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級工傷賠償標準計算是怎樣的
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22 個月,由社保機構支付.賠償基數 2551 元×22 個月= 56122 元。由社保機構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準按受傷前本人工資的 85%支付至死亡。如傷殘員工戶籍不在工作地,需要一次性領取殘疾退休金和護理費的,與社 保機構簽訂合約,一次性計發十年,終結保險關系。
1級至4級工傷傷殘賠償標準,在中國全國各地都是統一的賠償標準,具體如下: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一級傷殘為24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2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0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準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三)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并辦理退休手續后,停發傷殘津貼,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于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二、申請勞動能力鑒定期限
職工發生傷害事故,經認定為因工受傷后,緊接著的就是要確定傷殘程度,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申請勞動能力鑒定。申請勞動能力鑒定的期限,可以分為以下情況:
初次申請勞動能力鑒定。一般來說,職工發生工傷,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后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進行勞動能力鑒定。如果說是在海門發生的工傷,用人單位或個人必須向南通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申請。應當自收到勞動能力鑒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必要時,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的期限可以延長30日。二是申請鑒定的單位或者個人對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該鑒定結論之日起15日內向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再次鑒定申請。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為最終結論。
自勞動能力鑒定結論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所在單位或者經辦機構認為傷殘情況發生變化的,可以申請勞動能力復查鑒定。勞動能力鑒定結果,直接影響到工傷職工的待遇賠償,所以用人單位和職工都必須把握好初鑒和復鑒的期限。
三、申請工傷待遇賠償期限
工傷認定也好,工傷等級鑒定也好,歸根結底是要進行工傷待遇賠償,確保當事人合法權益得到有效落實,不受侵害。
對于申請工傷待遇賠償從期限上來看可以分兩種。
一種是參加工傷保險的賠償。這里需要注意的期限與工傷認定一樣,即用人單位必須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如用人單位在依法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的,在此期間發生符合《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因此,需提醒參保的用人單位切莫小視工傷認定30日的期限。
另一種是參加工傷保險的賠償。發生工傷后,用人單位因種種原因不能及時支付工傷待遇勞動爭議而引起的糾紛,其申請仲裁的期限期間為一年,該仲裁期限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二級工傷的賠償標準,是一次性補償22個月的工資,并且是由當地的社保機構支付的。而對于用人單位來說,也是有著相關的補償政策的,對于每一個用人單位來說,其補償的政策也是不一樣的,福利政策好的單位,工傷補償也會相應高。
輕傷二級法院如何調解?
司法鑒定輕傷二級是什么?
二級醫療事故有哪些,賠償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定社區戒毒的期限幾年
2021-03-23企業使用童工單位如何處罰
2021-03-05公司可以拒絕患過病的員工返回上班嗎
2020-11-30領取結婚證但爽約不出席婚禮巨額彩禮如何歸屬
2021-01-21離婚小孩多大有選擇跟誰的權利
2021-01-26外嫁女是否有權利分得土地補償款
2021-01-20共同居住與共同共有是一樣的嗎
2021-01-132019反家暴法施行,北京法院簽署人身保護令首例
2021-01-10取得房產證后購房合同還有效力嗎
2020-12-09公司倒閉勞務外包工有賠償嗎
2021-02-08團體意外險可以稅前扣除嗎
2020-11-13人身保險合同引發糾紛可否由法院主持調解
2021-02-13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有哪些風險
2021-01-24造成損失,保險公司不負責賠償的原因有哪些
2021-01-10保險批單的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2021-03-24“過期”理賠訴訟如何判
2021-01-26外資保險公司因解散清算的,公告日期是多久
2021-03-17保險公司的誠信原則有何特別之處
2021-03-22一般保險公司多長時間可以賠付
2020-12-07哪些情形屬于沒有保險合同受益人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