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承諾履行訴訟時效中斷有哪些規定
根據民法通則第140條的規定,中斷訴訟時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訴訟(起訴)、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請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承諾)。這些事由區別于中止訴訟時效的事由,都是依當事人主觀意志而實施的行為。訴訟時效的目的是促使權利人行使請求權,消除權利義務關系的不穩定狀態,從而訴訟時效進行的條件是權利人不行使權利,如果當事人通過實施這些行為,使權利義務關系重新明確,則訴訟時效已無繼續計算的意義,當然應予以中斷。
1.起訴。即權利人依訴訟程序主張權利,請求人民法院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起訴行為是權利人通過人民法院向義務人行使權利的方式。故訴訟時效因此而中斷,并從人民法院裁判生效之時重新起算。
2.請求。這里指權利人直接向義務人作出請求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這一行為是權利人在訴訟程序外向義務人行使請求權。改變了不行使請求權的狀態,故應中斷訴訟時效。
3.認諾。即義務人在訴訟時效進行中直接向權利人作出同意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基于義務人認諾所承擔的義務,使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重新得以明確,訴訟時效自此中斷,并即時重新起算。認諾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包括部分清償、請求延期給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擔保等。
二、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律效果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發生后,已經過的時效期間歸于無效,中斷事由存續期間,時效不進行,中斷事由終止時,重新計算時效期間。但如何確認中斷事由的終止,因事由的性質有別而有所不同:
(1)因請求或同意中斷時效的,書面通知應以到達相對人時為事由終止;口頭通知應以相對人了解時為事由終止。在時效期間重新起算后,權利人再次請求或義務人再次同意履行義務的,訴訟時效可再次中斷。
(2)因提起訴訟或仲裁中斷時效的,應于訴訟終結或法院作出裁判時為事由終止;權利人申請執行程序的,應以執行程序完畢之時為事由終止。
(3)因調解中斷時效的,調處失敗的,以失敗之時為事由終止;調處成功而達成合同的,以合同所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時為事由終止。
當事人應積極的按照我國的法律規定進行辦理,在案件的訴訟時效內進行訴訟辦理。一旦法相關的案件時,應立即要求對方停止這類侵權行為和對自身的合法損失賠償,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要求人民法院對自身的合法權益進行保護。
不當得利的訴訟時效是多久
勞務糾紛訴訟時效是怎樣規定的?
最新訴訟時效中斷的計算方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養子女對生父長時間扶養有繼承權嗎
2020-11-28孩子傷害了別人,父母是否承擔責任?
2021-03-15留置輔警看護合法嗎
2020-11-22如何為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
2020-11-22房屋贈與合同用公證嗎
2021-03-24事故認定書如何修改
2020-12-20設立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營運資金額有限制嗎
2021-03-13父母可以贈與房產給還沒大學畢業的兒女嗎
2021-03-05勞動中受了傷該如何賠償呢?
2021-03-09什么是保險合同糾紛
2020-12-22人身保險中投保人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1-11保險合同可以解除的情形及其后果
2021-03-19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注意什么
2020-11-22哪些情況下不能保險
2020-12-08車禍后保險金怎么申請
2020-11-09什么是保單現金價值呢
2021-03-17保險代理人的職能有什么
2021-01-03與普通代理相比,對限制行為能力人民事活動的代理有什么特點?
2021-01-29土地出讓可附條件嗎
2021-02-06強制拆除院子的程序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