不能打架,讓他們自己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4、如果是自己的孩子的錯誤,也不能直接的訓斥自己的孩子。要告訴他,他這樣處理問題是不對的。他應該怎么去做,怎么樣才能夠更好的處理問題,怎么樣才能更好的與其他的小朋友相處。
5、遇到小孩子們打架,既不能縱容,也不能不問清原委直接讓孩子道歉,要讓孩子養成獨立的辨別是非曲直的能力,不卑不亢。但是也不能挑撥孩子去打架,要讓他們認識到打架的錯誤。
6、一定要教會孩子,如果和別人發生沖突的話要怎么樣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怎么樣才能更好地去向別人尋求幫助。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孩子們發生沖突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引導他們,讓他們能夠更好的處理問題。
“孩子被別的孩子打了,要不要還手?該不該還手?”
這是一個一直有爭議的問題。
小孩子打架,這本來是常有的事。過去,做父母的對這類事并不大關心。偶爾被別的孩子打了幾下,認為不必過于叫真兒。
現在可不同以往了,這事可成了年輕父母們特別關注的一個“重大的原則問題”。說要是總被人打,不敢還擊,孩子的性格會變得怯懦,將來不能適應社會的競爭。于是,便鼓動孩子與打人的孩子“針鋒相對,毫不忍讓”,要打回去,不能手軟!
現在的父母之所以如此關注,一定是有原因的。對產生這種教育觀念的原因要做一個分析,原因找到了,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思路。
大約有這么幾個原因。
一、“物以稀為貴”, 孩子少,就更珍貴。
現在的孩子,在家長眼里都視為珍寶,“頂在頭上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焙⒆泳褪怯绣e也舍不得打罵,孩子養得太嬌?! ∮袝r候,家長氣急了,打幾下也不心疼;要是別人,不用說打,就是動一個手指頭,甚至說一句都不行。就像古代《小兒語》中所說的:“自打一下偏疼,人說一句偏怨;口噙一個嬌兒,斷送壞了干看?!薄 ∵^去,人們孩子比較多,生活拮據,家長不得不起早貪黑披星戴月,成天忙于解決一家大小衣食住行、吃喝穿戴等生計問題,沒有閑工夫、也沒有那個閑心,根本顧不上孩子讓人打了幾下,是還手還是不還手這類雞毛蒜皮的小事。
現在孩子少,條件也好了,用不著為孩子們的衣食住行、吃喝穿戴問題操心奔波了,有了閑工夫,也有了閑心,從早到晚,心無旁騖,兩只眼睛直勾勾地盯著這“獨一無二”、“絕無僅有”的寶貝疙瘩。于是,就把這種小小不言的事無限“放大”,看成是“天大”的事了。
其實,小孩子之間發生摩擦、沖突,今天你的孩子被比他大一點兒的孩子打了幾下,沒準兒明天你的孩子也有可能打了比他小的孩子幾下。這種事,誰也不敢“打保票”。
其實,小孩子之間的沖突,就像是足球比賽場上足球運動員的“合理沖撞”,只要不是“惡意”,是足球“比賽規則”允許的,沒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小孩子本來就是在“摸爬滾打”中長大的,你推我一下,我搡你一下,沒什么了不起的。
有一個孩子在玩滑梯的時候被別的孩子推到旁邊,媽媽看在眼里覺得孩子吃了天大的虧,心里很不是滋味,雖沒當中發作,回家后就劈頭蓋腦地訓斥孩子窩囊;第二天,她的孩子在玩滑梯的時候,把一個比他小的孩子推倒在地上,媽媽只好趕緊跟人家賠禮道歉。這是人們司空見慣的情景。
我想,小孩子之間的事,別看得過重。在這事兒上,過于“斤斤計較”,會讓人笑話你小肚雞腸,護犢子,沒有度量,被人看不起。
二、認為孩子打架如何對待和處理,這可是關系到孩子將來能不能“適應競爭社會”的“大是大非”問題。
認為總是忍讓,會磨滅孩子的競爭意識,消磨孩子的競爭能力。主張一點兒也不能忍讓,一定要“針鋒相對”,要“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就是不能吃虧。
