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長訴訟時效是否可以中斷法律規定是什么?
最長訴訟時效不適用于訴訟時效中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對訴訟時效的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40條的規定,中斷訴訟時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訴訟(起訴)、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請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承諾)。
二、民事訴訟第一審程序是怎么規定的?
1、 起訴
即向有管轄權的法院立案庭遞交訴狀。
2、 立案審查
符合立案條件,通知當事人7日內交訴訟費,交費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條件,裁定不予受理。 如果對裁定駁回起訴不服,10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受理后,法院5日內將起訴狀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15日內進行答辯,通知當事人進行證據交換,可根據當事人申請,做出財產保全裁定,并立即開始執行
3、 排期開庭
提前3日通知當事人開庭時間、地點、承辦人;公開審理的案件提前3日進行公告。
4、開庭審理
宣布開庭,核對當事人身份,宣布合議庭成員,告知當事人權利義務,詢問是否申請回避
法庭調查:當事人陳述案件事實。
舉證質證: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出示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雙方當事人就證據材料發表意見。
法庭辯論:各方當事人就有爭議的事實和法律問題,進行辯駁和論證。
法庭調解:在法庭主持下,雙方當事人協議解決糾紛。 如果達成調解協議,制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簽收后生效,當事人履行調解書內容或申請執行;未達成調解協議,合議庭合議作出裁決(宣判)。
5、 宣判
同意判決,當事人自動履行裁判文書確定的義務或向我院告訴庭提出執行申請;
不同意裁判,需要分情形區分對待:
裁定: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判決: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要知道,法律上規定的訴訟時效最長是20年,超過20年的情況下,很多證據都已經難以收集,其實,關系到維護個人合法權益的話,不用說是20年,如果當時不及時處理,可能兩三年左右相關的證據就很難收集了。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都有哪些
訴訟時效中斷與中止的區別有哪些
訴訟時效中斷司法解釋內容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施工噪音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0-12-06哪些公證事項不能委托他人辦理
2020-12-07軍婚該怎么離
2021-02-02發律師函有什么用
2021-03-19購置固定資產是否需繳納印花稅
2021-02-26貸款保證擔保中的法律風險
2020-12-31交通事故精神賠償限額是什么
2021-03-16超市售假工商局如何處罰
2021-02-03人被車撞了有哪些賠償
2020-11-14酒后駕車如何處罰
2021-03-02無性婚姻可不可以算是離婚的理由
2021-01-29誤工費怎么計算?誤工費計算公式
2021-02-17房屋繼承協議什么時候生效
2020-11-13學生在學校發生碰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8集資房房子確權是什么意思
2020-11-20暫住證過期了重新辦都需要什么材料
2020-11-29人身意外傷害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13保險人在賠償后的權利有哪些
2020-12-04保險合同具有哪些法律特征
2021-03-24對方全責保險理賠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