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過做臨時工的經歷,臨時工的概念在稅法的角度上來說是沒有明確界限的。那么,臨時工究竟要不要繳納個稅?如果需要,臨時工如何繳納個稅呢?我們將在下面的文章中為您闡述這個問題,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惑。
一、臨時工如何繳納個稅
按工資薪金操作:臨時工、季節工,與企業簽定長期或短期勞動合同或協議,符合《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工資薪金及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的通知》(國稅函 〔2009〕3號,以下簡稱“國稅函〔2009〕3號通知”)的規定,其工資薪金允許在稅前扣除。需要提供的資料有企業應提供工資明細清單、勞動合同(協 議)文本、個人所得全員全額申報證明及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證明。
按勞務報酬操作:如不符合工資薪金在稅前扣除的條件,屬于勞務費在稅前扣除,必須滿足按照勞務繳納個稅,同時需要取得發票。
二、相關政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八條第一款和第四款規定:
1、第一款: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受雇相關的其他所得。
2、第四款: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新聞、廣播、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濟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印發的《征收個人所得稅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七、十九條規定:
1、第十七條:關于承包、承租期不足—年如何計征稅款的問題
實行承包、承租經營的納稅義務人,應以每一納稅年度取得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計算納稅,在一個納稅年度內、承包、承租經營不足12個月的,以其實際承包、承租經營的月份數為一個納稅年度計算納稅。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所得額=該年度承包、承租經營收入額-(800×該年度實際承包、承租經營月份數)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第十九條:關于工資、薪金所得與勞務報酬所得的區分問題
工資、薪金所得是屬于非獨立個人勞務活動,即在機關、團體、學校、部隊、企事業單位及其他組織中任職、受雇而得到的報酬;勞務報酬所得則是個人獨立從事各種技藝、提供各項勞務取得的報酬。兩者的主要區別在于,前者存在雇傭與被雇傭關系,后者則不存在這種關系。
三、判斷標準
工資薪金所得是屬于非獨立個人勞務所得,勞務報酬所得則是個人獨立從事各種技藝、提供各項勞務取得的所得;兩者的主要區別在于,前者存在雇傭與被雇傭關系,后者則不存在這種關系。具體界定方法是,是個人提供的勞務作為獨立個人勞務,一般應符合以下條件:
1、其醫療保險、社會保險、假期工資等方面不享受單位員工待遇;
2、其從事勞務服務所取得的勞務報酬,是按相對的小時、周、月或一次性計算支付;
3、其勞務服務的范圍是固定的或有限的,并對其完成的工和負有質量責任;
4、其為提供合同規定的勞務所相應發生的各項費用,由其個人負擔。
四、勞務報酬個稅計算公式
簽勞務合同的話,800以內不用扣稅,勞務報酬所得適用20%的稅率計算個人所得稅,但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要實行加成征收。具體是:一次取得勞務報酬收入,減除費用后的余額(即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5萬元的部分,按照30%的稅率繳納;超過5萬元的部分,按照40%的稅率繳納。因此,勞務報酬所得實際上適用20%、30%、40%的三級超額累進稅率。
例如:某人一次勞務報酬所得100000元,應納稅所得額=100000X(1-20%)=80000元,應納個人所得稅=20000X20%+30000X30%+30000X40%=25000元。
相信根據上文的敘述,大家都對臨時工如何繳納個稅有了一定的了解。小編覺得,臨時工的切身利益相對于其他員工而言更得不到保障,因此,不管你是否從事法律相關工作,有沒有了解過法律知識,都應該對此有一定的認知,這樣將來如果遇到這類問題,不至于懵懵懂懂上當受騙。當然,如果您想更系統的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或者有什么法律相關問題,都可以在律霸網站上咨詢我們的律師,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
買二手房個稅怎么算,怎么計算二手房買賣個稅
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個稅計算公式是什么
夏季高溫費要交個稅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違法征地政府敗訴會被追責嗎
2021-02-09老人贈與房屋證明怎么寫
2021-02-20仲裁協議應當具備什么內容
2021-01-24訴訟期間涉案房產是否可以抵押
2021-03-23提前離職扣除工裝費合法嗎
2021-01-28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的解釋
2020-12-27已登記的地役權轉移登記的情形
2021-01-15“試用工”應該得到勞動報酬嗎?
2021-02-02勞動關系的概念
2020-12-29怎么簽試用期合同
2021-01-28企業勞動糾紛處理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10機動車免除責任的確定有哪些標準
2021-03-02保險合同生效后十日內可以取消嗎
2021-01-18被保險人的義務是什么
2021-02-21投保人身保險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14佛山市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1-31保險理賠的步驟有哪些
2020-11-22財產保險理賠時受三個限額限制
2021-02-16沒上牌的新車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1-01-31企業投保企業財產綜合險的賠款計算方式
2021-01-13