有的家長還給孩子制訂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大政方針”。
說心里話,我是不大贊成這種“戰略方針”的。這種態度有點兒偏激。
市場經濟社會的競爭是激烈的,殘酷的,“市場是不同情弱者”,不具備競爭意識和能力,就不能生存。
但是,必須明白,有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要在競爭中取勝,不是靠“單槍匹馬”去玩命,還要靠合作。而合作者之間,也不可能沒有任何的利益矛盾或沖突。即或有矛盾、沖突,如果有共同追求的利益的話,也還是首先要合作的,做到“求同存異,共謀發展”。如果毫不退讓,連“一點兒虧也不能吃”,那就不可能有合作者,必然成為“孤家寡人”,競爭也就很難取勝。
在有的時候,為了根本的長遠的利益,必須在非原則問題上“忍耐”。常言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小事上不忍讓就會壞了大事。要知道,“忍讓”不是軟弱的同義詞。孩子小時候有過這種忍讓的體驗,這不見得是壞事?! ∈袌鼋洕鐣母偁?,并不是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樣是靠拳頭,靠耍胳膊根,靠玩命?!耙唤槲浞颉?、“亡命之徒”在市場經濟社會競爭中并不具有優勢,還很可能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市場經濟社會的知識經濟社會,也可以說是“高文化社會”。社會的競爭從根本上說是文化知識、科學技術的競爭。對個人來說,就是文化知識、科學技術素養的競爭,而不是“武夫”的競技。不在孩子文化知識、科學技術素養上下功夫,在被打“要不要還手”的問題斤斤計較,這是“舍本逐末”。
說孩子被打了不還手會影響孩子的競爭意識和能力,是夸大其詞、言過其實。
三、誤認為市場經濟社會的唯一希望準則就是“競爭”二字。
市場經濟社會是存在競爭,但并不是所有生活領域都是存在競爭,競爭意識和能力也并不是所有范疇都適用的。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見誰就把誰當成競爭對手。處處樹敵,就會使自己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也不能不分場合,事事、處處都以競爭為行為準則。
比如,人們上公共汽車,要是各自都發揮“競爭意識和能力”的優勢,互不相讓。那么,搶到座位的,恐怕都是膀大腰圓、年輕力壯的小伙子,站在車上的都是行動不便的老人、殘疾人、小孩子和孕婦。要是在車廂里別人不慎踩了你一腳,你馬上又踩別人一腳;別人不留神碰了你一下,你接著又還擊一下……你說,這公共汽車不就成了相互廝殺的“戰場”,還有“安全感”嗎?還怎么乘座?
再比如,在家庭生活中,一家人在吃喝穿戴方面,不是互盡互讓,而是你爭我搶,你花500元買衣服,我就花1000元買衣服;你瞪我一眼,我瞪你一眼;你說我一句,我還你一句,各不相讓,成天“窩里斗”,家庭再也不是什么“避風港”和“安樂窩”了,而是名符其實的“戰斗堡壘”了。你說,這日子還怎么過?
在公共場合,人們都要互相謙讓;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員總要互相體諒、幫扶;在社會生活中,面對殘疾人、老年人、婦女和兒童,總是要關心、愛護、幫助他們。
我們國家是聞名世界的文明古國,是禮儀之邦,人們向來以謙讓、大度、寬容為美德。如果沒有這種美德,處處、事事、時時都是“競爭”、“針鋒相對”的話,那將“國不將國”,社會將不成為社會了。
鼓動孩子一點兒虧也不能吃,事事都得占便宜,這并不是明智的態度。難道不怕把孩子培養造就成為“亡命之徒”?
一位媽媽教育孩子說,誰要是打你,你就打誰,要“針鋒相對”,不能吃虧。孩子把媽媽的“諄諄教導”牢牢記在心里。
有一次,孩子在家里胡鬧,一不小心把媽媽一個心愛的花瓶打碎了,媽媽急了,揚手就打了孩子一巴掌,把孩子打哭了。
那孩子剛哭了兩聲不哭了,似乎想起了什么。他抬起手來,毫不猶豫地“啪”地一聲,給了媽媽一個響亮的耳光。媽媽一下子愣住了,氣急敗壞地質問道:
“你怎么敢打我?”
