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認定是保護勞動者權益,同時解決勞動糾紛,穩定社會關系的一種機制。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有錯誤存在,但是事實認定不清,權利義務失衡的狀況。接下來介紹工傷認定錯誤糾正的途徑。
一、工傷認定結論是具體的行政行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勞動行政部門的工傷認定結論是具體的行政行為,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五十五條、《行政復議法》第九條、《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規定,用人單位或者工傷職工及其近親屬對勞動行政部門工傷認定結論不服,應當在工傷認定書送達之日起60日內向上一級勞動行政部門申請行政復議,或者在六個月內提起行政訴訟。
用人單位或者工傷職工及其近親屬對經過行政復議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復議決定不服,應當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用人單位或者工傷職工及其近親屬對經過人民法院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工傷認定結論,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申請再審。但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二、《工傷保險條例》中的有關規定
第五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一)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該職工所在單位對工傷認定申請不予受理的決定不服的;
(二)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該職工所在單位對工傷認定結論不服的;
(三)用人單位對經辦機構確定的單位繳費費率不服的;
(四)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輔助器具配置機構認為經辦機構未履行有關協議或者規定的;
(五)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對經辦機構核定的工傷保險待遇有異議的。
第九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六十日的除外。
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勞動者在我國屬于傾斜保護的群體,工傷認定錯誤糾正是一個重要的解決機制。有遇到相關案件的人,一定要學會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必要時一定要聘請律師,保護自己。
2020年最新工傷傷殘鑒定標準
2020年一次性工傷賠償協議書
對工傷認定結論不服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使不安抗辯權有何效力
2021-02-26商鋪買賣中買家與賣家分別交多少稅
2020-12-08訂婚了對方想退婚怎么辦
2021-02-22離婚起訴流程是怎樣的
2021-01-17賣車合同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1如何申請限制出境
2021-02-09《侵權責任法》與校園安全責任
2021-02-10勞務工需要簽什么合同
2021-01-18貨車連撞3輛豪車續保險公司要不要理賠
2021-03-15法律對人身保險的投保人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24論保險合同的無效──從世都百貨退保風波說起
2020-12-29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合同的區別
2020-12-09不給臨時工買保險合法嗎
2021-03-19是不是買了“全險”就不會被拒賠
2021-02-26保險受益人的判斷標準是什么
2021-03-17投保協議
2021-02-27法院判決國內首例“二次理賠保險官司”
2021-03-14交通事故致人死亡 保險公司被判賠償
2021-01-12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承包方式有哪些
2021-02-12農村集體土地對外承包合同成立的條件有哪些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