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傷索賠起訴的程序
1、工傷報告程序
用人單位為勞動者在工傷保險機構投了工傷保險的才有這個程序。
單位應當自工傷事故發生之日或者職業病確診之日起15日內,向當地勞動行政部門提出工傷報告。
2、工傷認定程序
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對工傷(亡)事故進行調查確定是否屬工傷的程序,這是一般工傷必走第一步。但用人單位書面認可為工傷的,又沒有投工傷保險的情況下,可以不走這一程序。
注意工傷認定的兩個時間:單位沒有提起工傷認定的,工傷者一定要在事故發生之日起一年內向勞動部門提出申請。社保經辦機構調查認定后,書面通知單位及傷者。
3、工傷鑒定程序
工傷鑒定是在申請工傷鑒定的職工被認定為工傷的基礎上(即走完工傷認定程序后),在其醫療終結或醫療期滿之后,由縣以上勞動鑒定委員會對其進行的評定傷殘等級的行為。廣義的工傷鑒定包括勞動能力鑒定和致殘等級鑒定。窄義的工傷鑒定指致殘等級鑒定。
4、協商賠償程序
工傷鑒定以后,就可以依據鑒定的標準計算出賠償數額了。單位投了工傷保險的,就直接由國家工傷保險機構依據標準發放工傷保險待遇。沒有投保的(特指在工傷保險機構投保),則依據標準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
5、勞動仲裁程序
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不了的,則可以依據勞動仲裁法規提起仲裁程序。
6、法院審理程序
對勞動仲裁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解決。對一審法院判決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二審法院提起上訴。
7、執行程序
仲裁或者判決生效后,用人單位不支付賠償費的,則可以依據生效法律文書向法院執行局提起執行申請,由法院執行。
8、申訴程序
對生效判決不服的,則可以申請啟動再審程序。
二、工傷賠償訴訟時效如何算
根據規定,工傷賠償申訴時效應從傷殘評定之日起算。
實踐中,許多在工作中受傷的職工,因不熟悉勞動法律法規,特別是《工傷保險條例》等法規,而使自己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護的現象時有發生。其中訴訟時效就是最基本、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個方面。一些在工作中受到事故傷害且被認定為工傷的職工,往往因“已過了申訴時效”而只好放棄訴訟的權利。
受傷職工在被認定為工傷后,要及時申請勞動能力鑒定,在拿到傷殘等級鑒定結論通知書后,要及時向所在單位主張工傷保險待遇。參加工傷保險的單位,工傷職工可以按傷殘等級的大小向用人單位及工傷保險基金要求享受相關待遇。未參加工傷保險的單位,工傷職工的所有工傷保險待遇應由其所在單位承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庭審程序有什么
2021-01-29實用新型專利是不是沒什么用
2021-02-08監護人能用被監護人的錢嗎
2020-11-23物保人承擔的締約過失責任
2020-11-10用人單位能否擅自調崗并降薪
2020-11-30裁員補償標準怎么算
2020-11-12車險索賠小技巧
2021-03-10意外事故賠償標準是多少
2020-12-29航班延誤險的規定
2021-02-24保險合同轉讓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2020-11-22服飾城火災 大眾保險被判理賠75.6萬
2020-12-12土地流轉有哪些好處
2020-11-19關于對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的限制
2021-01-22如何判斷二手房是不是拆遷
2020-11-08房屋拆遷補償方式和標準是什么呢
2021-01-17農村營業房拆遷,補償按照住宅給合理嗎
2021-01-02哪幾類房屋會被列入拆遷范圍之內
2020-12-03租的房屋拆遷了,房屋裝修補償應該給誰
2020-12-27沒公布拆遷補償方案合法嗎
2020-12-13關于房屋拆遷授權委托書的范文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