孩子理直氣壯地回應說:“你不是教我說,誰打我就打誰嗎?”那位媽媽好半天才醒過“悶兒”來,只好吞下自己釀就的苦果。
在市場經濟社會,不能把“競爭”看成是日常社會生活中獨唯一的行為準則。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還是要提倡謙讓、寬容、大度。
四、無限“放大”小孩子之間的沖突,“猛上綱”。
對于小孩子之間的摩擦和沖突,做父母的必須首先有個總體的分析。孩子們之間,一般還不是有什么原則性的重大的分歧和矛盾,無非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小孩子中是有故意欺負人或欺負人“成性”的,但畢竟是極個別的,可以說是“鳳毛麟角”。提醒孩子躲著點兒就是了。
孩子之間發生摩擦或沖突,一般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事,能自己解決,還是由他們自己解決;解決不了,就找老師解決。家長最好不要摻和。家長一摻和,可能會把簡單的問題認為地復雜化。
??吹竭@種情形:小孩子打架,家長都攙和進去了,吵吵嚷嚷,互相指責,各不相讓,吵得不可開交。沒準兒,過不了一會兒,兩個孩子就和好如初,又一起玩耍了。小孩子不記仇,大人反倒記仇。
在這一點兒上,小孩子有資格當大人的老師,大人得向孩子學習。
我的大外孫子在北京一所外國人開辦的幼兒園上學。有一天,外孫子回家,女兒看到他臉上有被人抓傷的痕跡。女兒問:“你這臉上是怎么回事?是誰抓的?”外孫子說:“媽媽,我不想告訴您,我們倆會自己解決的。”女兒便不再提這件事。我猜想,外國幼兒園老師是鼓勵孩子自己處理解決孩子之間的沖突,不主張家長攙和。
別的孩子打了你的孩子是不對,可你不能教孩子用“不對”的手段去對付“不對”。要是各不相讓,真的“對打”了起來,很有可能是“兩敗俱傷”。還是要采取文明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解決。
小孩子之間發生動手打人的現象,一般并不是像家長所想象的“嚴重侵權”的惡劣行為,不要“猛上綱”。
有一個小孩子回家對媽媽說:“今天,小朋友打我了。”媽媽一聽就火了:“是誰打你了,告訴媽媽,明天我找他家長算賬去!”
媽媽蹲下身,問孩子:“他打你哪兒啦?寶寶?!焙⒆又噶酥感∑ü?。媽媽趕緊給孩子撫摸撫摸,以為安撫。然后,關切地問:“他打你疼嗎?你哭了嗎?”孩子說:“我沒哭。不疼,一點兒也不疼?!?/p>
虛驚一場?!爱斒氯恕薄⒆拥男膽B倒很平和,家長的心態卻浮躁得很,大驚小怪,顯得很不沉穩。
由于小孩子還不大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愿、要求,往往就會使用“肢體語言”進行交流,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其實,一般情況并不是家長所說的“故意欺負人”。更何況小孩子用稚嫩的小手“打人”能有多疼?
從小教育孩子學會正確對待、妥善處理矛盾與沖突問題,遇到強暴要學會自我保護,這也是一種生存能力,要及早培養。
根據以上全文,向我們詳細的梳理了小孩打架怎么處理的問題,其實說到底,小孩子打架,為人父母的要對自己的小孩好好進行教育,可能有些大道理他們不懂,但是做父母的耐心疏導,小孩總會有所領悟,這樣也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學生打架受傷學校應擔什么責任
打架致人輕傷怎么辦,該怎么判刑
校內學生打架,學校有責任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財政部門應以什么為主加強國有金融資產監管
2021-01-13公司股權轉讓有短期負債怎么處理
2020-11-17一般保證期限
2021-01-21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在偵查階段可以羈押多長時間
2021-03-10離婚,五歲孩子可以選擇跟誰嗎
2021-02-08必須和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3-20工傷期間用人單位不能解約嗎
2020-12-04實習期記滿12分該怎么辦
2021-01-04內部調崗定義
2020-12-28人壽保險的類型具體有哪些
2020-12-25意外傷害保險制度有什么規定
2021-03-21什么是保險合同糾紛
2020-12-22人身保險受益人享有什么權利嗎
2020-12-17網絡上訂立的保險合同需要注意音頻形式的說明
2020-11-20保險受益權的喪失與保險合同的解除
2021-02-16本案被保險人身故保險公司應否賠付
2020-11-21無責方保險理賠需要什么資料
2021-03-12機動地是承包地嗎
2021-01-03土地開發股權全部轉讓違法嗎
2020-11-23土地流轉拍賣須合法嗎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