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則》中規定的訴訟時效一般為兩年,但在特殊情況下也會適用特殊的時效規定。同時,這個訴訟時效也是適用中止、中斷的,不過此時也需要滿足一定的事由才行。那么訴訟時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有哪些呢?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
一、什么是訴訟時效
訴訟時效是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當時效期間屆滿時,債務人獲得訴訟時效抗辯權。在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內,權利人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就強制義務人履行所承擔的義務。而在法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之后,權利人行使請求權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護。值得注意的是,訴訟時效屆滿后,義務人雖可拒絕履行其義務,權利人請求權的行使僅發生障礙,權利本身及請求權并不消滅。當事人超過訴訟時效后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理后,如另一方當事人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且查明無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如果另一方當事人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則視為其自動放棄該權利,法院不得依照職權主動適用訴訟時效,應當受理支持其訴訟請求。
二、訴訟時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有哪些
我國《民法通則》第139條予以規定:“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6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訴訟時效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
訴訟時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有以下兩種:
(1)不可抗力。如水災、地震、戰爭等;
(2)其他障礙。如權利被侵害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喪失代理權、喪失行為能力等。
我國《民法通則》第140條確認了訴訟時效中斷的情況和事由,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三、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定事由有哪些
(1)權利人提起訴訟;
(2)權利人在訴訟外向義務人提出權利要求;
(3)義務人向權利人表示同意履行義務。
上文中分別為大家介紹了訴訟時效中止的法定事由與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定事由,在不同的情形,對訴訟時效的影響不同,其中如果是發生了中止的話,那么在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會繼續計算時效。在司法實踐中,當事人不清楚案件訴訟時效是如何計算的話,應當第一時間向“律霸”網上的律師進行法律咨詢,讓專業律師幫助你詳細解答實際遇到的問題。
訴訟時效中止的情形有哪些
民事訴訟時效抗辯口頭提出可以嗎
訴訟時效抗辯提出時間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發行新股應符合什么條件
2020-12-11勞動安全事故罪與他罪區別
2021-01-09夫妻一方離家出走的離婚程序
2020-12-01放棄贍養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11撤銷仲裁的條件有哪些
2021-02-18老人去世后房產繼承交稅嗎
2021-02-06集資房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0-12-31公司不按制度處罰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26取保候審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1投資型保險有哪些型式
2020-11-13被保險人違反保證保險公司可以拒賠嗎
2020-11-28從本案談保險合同中格式條款的規范和認定
2021-02-15航空旅客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1-03-13車禍報保險要什么手續
2020-11-17分紅保險的投保方法有哪些
2020-11-16保險原則包含哪些
2021-03-03保險公司“無責免賠”真的能免責嗎
2020-12-21保險理賠申請時要注意四要素
2020-12-07不是戶主簽的土地流轉協議有效嗎
2020-11-112020年拆遷補償中山市的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