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不小心弄壞別人東西父母是否需要進行賠償
未成年人損壞他人財產或者造成他人人身傷害,原則上應該由未成年人進行賠償。如果未成年人有自己的財產,比如別人贈送的錢,那么父母就可以用未成年人的錢來支付賠償的費用;如果未成年人沒有自己的財產,或者財產不夠進行賠償的,那么父母就應當用自己的錢來賠償。
但如果是單位擔任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的,包括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未成年人住所地的村民委員會或居民委員會以及民政部門,那么即使未成年人闖禍給他人造成了損害,他人也不能要求這些單位進行賠償,只能自己承擔損失。
夫妻離婚后,未成年子女發生侵權行為的,應首先由與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承擔責任,只有在其獨立承擔有困難的,未與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才負補充責任。
二、相關法律規定:
《民法通則》第133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適當賠償,但單位擔任監護人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58條規定,夫妻離婚后,未成年子女侵害他人權益的,同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如果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確有困難的,可以責令未與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共同承擔民事責任。
第159條規定,被監護人造成他人損害的,有明確的監護人時,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不明確的,由順序在前的有監護能力的人承擔民事責任。
第160條規定,在幼兒園、學校生活、學習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療的精神病人,受到傷害或者給他人造成損害,單位有過錯的,可以責令這些單位適當給予賠償。
第161條規定,侵權行為發生時行為人不滿十八周歲,在訴訟時已滿十八周歲,并有經濟能力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為人沒有經濟能力的,應當由原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
行為人致人損害時年滿十八周歲的,應當由本人承擔民事責任;沒有經濟收入的,由扶養人墊付,墊付有困難的,也可以判決或者調解延期給付。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訴訟傳票收到后可以申請延期嗎
2021-01-30欠款未到期能否行駛不安抗辯權
2021-01-08抵押物滅失怎么辦
2020-11-13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手續如何規定
2021-02-27父母贈予安置房能收回嗎
2020-12-05民事調解不成怎么辦
2020-11-16房子抵押給個人可以過戶嗎
2020-12-21購買汽車合同效力如何
2021-02-03農業承包合同糾紛政府會處理嗎
2021-01-03正式入職和外聘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5公司不承認與員工有勞動關系怎么辦
2021-02-03公司倒閉員工賠償款不足怎么辦
2021-02-26實習證明模板格式
2021-01-08職工被采取強制措施能否退休
2021-02-12保險公司的除外責任有哪些
2020-12-01航空飛機延誤賠償多少錢
2021-01-05集裝箱保險的性質及保險價值是什么
2021-01-19一起復雜的船舶保險合同糾紛訴訟案
2020-11-26保險公司14年后為失誤埋單
2021-03-13買保險的六條準則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